我国动画电影中的文化杂糅与趋同

2017-08-30 06:38徐百灵
出版广角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大圣大鱼海棠

【摘 要】文章以我国的两部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生产制作为例,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动画电影发展中的文化趋同与杂糅共生的状态。全球文化传播并不只是单向的文化运动,它包含着全球化与地域性、同质化与异质化这两种文化力量的对峙和互动。

【关 键 词】全球化;文化趋同;文化杂糅;中国动画电影

【作者单位】徐百灵,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识别码】A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以及现代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不断“密集化”,这就是安东尼·吉登斯所说的全球化,即“发生在某一地方的事情很可能是因为距离遥远的某一地方所发生的事情的影响所致”[1]。在文化上,则主要表现为某一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学界存在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杂糅等不同的观点。前者认为,在资本的运作下,世界逐渐趋同化,主要表现为世界文化向强势文化的趋同;而后者则以相对乐观的态度看待全球化中的文化实践,认为不同地域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是带有选择性的,是与本地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文化的混杂,即文化杂糅。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全球化就在这一过程中产生[1]。所以,文化的发展既不是一个简单的趋同或异化的问题,而是既存在混杂化,同时也伴有趋同化的复杂状态。

本文将以我国的两部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生产制作为例,分析这种文化的趋同与杂糅共生的状态。虽然这两部国产动画电影都有不足之处,但是在目前的国产动画电影中已经是较高水平,尤其是2015年的《大圣归来》,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认可,有人还将2015年称为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元年[2]。

一、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杂糅

1.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该理论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其经济、军事和信息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霸权地位,亚非拉等地区的新兴民族国家尽管获得了政治独立,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仍然严重依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些领域仍旧存在着权力的控制[3]。

在全球化的媒介市场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人员、资金等因素,本地制作商很难制作出具有竞争力的节目,因此不得不去购买发达国家生产的低价而优质的文化产品。这就导致发展中国家在节目供应链上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后果,那就是观众逐渐依据在发达国家流行的标准来判断节目的质量。另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商业传播模式也就此推广到国际领域[4]。

2.文化杂糅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一些传播研究也指出,即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单向输出的文化产品,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经过改良以适应地方受众的文化、消费以及社会习惯,而且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同一文化产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地区性的文化混杂现象,如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的文化产品在区域内流行,进而出现了在全球化传播背景下的文化杂糅。

霍米·巴巴认为,在殖民话语与被殖民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殖民话语并不能形成单向的流动,并非完全按照本来面目灌输给被殖民者,而是双向的渗透与彼此互相影响。他推崇文化的流动性,认为世界上所有文化都是流动的、混杂的[5]。然而,这并不代表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无可取之处。“媒体产品在全球的流通是被少数富裕国家主宰的”,“这种贸易严重地限制了世界上穷人表达自身经验的能力”[6]。这就出现了美国社会学家罗兰·罗伯森所指出的“全球资本主义既促进文化同质性,又促进文化异质性;既受到文化同质性制约,又受到文化异质性制约”[7] 。

二、国产动画电影生产中的文化杂糅与趋同

就整体而言,我国动画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很多动画的内容比较单薄,品牌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内容同质,缺乏吸引力,一些动画形象模仿欧美、日本动画形象的痕迹过重,缺乏辨识度[2]。即便是较高水平的《大圣归来》,也有人认为其模仿痕迹过重,而《大鱼海棠》的评价更是毁誉参半。由此可知,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动画电影发展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1.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内容的杂糅与趋同

(1)故事梗概

《大圣归来》讲述在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了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误打误撞地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大鱼海棠》的创意则来自庄子名篇《逍遥游》,讲述一个居住在“神之围楼”里的女孩椿,在成人礼的巡游中出现意外,被人类男孩鲲所救,而鲲却因此丧命。为了报恩,椿拿自己的所有换回鲲的性命,并和自己的伙伴湫在他们的世界展开了一场冒险。这两部动画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确实与以往的国产动画不同,其改变了过去动画作品低幼化的状态,并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总体质量较高。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设计、动画技术等都受到好莱坞、迪士尼以及日本动画的影响,包括对资本市场的妥协也类似于国际商业传播模式。

(2)动画创作中的杂糅与趋同

首先,从《大圣归来》的故事选取来看,它与好莱坞、迪士尼改编其他国家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传说所运用的手法一致,以大家熟悉的传统故事《西游记》为脚本,借用原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不需要另外构筑人物角色。《大圣归来》的主題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成长、爱的普适性话题,结局是孙悟空拯救了被混沌捉去炼丹的小孩,并最终得到了心灵上的重生。采用普适性的内容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同,这是好莱坞惯常采用的电影主题。其次,在形象的塑造上,创作者一改往常《西游记》中猴子的形象,有意将猴子的脸部夸张成马脸;土地公却似土拨鼠,也更像西方作品中的精灵;而山妖的形象被设计成青面獠牙,体形夸张,看起来更像西方的怪兽,而非中国神话中的妖怪。

然而,对此设计观众并未表现出不适应,因为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群已经非常适应美国动画电影的惯常风格。这种形象上的混搭在《大鱼海棠》中也有明显的体现,虽然《大鱼海棠》更多地运用中国的文化元素,比如,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传统服饰、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等的运用,但仍有观众质疑动画中的一些造型与日本动画《千与千寻》中的画面极其相似。所以,这两部动画其实都存在好莱坞、迪士尼以及日本动画中吉卜力风格的影子。

猜你喜欢
大圣大鱼海棠
9.99万元起售,捷途大圣正式上市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圣归位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魔性的大圣,人性的皮猴
从《大圣归来》看国产动画电影的突围之道
海棠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