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校面向东南亚南亚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2017-08-30 07:01胡争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胡争艳

摘要:云南高校应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孔院为载体,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教育、科研合作;以中外合作办学为途径,积极“走出去”,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云南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1-0066-02

从2013年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到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一带一路”战略获得沿线国家甚至全球的关注和肯定。高等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云南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省份,应充分发挥其辐射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区位优势,把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区域发展,认真贯彻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新使命和新方向。

一、“一带一路”战略给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

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新契机,为和周边国家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空间。2013年云南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云南省对东南亚南亚语种的学习。[1]同时支持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聘用优秀的东南亚南亚语种教师,支持东南亚南亚语种学生出国,为云南国际化教育创造了条件。2014年云南省推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门大学”建设,力图把云南建设成为国际人才培养基地,为东南亚南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除以上政策支持外,云南还具有很多优势:区位、通道、气候、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等。从区位上看,云南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唯一可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并通过中东联接欧洲和非洲的省份;从历史上看,云南早在秦汉时期就享受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带来的繁荣;从现状上看,云南通过其特有的气候、自然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海外留学生。

二、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结构不合理。“2015年云南省政府奖学金增加到1192.5万元,25所高校的346名外国留学生获得云南省政府奖学金的资助。加上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的支持,2014年云南省高校就读的留学生人数达到9690人,其中8009人来自17个东南亚南亚国家,占云南省外国留学生总数的83%。2015年留学生人数达12078人,全国排名第11位。”[2]

虽然云南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学生结构不合理:短期语言生占比重较大;学历留学生以本科生为主,硕士和博士生较少;所学专业以汉语言为主,其他专业较少;生源主要来自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的留学生较少。

2.孔子学院发展较快,但办学模式单一。“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历来,我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超过190万人。云南已和国外合作共建了12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3]2006年云南大学和孟加拉南北大学合作共建了南亚第一所孔子学院——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2014年云南师范大学清迈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同年,云南省获孔子学院总部“优秀中方合作单位奖”。2016年云南大学-达卡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共同为其揭牌。

云南孔子学院(课堂)影响较大,已成为当地的中国语言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但孔子学院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汉语教学以及汉语言文化教育方面,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就业需要,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很难和欧美国家高校竞争。

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突破,但“走出去”项目较少。“目前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20项,本科层次以上11项,专科层次9项”[4],如2015年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和云南民族大学共建的“中印瑜伽学院”。其中“走出去”项目2项,分别是2010年红河学院与越南太原学院合作项目,2014年云南财经大学与泰国兰实大学共建的曼谷商学院项目。

云南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走出去”项目更少,没有充分发挥云南的地缘优势,以及云南高校的专业优势,未能积极探索与东南亚南亚国家高校合作的可能性以及专业领域。

三、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特色和新出路

1.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高校充分利用云南省政府獎学金、国家政府奖学金以及孔子学院奖学金,完善奖学金使用办法和奖学金学生管理办法,吸引更多的东南亚南亚学生来滇学习。政府支持国门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为国门大学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专项经费,为国门大学教师的进修培训、科研项目申请等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其直接辐射接壤国的优势,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随着云南和东南亚南亚国家联系的加强,交通、基建、物流、贸易等领域的人才需求较大,云南省高校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新要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培养目标,改变单一的汉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交通、基建、物流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实用个性化的国际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目前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制定适宜的教学评估办法,发展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本科生层次学历教育以及高水平的研究生层次教育。充分利用海外优质资源,坚持长短期外籍专家聘用原则,优化教师结构;扩大教师海外学习深造的规模,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开设更多的双语或全英语授课课程。注重东南亚南亚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在省内高校开设更多小语种专业,扩大培养规模,提高人才质量。

2.以孔院为载体,创建多种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和科研合作。不断推进孔子学院(课堂)建设,改变单一的语言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和科研共同发展。在汉语言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关于丝路文化和丝路精神为主题的课程或讲座。将大学的学科优势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借鉴欧美国家2+2或3+1培养模式,与孔子学院所在国高校开展双校园联合培养。与当地的中资企业或本国企业联合,开展中文师资、农业技术、旅游和烹饪等专业培训,提升孔子学院所在国家人民的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

利用孔子学院立足于当地的优势,发挥其科学研究的有利条件。结合云南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对孔子学院所在国家文化、地理、民族、交通、旅游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国际科研项目,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科研支持。将孔子学院(课堂)建设成为传承中外友谊,融汉语教学、文化推广、学术交流、国别研究以及为中资企业服务为一体的汉语教学基地和科研机构。

3.以中外合作办学为途径,创新项目合作模式,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依据国家战略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需求,云南省高校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高水平大学以“请进来”为主,对泰国、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家以“走出去”为主,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同时要创新思路,主动“走出去”,发挥各校的学科优势,如云南大学的民族学优势,云南师范大学的语言培训优势,昆明理工大学的工程技术优势,云南民族大学的小语种优势,云南农业大学的农业技术优势等,积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高校开展合作办学项目,设立海外分校。

创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学位互联互授等方式,扩大合作双方互派学生的规模。打造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合作办学项目的可行性,扩大汉语以及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对东南亚南亚国家学生的吸引力。

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国家开展教育国际化合作提供了契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省份,云南应围绕“一带一路”的要求,立足于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教育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提高教学水平,发挥大学智库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依托孔子学院,开创教学科研新模式;积极“走出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格局。

参考文献:

[1]于学媛,丁卫红,赵娅玲.云南高等教育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合作交流——基于SWOT分析的视角[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

[2]刘刚,龙微.“一带一路”战略与云南教育对外开放[J].国际教育交流,2016,(9).

[3]刘艳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學国际交流与合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

[4]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