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城市慢行交通

2017-08-31 07:57张倍利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交通委人行道公共交通

张倍利

实施近20年,历经四次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首次以立法形式倡导慢行优先,并规定了具体措施。作为一名资深的自行车骑行者,同时也是一名热爱城市生活和良好环境的市民,笔者为此拍手称快。

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自行车是交通出行的主力军。早晚高峰,城市里主干道路口的自行车经常如潮水般来去汹涌。而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不仅拥挤不堪,公交网络也不甚发达,以至于笔者的很多长辈们即使需要横跨大半个上海,也宁愿蹬自行车出门。且至今仍时常耳闻,某某曾经从某地到某地骑自行车只花了很少时间云云。

笔者拥有第一辆自行车是在初中时代。因为学校离家有三公里的距离,如果步行需要半小时以上,骑自行车则最快只要十来分钟。三年之后,笔者要到更远的地方上高中,自行车便退居了二线。然后是笔者到更远的地方上大学、工作,同时也因为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使用自行车的机会越来越少。再后来,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到處是小汽车。

也就是最近几年,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拥堵,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类似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在交通出行、环境治理等方面,不得不打出了诸多“组合拳”:限制机动车快速增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同时鼓励和倡导市民绿色出行。而恰逢互联网技术发展,孕育出“共享单车”这一交通出行模式,巧妙地弥补了市民单纯依靠公共交通出行的短板和尴尬。

但经历了几次“尝鲜”(骑行共享单车)之后,笔者却发现,如今的城市道路和笔者记忆中的道路已大不一样。时不时,非机动车道变窄了,要降低车速注意避让他车;时不时,非机动车道不见了,得重新寻觅路线或硬着头皮上人行道推行;时不时,遇到路边车辆占用非机动车道,得注意避让后面高速驶过的车辆;时不时,遇到公交车突然从身后斜插至站点停车下客,惊出一身汗。

与此同时,作为慢行交通组成部分的人行道等设施,情况也不尽如人意。部分人行道路面年久失修、部分道路被临街商户占道经营、部分道路因路窄或停放非机动车(包括机动车)而影响通行等等。另外,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方面,笔者以为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7月13日,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多名市人大代表组成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组一行骑上共享单车,开展了一次路程为4公里的“慢行交通环境”建设专题调研。天气预报当天最高温度为37摄氏度,一路上检查组成员各个满头大汗。这种感受显然和待在办公室里享受空调带来的清凉形成了巨大反差,但确实有助于检查组在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有了感性体验之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当前本市慢行交通网络怎样?市交通委副主任概括为“通达性不足、舒适性不够、功能性不强”。这与笔者的感受是基本相符的。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在借鉴他山之石的基础上,结合本市交通特点制定对策。据悉,市交通委已结合上海市2040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了《上海市慢行交通发展规划》,提出了“建成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和高品质的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

在白天,城市运行需要的是效率,节奏是快的。但当夜晚来临,人们迫切需要从繁忙和紧张的状态中解脱,放慢节奏。同理,有张有弛的城市交通才是健康和可持续的。

笔者期待,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市民们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慢行交通系统带来的安全、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

猜你喜欢
交通委人行道公共交通
跟踪导练(一)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世界最宽人行道:40米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北京交通委发缓堵成绩单
市民起诉上海交通委:选择拍卖主办方的信息应公开
车牌限拍
五个小段落组成的自传
人生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