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炼油“大跃进”

2017-09-01 00:21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跃进炼厂炼油

祸起炼油“大跃进”

“想一想,如果没有整个石油产业链条渐次开放,没有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没有放开原油进口限制这种鲇鱼效应,那么成品油价格仍将是铁板一块,价格战也注定打不起来。”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司长范必认为,随着《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落地,油气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必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契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多元发展的现代油气市场体系将随之建立,市场化竞争将会成为未来油气发展的主旋律。

发生在生产要素领域里的市场化改革,必然会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通过激发市场活力而释放红利。但形成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一是市场上有众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且任何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二是产品具有同质性,差别化程度很低,且相对过剩;三是各种资源都能够充分地流动,生产者进出市场不受限制。从这个角度讲,至少在油气终端领域,行政垄断程度很低,否则也不需要通过价格竞争来重新洗牌。

事实上,纵观1998年以来我国油气体制改革举措,基本上是按照“行政性垄断+局部市场化”的逻辑演进。所谓“行政垄断”,主要发生在油气产业链上游领域,而在油气产业链下游,“局部市场化”格局早已确立,各路资本竞相进入,竞争如火如荼。原油进口贸易及下游炼化、油品销售的市场化,迅速消融曾因政策和体制机制上障碍形成的各种门槛,让民营油企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但同时,也将继续为负重不堪的炼油产能过剩添油加火。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已达7.5亿吨/年,占全球炼油能力的15%,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全国地方炼厂炼油总产能为2.62亿吨/年,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34.8%。根据已确定投产的项目测算,2020年前我国累计将新增炼油能力1.2亿吨/年,总炼油能力将达8.7亿吨/年,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参照发达国家炼油装置开工负荷不低于80%临界点计算,那么我国2016年全年所需的炼油产能不应超过5.5亿吨。与目前我国炼油产能对照,理论上过剩产能超过1亿吨,过剩率高达35%。并且,这种推算是以油品消费为基准的,如果将乙烯与调和油等化工品考虑在内,产能过剩部分还要放大。”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表示。

产能过剩,至少是对产能过剩的预期,令炼油行业承受产销两端双重挤压。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5月,我国原油加工量22913.1万吨,同比增长3.6%,增速比1—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而同期汽油表观消费量总量为4012.54万吨,同比下滑0.37%,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国内柴油表观消费量出现4.99%负增长。作为对比,2011—2016年1—4月,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总量平均涨幅为10.42%。

“从供给来看,自2015年开始,我国地方炼油厂逐步获得进口原油配额及相关原油进口,国内成品油供给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原油进口大为增长,炼油产能大为提升。同时,今年民营炼厂并没有获得成品油出口配额,这让本就过剩的成品油市场销售矛盾更为突出。一减一增,使得成品油销售压力加大,只得开启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表示。

或许,这才是藏在价格战里的“特洛伊木马”:消费下降而产能增加,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在需求难以期待前提下,将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关于去产能政策令两大国有企业备感压力,也有了降低产能的紧迫感和具体行动,比如中国石化将茂湛炼化基地项目规模由原先的1500万吨/年调减至1000万吨/年,并计划将每月加工量减少100万吨,约合每天24.4万桶。中国石油下属炼厂如大庆石化2017年原油计划加工量同比下降10%以上,锦州炼厂、独山子石化等炼厂也有降低产量计划。但这种压力并没有传递到地方炼油企业,相反,2015年山东地炼因申请进口原油资质而被迫淘汰的产能,大多被以各种方式保留下来。地炼加快规模扩张既符合产业方向,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2014年山东省出台的《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到2020年将地炼企业的平均规模扩大到500万吨/年。

“油源开闸”,激发处于中等规模的地炼向千万吨级炼厂扩能的热情,民企盛虹石化集团公司计划建设1600万吨的我国最大单体常减压装置,目前仅有中国海油惠州,以及中化泉州的1200万吨/年单体装置规模能望其项背,这是迄今为止民企在建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此外,浙江荣盛控股、桐昆集团两个民营企业联合浙江地方国企巨化集团,在舟山投资大炼化项目—浙江石化。该项目分两期投建,全部建成后原油加工能力在4000万吨/年。大连恒力石化投资新建的2000万吨/年炼油及配套芳烃项目,该项目位于大连长兴岛,2016年12月9日正式开工建设。

地炼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走向衰落,产能规模、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反而悄然上台阶,成为在产能上与两大国企并肩而立的行业“第三力量”。

注:以上价格执行时间为2017年6月23日24时起98号汽油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炼油领域,在油气终端领域,民营企业同样风头正劲。根据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数据,目前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由国有石油公司、外资公司、民营企业等主体组成,加油站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2016年已超过11万座。从结构上来看,非国有加油站数量占比逐年增加。截至2016年8月,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的企业数量达316家。地炼对开拓加油站零售渠道愿望非常强烈,不少企业专门设立独立部门,加快打造销售终端建设。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东明石化。2015年3月底,东明石化以50亿美元价格,将公司49%股份转让给卡塔尔两大石油巨头—卡塔尔投资发展集团和哈马德·本·苏海姆企业集团,而变现的资金,将作为该公司在山东等6省建立并运营1000座加油站的投资费用。

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产能扩张,目前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产能都达到或超过市场需求上限,绝对过剩和周期性过剩同时显现。投资率刚性增长带来的后果是,投资回报率(ROI)逐年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以增量资本产出比计算投资产出弹性,我国投资回报率从1993年15.67%高水平持续下降,2000年至2008年稳定在8%—10%。此后,投资回报率水平再度大幅下降,2014年已降至2.7%历史低点。与之相对应,国有三大石油公司投资回报率也下降明显,其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投资回报率在2005年以后逐渐递减,2014年分别为8.2%、9.1%,已经接近资金成本。

与此同时,行业要素成本却呈现刚性上升态势。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产能溢出需求必然导致边际成本递减,也带来“供给”和“需求”的分离,在宏观经济疲软大背景下,供给已不再是盈利的必要条件。在边际成本法下,利润与销售量直接相关,而与产量无关。

市场需求消化不了已形成的炼油装置生产能力,是此次过剩加剧的重要原因。而产能过剩带给市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生产资源闲置、产品价格下跌和竞争加剧。尽管产能过剩是市场竞争前提条件,因为在供不应求的市场里,稀缺产品无需竞争即可获得所有权转移,但在供大于求条件下仍然不断提升产出水平,就令人费解了。

“寄希望于市场通过价格、产能整合、淘汰等方式清理过剩产能,似乎不太可能,如果‘市场’真这么灵验的话,‘过剩’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董秀成认为,出现在油品行业中的“市场失灵”,仅仅依靠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法则难以实现。

猜你喜欢
大跃进炼厂炼油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大跃进“中全民办航空的教训(一)——中国曾欲造世界最强战机结果却事与愿违
“大跃进”中全民办航空的教训(二)——中国曾欲造世界最强战机结果却事与愿违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药品审批困局:从“大跃进”到“大塞车”
大跃进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