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封杀有道德瑕疵的演员”

2017-09-01 00:21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私德天价瑕疵

点赞“封杀有道德瑕疵的演员”

近来笔者看电视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那些有问题或者是传言有道德瑕疵的“演员”、“歌手”们不见了踪影。对于这个“文化现象”,无疑我是大大的点赞!

听说2018年央视春晚现在就开始筹备了。据悉,在选用演员和节目上,央视还是固守“三个不用”的原则: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要我理解,那就是吸过毒的明星、打过架的艺人、搞婚外恋的偶像演员和不分场合的爱说黄段子、观众口碑不好、片酬“天价”的影视大腕等等之类的艺人,估计央视春晚是一概拒绝,“要用德艺双馨的优秀演员,优秀艺术家”,已经成为全国权威电视台或公开正规演出的一个红色标准线。

但对此似乎也有不同的声音—吸过毒或搞婚外恋的明星是“道德瑕疵”?打架、斗殴是“道德瑕疵”?有污点、脏点、前科点是“道德瑕疵”?口碑不好但片酬却是天价的是“道德瑕疵”?“现在是市场经济,不是过去了,需求决定价格,观众就是上帝,市场只要认可,群众只要愿意,你干吗要封杀人家?”“口碑不好却给片酬天价,说明这个演员有实力值这个价,投资者也不是傻帽?”“吸过毒的明星,嫖过娼的演员,该刑拘的刑拘了,该罚款的罚款了,如对犯过错的艺人再行封杀,是一棍子打死人的二次惩罚,西方国家也没这么干”……

笔者是不赞成以上这些“反问”和质疑的!

其实,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是很会管理的—很多人认为美国对电视传播内容限制少,却不知他们对低俗节目管理十分严格,尤其重视保护弱小群体和未成年人。根据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界定,美国节目都会按照所含暴力、色情、不雅成分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节目只能在特定时间播出,或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必要的屏蔽;

法国对明星报酬的管理和美国好莱坞大不相同。由于法国影视业,特别是电影业很大程度上依赖各种公立与私立资本的赞助,法国明星通常不会获得好莱坞明星那样的天价报酬。但法国当局仍根据本国影视业情况,专门出过一项研究报告,规定“最高收入”和让明星一起承担影片的市场风险,如让他们从影片的卖座率、销售量中分成;

英国是世界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最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他们自创了很多具有英国特色、知识性很强的节目。比如,英国广播公司的王牌节目《古董巡回秀》和《成交》就抓住了英国民众对古董文化的兴趣点,借古董鉴定与买卖知识,就是从电视学的;

瑞典是真人秀的发源地。在意识到大众需求的变化后,瑞典近些年一直在努力改进节目内容。比如真正挑战生存极限、考验冒险精神的真人秀节目,提倡真正贴合生活的平凡人真人秀《农夫找媳妇》,均以自然、纯真、朴实为制作理念。瑞典公共电视十分注重公共服务,倡导向年轻人传播正能量,而私人电视公司的节目必须与现实相结合。因此,瑞典也出了不少选秀节目或欧洲歌手大奖赛等,以吸引年轻受众;

日本一档电视节目曾针对演员收入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平均年收入为1780万日元左右(约合110万人民币),是日本人平均年收入的4倍多。但由于不同演员的收入差距较大,日本也不乏收入和普通上班族差不多的演艺人员。

再看看我们—现在有好多电视节目娱乐化的现象愈演愈烈,遍地开花的“真人秀”逐渐演变成一些在吃喝玩乐中挣钱的秀场,有些电视台的不少节目“有意思但没意义,收视率虽高但缺少价值引领,有的甚至传播错误价值观或流于低俗”,有些明星们参加节目,动辄百万的出场费还嫌少。更有甚者,还有不少“道德瑕疵”的艺人,往往还在一定的场合忽悠和招引粉丝们的掌声!—这些文化的个别现象,是该逐步“打扫”的时候了!

诚然,笔者的笔下似乎也很同情曾经犯过错误但很有“市场价格”的实力派的“瑕疵”演员、歌手,关键是要掌控“德艺双馨”和私德与公德的“度”。如吸过毒或搞过婚外情的艺人,虽私德有瑕疵,名誉受过损,但仍可以自己掏钱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公益慈善出力,这时候的私德并不妨碍艺人成为一个有公德的人,曾经吸过毒的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就是如此。

猜你喜欢
私德天价瑕疵
登记行为瑕疵与善意取得排除的解释论
天价海运为哪般?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哦,瑕疵
哦,瑕疵
私德教育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天价足浴盆
毫无瑕疵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