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解生猪保险:养殖业的保险大变革

2017-09-03 10:04《规模养猪》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7年7期
关键词:价格指数养殖户母猪

[市场看板]

全解生猪保险:养殖业的保险大变革

猪肉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日常消费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周期越来越短,波动幅度加大,影响生猪的稳定生产。因此,如何保持我国生猪生产与价格稳定是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养殖业本来就是一个风险与暴利同在的行业,市场行情、疫病、社会压力都会导致养殖亏损。出于风险考虑,养殖保险应运而生。

2014年1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扩大畜牧产品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积极开展生猪价格保险试点”;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稳步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猪和蔬菜价格保险试点,推动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联动机制。这些都显示出决策层使用保险工具支持和稳定生猪生产的意向。但如何用好生猪保险和政策补贴还需认真分析、仔细权衡。本期,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养猪业的保险大变革——生猪保险。

生猪保险概述

所谓的生猪保险,即中央财政给予保费补贴支持的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目前国家生猪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为,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50%,对东部地区补贴40%。

①从保险参数来分,主要可分为收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

收入保险主要以养殖收入作为参考,易于计算,但保障程度低;价格指数保险以多种指标抽离的价格指数作参考,计算较复杂,保障程度相对较高;目标价格保险则是事先约定目标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则触发赔偿,基本上是通过猪粮比来判断盈利以及亏损情况。

②从保险对象来分,主要可分为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

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是国家一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其中,能繁母猪保险费为每头60元,财政补贴48元、养殖户自付12元,因保险责任而死亡的,最高赔偿限额为1,000元。而育肥猪,其保险费为25元,财政补贴20元,养殖户自付5元,每头育肥猪赔偿限额从200元到500元不等。主要保险范围是重大疫病和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损失。

③从保险性质来分,主要可分为自保、政策补贴及政府安排保险和商业保险。

长期以来生猪养殖保险以政策补贴安排的保险居多,普通养殖散户考虑成本和保险实际效益等因素较少进行自保,且生猪养殖的商业保险的种类和保率较不完善,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此类保险也较少。

世界生猪保险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纵观世界,生猪保险仅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发挥了稳定市场供求、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生猪保险最早起源于21世纪初的美国,后逐步在美国和加拿大推广应用。美国农业部风险管理局和联邦农业保险公司对《农业风险防范法案》反复商讨,将农业保险的保障对象从农作物扩展到了家畜,于2002年开始推行生猪保险,并对爱荷华州的生猪养殖业进行试点,就此生猪保险正式诞生,由于北美畜产品市场发展的一体化,加拿大于2011年也推行了生猪保险。目前,美国48个州和加拿大西部地区已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美国生猪保险有2款保险产品供选择,即生猪价格保险(Livestock Risk Protection-Swine,LRP-S)和生猪收益保险(Livestock Gross Marginwine,LGM-S)。

美国生猪保险产品简况

加拿大的生猪保险类似于美国LRP-S,以芝加哥期货价格为保障价格的确定依据,但有3点不同:①只要实际销售价格低于保障价格,无论生猪出售与否,保险公司都对养猪户进行赔付;②同时为仔猪价格提供保障,在出栏后备母猪价格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系数作为仔猪的保险价格;③政府不对养猪户提供保费补贴,只承担承保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由此可见,北美两国成熟的政策性保险体系旨在保障养殖收入,帮助养殖企业尽可能地减少因猪肉市场价格波动而遭受的损失。

我国生猪保险历史回顾

2007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提出财政支持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帮助养殖户稳定和扩大生猪生产。2008年8月,财政部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金[2008]98号),选取湖南、四川和吉林三省作为试点省份开展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工作。2012年1月,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的通知》(财金[2012]2号),将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区域扩大至全国。

据中国保监会统计,2015年,全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74.7亿元,参保农户约2.3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近2万亿元。其中,能繁母猪保险保费收入14.2亿元,承保覆盖面60%以上,参保农户约579.8万户次,提供风险保障约241亿元;育肥猪保险保费收入40.1亿元,承保覆盖面约25%,参保农户约378.1万户次,提供风险保障约940亿元。与此同时,2015年保监会取消了农业保险经营资格审批事项,就是说凡具备规定条件的保险公司都可以经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不需要保监会审批,2016年生猪保险市场一直在持续升温。

我国生猪保险发展格局图

2008~2016年生猪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2016年生猪保险各险种保费占比、赔款占比、承保覆盖面

我国生猪保险的发展现状

据保监会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生猪保险共为677.38万户次养殖户提供了1,408.16亿元的风险保障,实现保费收入65.00亿元;支付赔款37.88亿元,受益农户376.60万户次,农户受益比达到55.60%。其中,共承保能繁母猪2,492.25万头,承保覆盖面约67.36%,为399.24万户次养殖户提供了236.02亿元的风险保障,实现保费收入13.91亿元,同比下降1.94%;承保育肥猪2.14亿头,承保覆盖面约35.67%,为272.36万户次养殖户提供了1,113.00亿元的风险保障,实现保费收入48.39亿元,同比增长20.78%。

保费规模持续增长

2011年以来,虽然由于存栏量持续下降及经营结果较差等原因,能繁母猪保险业务规模持续下降,但得益于育肥猪保险的快速增长,加上各地纷纷试点的生猪价格保险、生猪收益保险,生猪保险整体保费规模保持了16%以上的增长。

业务结构继续调整

2014年全国育肥猪保险保费规模首次超过能繁母猪保险,近两年差距逐步拉大,2016年达到了能繁母猪的3.48倍。能繁母猪保险保费平均60元/头,育肥猪保险保费平均30元/头,育肥猪的年出栏量是能繁母猪年末存栏量的16倍左右,随着承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育肥猪保险在生猪保险中的占比将超过85%。

2007~2016年生猪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2013~2016年生猪保险承保数量、承保户数

承保对象继续向规模化养殖场倾斜

2016年全行业共承保生猪2.46亿头,同比增长38.11%;承保户数677.38万户次,同比减少23.31%。在承保户数大幅减少的同时,保险数量却大幅增长,说明规模化养殖场在不断地取代散养户,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承保对象,这也符合国家鼓励生猪养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升级的大战略。

2016年4月18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提出,到2020年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明确提出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现代生猪种业等措施,提高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随着各地政府限养、禁养、清退政策的不断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在生猪产业的比重将持续增加,保险公司显然也乐见这种改变,因此保险数量大幅增长同时承保户数大幅减少的现象还将持续3~5年。

能繁母猪保险经营结果依然较差

2016年能繁母猪保险的简单赔付率(直接赔款/保费收入)达到了76.21%,加上25%左右的综合费用率,依然是全行业亏损的一年。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是我国农业保险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2007~2015年农险整体市场份额均超过50%,2016年依然接近50%。能繁母猪保险因为持续经营亏损,其他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人保财险作为大型国有保险骨干企业,发挥了承保主渠道的作用,历年能繁母猪保险市场份额均超过60%。9年来,人保财险的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累计亏损已超过16亿元,为维护生猪生产稳定、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国各地具体实施情况

①北京

北京市农委发展规划处处长齐智说,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农业”,目前生猪存栏仅300万头,而且因为考虑到环境保护等问题,到2020年将缩减到200万头,所以猪肉的稳定供应是重中之重,而生猪是北京市畜牧业中的主导产品,稳定市场是中心,落脚点是要保护猪农的利益。北京市2013年5月24日至2015年6月30日,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共承保生猪2,111,584头。2013年北京市级财政给予参保农户50%保费补贴,区县给予30%保费补贴,其余20%由养殖户承担。自2014年起,北京市财政加大了支持力度,市级财政承担60%保费补贴,各区县根据财政实力再承担10%~40%不等。普遍市县两级财政总承担比例在80%左右。北京市2015年上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同期相比,承保比例上升了10.41%,承保头数增加了865,034头,保额增加了103,804.48万元,签单保费增加了4,129.01万元,签单保费同比增长678.8%。

北京等9省市首单生猪价格指数险情况统计

2013~2015年6月30日北京生猪价格指数险实施情况

北京市2014、2015年半年生猪价格指数险实施情况对比

②四川

四川省是继北京后全国第2个开展生猪价格指数险的省份,而成都市下辖的县级市彭州又是全川首个试点市。这份由中航安盟和地方政府协定的保险合同,要求续保时育肥猪出栏量超过上期承保数量10%时保险费率上浮20%,且超出部分不享受补贴;续保时育肥猪出栏量超过上期承保数量30%时,保险费率上浮50%,且超出部分不享受补贴。也就是,由政府和保险公司通过费率浮动和补贴政策调整来主动调控养殖市场。四川省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有目标价格和猪粮比2种模式的多款产品。锦泰保险的目标价格指数模式以四川省农业厅官方网站发布的价格和时间为依据,低于保险合同约定价自动触发理赔程序,最快60min实现赔付。截至2015年6月30日,四川成都市共有2.878万头猪投保了生猪价格指数险。成都市2015年将由部分试点改为全市推广该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6,000万元做保费补贴等。2013~2015年5月,中国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已在成都、南充、广元、资阳、遂宁、德阳等6个市开办了生猪价格险,累计占全省总承保量73%的19万头生猪提供市场风险保障近2.54亿元,累计支付赔款810万元。

四川省部分市区实施情况

③山东

自2013年7月份开始,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在山东省内推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业务。目前,山东省共有济南、日照、临沂、德州、济宁、莱芜、滨州7个市的102个养殖大户参加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参保生猪119,288头,总保障额度达14,304.5万元。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有关人士说,截至2015年3月31日,已满期的户总赔付款达到了168万元,平均赔偿率接近保费的10倍。菏泽等地正在制定补贴政策,积极鼓励养殖户参加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值得一提的是山东邹平县利用生猪调出大县资金100%补贴保费,每头猪保险金额1,200元,保费12元,这也是全国首次全部由政府为养殖户买单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业务。但试点的对象限于全县生猪出栏量前50名的养殖户。山东省主要的承保企业就是安华农险,普遍采用约定期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实时猪粮比与约定猪粮比6∶1的差值作为理赔依据。④浙江

2014年7月15日,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鄞州支公司与宁波市鄞州区5家规模养猪场签下了浙江省首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理赔周期1个月,保险合同约定,每月市场平均“猪粮比”低于5.7∶1时,构成保险责任,止赔点为5.2∶1,逐月清算理赔,1头猪最高可获赔120元,保险费率为1.8%。首单承保生猪10.8万头。据了解,为推进生猪污染环境治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实施过程中,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将“五水共治”指标纳入参保前置程序,对养殖户在生猪整规、污染排放上有具体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参保,对移栏入园的生态养殖场同等条件下优先参保。禁养区养殖户一律不予参保,限养区养殖户暂缓参保。

2014年年底,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3家养殖企业通过了当地发改、环保、农业部门在环境保护、养殖规模等方面的严格评价,与人保财险衢州市衢江支公司签订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保单。每头生猪的保费为18.9元,当地政府补贴60%,养猪户自己承担40%,约定的猪粮比为5.4∶1,共为4.05万头生猪参保。

生猪价格保险典型案例分析表

⑤江苏

2014年12月10日签出首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产品已被正式列入江苏省统颁产品。江苏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合同的对标猪粮比价设定为5.8∶1。目前,保险金额设600元/头、800元/头和1,000元/头3档,保险费率为5%,省级财政保费补贴按苏南20%、苏中30%、苏北50%的标准执行。按照条款规定,出栏月当期猪粮比价低于5.8∶1时,保险公司应立即启动理赔程序,通知养殖场户提供当期生猪出栏证明及相关销售证明材料,并在10日内赔偿。保险合同在不同价格波动情形下采用不同的赔偿比例系数,猪粮比价在5.3∶1~5.8∶1时为60%,4.8∶1~5.3∶1时为80%,小于4.8∶1时按保险金额赔偿。⑥天津

天津第1单签订于2015年6月19日。实行的是按月赔偿,保险费率为5.5%。在天津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赔偿周期中,除了按月赔付,还有一种是按季度赔偿,保险费率为3%。猪粮比低于6∶1,每降低0.01个点,1头猪就有2元钱赔款,赔付方法简单易操作。承保公司为人保财险,猪粮比数据来源于国家发改委,保险的指数是6∶1的猪粮比,保险费1,200元,费率5.5%,其中政府承担80%。目前共承保3.328万头。

⑦重庆

2014年8月,新希望荣昌分公司投入100,800元为4,500头生猪投了保险,这是重庆市首批试点。重庆市荣昌县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猪粮比”为参照,在保险期内,如果平均“猪粮比”低于6∶1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按照约定,生猪出栏体重为100kg、玉米价格为2.4元/kg和“猪粮比”为6∶1,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金额每头为1,440元,保险费率6%,每头保险费86.4元,财政补贴保费70%,生猪养殖户承担保费的30%,试点补贴对象为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

创新举措

RFID电子芯片技术在能繁母猪保险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保险公司在开办生猪保险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是养殖户不足额投保,相当于收了一头猪的保费,却承担了两头猪的风险,因此人保财险生猪保险的诸多创新举措均着眼于能繁母猪的个体识别。目前,人保财险在广西采用给能繁母猪注射植入式RFID电子芯片(图4)的方式来进行风险管控:承保前,先给能繁母猪皮下注射RFID电子芯片;承保时,在植入芯片的位置用智能识读器进行扫描读取并自动拍照记录,数据存储于识读器中;回到公司后,将数据导入系统管理软件,自动生成投保清单进行承保;理赔时,再用智能识别器扫描出险标的,如果记载的电子序列号和承保时的相符,则可以获得保险赔付,反之保险公司将拒赔。采用新技术后,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能繁母猪保险的简单赔付率下降了39%。

植入式RFID电子芯片技术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的难题。为了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推动社会治理的同时带动自身发展,人保财险与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密切合作,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开展了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试点。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财政补贴、保险联动”的原则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商业运营模式,一是对全县生猪实行保险全覆盖,扩展保险责任,将10kg以下的仔猪也纳入保险范围,实行生猪全生命周期保险;同时优化理赔手段,将按照尸重改为按照尸长确定赔偿比例,既防止了养殖户给死猪注水,又避免了死猪因病减重造成赔偿比例减少的弊端,还降低了操作难度,实现了养殖户和保险公司的双赢。二是将保险查勘与定点清收转运工作结合,人保财险查勘人员与无害化处理厂工作人员一起到养殖场,现场测量死猪长度、收集理赔资料、死猪转运同时完成,极大提高了保险理赔和无害化处理的效率。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生猪保险启动实施以来,保险规模不断增大,风险保障作用逐步发挥,对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目前我国生猪保险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养猪户风险意识淡薄

不少养殖场户特别是散养户长期凭经验办事,存在侥幸心理,对生猪保险的作用以及保险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保险的认识与理解存在误区,不愿参加保险。

对策:应加大对生猪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养猪户的风险意识,鼓励养殖规模较大的场户积极参保,出险后及时理赔,宣传生猪保险的实际效果,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大场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又能有效激发周边养殖户的参保热情。

生猪保险业务工作难度大

目前,生猪保险中存出栏数量核实难、投保生猪信息采集难、理赔标识核对难等技术难题,投保养殖户将自然淘汰的生猪转嫁给保险赔偿等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险公司运营成本。

对策:应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保险方案,简化参保和理赔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道德风险,如凡参保猪只均佩戴专用耳标并拍照留档,改以体重定损为体长定损,以防注水增重骗保。

保险险种少,保障力度小

当前开展的生猪保险主要是重大疫病及自然灾害保险,而针对市场风险的保险产品还不成熟,如保险期间设置单一,保额与实际价值差距较大,损失发生后赔偿力度不够。

对策:应充分发挥生猪价格保险的先行先试作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特点,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和支持各地保险公司研发生猪保险产品,尽可能设置符合生产实际的保险期间,满足养殖户的现实需要,不断提高保障力度,有效分散养殖风险。

缺乏畜牧业保险人才

畜牧业保险专业技术性强,办理定损、理赔等业务,需要同时了解养殖技术与熟悉保险知识的专业人员,而整个保险行业中熟悉畜牧业保险的专业人员相当匮乏,无法满足畜牧业保险发展的人才需求。

对策:当前地方保险公司与乡镇畜牧兽医站应加强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参保、报案、定损、理赔以及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共同推动生猪保险的实施和发展,同时保险行业应吸纳部分具有畜牧兽医知识背景的人员,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全国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概况

生猪价格监测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成熟的生猪期货,只能以政府发布的生猪市场价格或指数作为保险赔付的计算依据。

对策:健全生猪市场价格监测体系,优化样本选择和布局,提高政府市场价格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有效支撑和推动生猪价格保险的实施和发展。当然,更应加快建立包括生猪在内的农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以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避免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对保险产品的影响。

生猪保险的发展机遇

国家政策支持

猪肉作为我国的主要肉类消费品种,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能够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也是因为2007年持续高位运行的猪价严重影响了国家通货膨胀水平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央财政决定对能繁母猪保险保费给予财政补贴,从此拉开了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波澜壮阔发展的大幕。2016年出台的《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保险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从覆盖直接物化成本逐步实现覆盖完全成本;进一步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畜产品保险;稳步开展生猪价格保险试点,探索“基本险+附加险”等模式。《规划》和《意见》为生猪保险提保额、扩责任、增险种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生猪保险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政策机遇期。

养殖户自身有需求

生猪保险已开办了9年,在专业养猪户中已经深入人心,初步培育了养殖户的保险意识,在猪价还处于高位运行的阶段,养殖户不仅对保险本身有强烈的需求,还希望保险金额能进一步提高,以覆盖生猪养殖的完全成本,生猪保险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期。

保险公司有意愿

目前种植业保险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生猪保险尤其是育肥猪保险承保覆盖面还较低,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生猪保险是管理型险种,不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巨灾风险较低,符合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预期;加上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大趋势,随着规模场占比的不断提升,生猪生产管理日益规范,疾病、疫病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面临的承保风险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年来各家保险公司都纷纷加大政府公关力度,生猪保险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经营机遇期。

在养猪业最先起步发展的时候,国家的宏观调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养猪行业的发展和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其作用就在逐步地减弱,甚至成了阻碍!减少国家调控,逐步放手给市场,大概是这两年养殖户最大的呼声!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掌握市场才能真正掌握养猪行业发展的命脉!尽管生猪保险在资源投入、管理机制及道德风险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但仍然可以预见,生猪保险在未来将顺势而为,大显身手,并将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认可。■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规模养猪》编辑整理)

猜你喜欢
价格指数养殖户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春市营销环比回升 价格指数环比小涨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