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

2017-09-03 03:15赵伟青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电凝电息肉胃肠

赵伟青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33)

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

赵伟青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33)

目的探讨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肠胃息肉患者共8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以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予以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5%,另观察组患者胃肠息肉彻底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为(5.06±2.05)天、4.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8±2.77)天、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行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胃肠息肉治疗时,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够充分改善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无痛苦内镜;高频电凝电切;胃肠息肉;临床护理

结肠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良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其临床检出率明显增加。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行胃肠息肉摘除时,具有安全、微创、可靠等明显特点,应用价值显著,患者接受程度高,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但是在无痛苦内镜肠胃检查及实际应用中增加了麻醉风险,故而对相关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优化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探讨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肠胃息肉患者共8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胃息肉23例,结肠息肉19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1~78岁,平均(49.52±11.84);病程2~24个月,平均(12.41±8.07)个月;对照组胃息肉25例,结肠息肉17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0~78岁,平均(49.81±10.96);病程3~25个月,平均(12.71±8.46)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则予以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术前8h需禁水禁食,并行凝血、血常规等具体检查;优化完善术前仪器检测,行功能调试,排除故障;同患者介绍术中注意事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2]。

1.2.2 术中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若出现呛咳或不自主活动时,需通知麻醉师对患者再行给药;观察患者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呼吸等状况,出现异常时需告知内镜医师减缓或暂停操作。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先将患者送转于复苏室,进行生命体征观察;苏醒30 min后,各项检测指标亦正常,将其送回病房;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禁食2 h、吐出唾液,术后进流食,避免摄入生硬及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吸烟等;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腹胀、腹痛、便血及黑便等现象[3]。

1.3 评价指标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胃肠息肉争创的彻底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在患者出院前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后行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未97.62%,较之对照组的80.95%,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显著,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n(%)]

2.2 两组患者胃肠息肉彻底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分析

研究表明,经治疗,观察患者胃肠道息肉症状消失时间为(5.06±2.05)天,对照组则为(7.48±2.77)天;另观察组患者共出现2例(4.76%)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则有8例(19.05%)。对照两组患者胃肠道息肉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实践表明,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时会给患者造成一定创伤,故需在治疗过程中加大护理力度,以优化临床疗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价值[4]。本次研究中采用综合护理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5%,另观察组患者胃肠息肉彻底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为(5.06±2.05)天、4.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8±2.77)天、19.05%,护理效果显著,且组间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行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胃肠息肉治疗时,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够充分改善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1] 吴小红,王 霞,何淑波.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02):203-204.

[2] 李晓荣,韩 莉,张瑞玲,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311-312.

[3] 刘兴琼,刘富川,李绍英.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及并发出血的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12(03):309-310.

[4] 李 巧.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151-152.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3.6

B

ISSN.2095-8242.2017.026.5072.02

猜你喜欢
电凝电息肉胃肠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与冷圈套切术治疗结肠微小息肉效果对比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68例分析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