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诗歌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素养

2017-09-04 02:29孙成相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审美能力诗歌

孙成相

摘 要: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以其隽永语言、优美的意境而深受文学爱好者的青睐,中国的诗歌自《诗经》至现代诗,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以简短而有深意的语句秒回中不同的“美”。中国诗歌的“美”,陶冶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着中国诗歌的“美”。在教材编写中,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开始便选录诗歌让学生去学习、感悟诗歌的美,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去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怎样去奠定学生对诗歌的初步审美素养呢?本文就此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诗歌;初步;审美素养;审美能力

何为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中国古代诗歌蕴含着多方面的美,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带领一群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并未发展完全的小学生去感悟中国诗歌的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教五六年,听过不少优秀的教师进行诗歌的教学,大家在这方面的教学方法似乎都是如出一辙:老师范读(或音频领读)——学生齐读——学生背诵——老师讲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做笔记)——学生默写诗句(熟记重点诗句的含义)。两节课下来,学生会读、会诵、会写,课文教学也就完毕。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我们的三维目标只达到第一、二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诗歌的“美”的感受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我自己也进行过诗歌教学的公开课,对诗歌的识记没花多长时间,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美上。一节课下来,听课教师们的反映不约而同——没抓住重点,学生考不了试!多么痛心的评价。但也可以理解,在当下教育机制的引导下,教育也是功利的,学生考不出成绩的班级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显然“分数”远比“素养”来得直观、来得明显,成绩好的班级的“好老师”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认可,但我认为成绩不是怎么理想的班级的“坏老师”在多年以后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坚持我的理念、原则,尤其是在诗歌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不能忽略这一点。那么,在小学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中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呢?

要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审美能力,首先得找到古诗文中的“美”的所在。古诗文中可以说是处处是美,但我经常把它归为四类美:

第一是语言之美。中国古代诗歌四言、五言、七言,或长短混合,但无论哪一种都是整体上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局势对仗整齐、平仄对应,在这当中,语言之美溢于言表。

第二是意境之美。意境可以说是诗歌的精髓,无论古体诗、律诗、绝句任何一种体裁的诗歌都是要塑造意境的。意境犹如萦绕深山的晨雾,給诗歌增添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有意境的诗,才是有深度的诗。

第三是修辞之美。修辞它是中国文学大餐中不可缺少的“作料”,如果诗歌少了修辞就会平淡如水,无滋无味。但如若看似平淡的词句,加入“作料”进行调剂,那一味美味的“大餐”就会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是诗歌思想之美。思想是诗歌的灵魂。伟大的诗歌就在于其思想的深远、哲理的深厚以及内涵之丰富。

以上四点是我们诗歌美的教学中的重要之处,那么怎样带领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品味这些美呢?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一件事。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语言之美要“细品”

品味诗歌的美就如品味一杯香茗。必须要慢慢尝,感受色、香、味的每个细节,从入口到心里再到它的回味等,慢慢来,如果狼吞虎咽,再好的茶在你的嘴里也只能是一杯平常的“水”。例如品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句。如果只是初略的读,我们只能感知到春雨来了,淋湿了小街,山坡上的小草开始绿起来了;但若细细去品,抓住“小雨润如酥”、“草色近却无”去品,我们才能感受到韩愈用词的高明。小雨怎么会润如酥?那是因为春雨的“金贵”,如贫苦人家的“酥油”一般珍贵;草色为什么又会近却无,只能遥看呢?这是作者观察仔细,也许是作者亲自尝试过,方有此句。春天,小草刚发芽,远看整片山都绿起来了,但走到山上又不能明显看到小草的绿意。类似的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去品,不能给予求成。

二、对意境之美要“畅想”

诗歌的意境之美是虚无的、梦幻的,看不见也摸不着,非常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去畅想。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运用夸张的手法营造出一个非常雄伟、壮观的意境。我们不能亲自代学生去庐山看瀑布,只能带领学生“想”庐山瀑布,通过想象,学生就会感知到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进而感知到作者博大的胸襟!

三、对修辞之美要“寻根”

寻根就是要去探寻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用这个修辞有什么妙处!如贺知章的《咏柳》一诗中“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首先我们得明白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比喻修辞的作用就是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里就是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妙处就是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事物的特点,这里就是抽象的春风化为生动具体的、学生熟知的剪刀,这些嫩绿而千姿百态的柳树就是如剪刀般的春风裁剪出来的。只有这样寻根问底去问学生才能感受到诗歌修辞的妙处。

四、对思想之美要“品悟”

优美的诗歌定有非凡的思想,这些思想也是有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或现实的意义。这些思想也不是直观从诗句中找出来的,需要带领学生去“悟”,并且要结合诗人写作的那个特殊时期去“品悟”。如杜甫的诗,他主要体现当时社会的民生疾苦,要表达的是心系人民、同情穷苦老百姓、忧国忧民的思想,但这些内容只是通过几个简短场景来展现,就需要我们带领学生慢慢去品去悟。

诗歌可以说是美的化身,要借用诗歌来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审美素养,我认为只要做好以上四点,定能给学生奠定初步的审美内力,让他们初具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美的基础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亚新.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

[2]刘美丽.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6,(36).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审美能力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