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学文化之“矢”服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

2017-09-04 04:21赵常兴段瑞琴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赵常兴+段瑞琴

摘 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火花。儒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优秀思想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可谓是进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矢”。以儒学文化之“矢”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不仅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同时要具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实践性,即在内容上以继承儒学精华同时又有所创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内容,在形式上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儒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3.008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3-0040-05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殊标识。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纵然儒家思想中存在糟粕,但它所包含的精华思想或处世常道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因此,以儒学文化之“矢”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不仅有其必要性、可行性,更有切实的实践性意义。

一、必要性分析

儒学文化是从儒家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儒学文化之“矢”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1.以儒学文化之“矢”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是实现儒学文化自身价值的客观要求

儒学文化尤其是先秦儒家文化,虽内容朴素、实在,但包含着一些亘古不变的常道,如“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仁者,爱人”(论语·颜渊)、“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等等,这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直接来源,对当代人尤其是肩负祖国未来的青年学子的修身养性、道德培养有很大作用。但儒学文化原始的传播形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速度与节奏,其自身价值在现代社会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现代形式,即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创新内容与形式,实现自身价值的当代转化,符合时代特征与要求。因此,以儒学文化之“矢”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实际上是儒学文化借助现代形式的内容载体,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客观要求。

2.儒学文化当前面临的困境要求其融入主流价值观,以儒学文化之“矢”中思想政治教育之“的”正是其融入主流价值观的必然路径

习近平多次谈论儒学文化,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强调要在传承中创新儒学文化,在继承中完善主流价值观体系。与时俱进是一切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因素,儒学文化的持久生命力必须建立于创新的内容、创新的形式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时代要求、群众需求的主流价值观,无疑是儒学文化的首选。同时,借儒学的力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是儒学文化与主流价值观融合的必然路径。以儒学文化之“矢”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不仅是儒学文化融入主流价值观的路径选择,同时也切实击碎了攻击儒学的种种言论。

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呼唤我们借助儒学文化的力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存在单调化和失衡性问题,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政治价值与思想价值之间难以均衡,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同时,目标的抽象性决定了其内容的概念化和抽象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儒学文化的比重,不仅能以儒学文化中的“内省”、“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等思想丰富其教育内容,还能解决其内容失衡的问题,同时也能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趋于具体化、形象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仍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儒学文化中“因材施教”的层次教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以及“一问一答”的启发式教学等教育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4.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要求我们必须要以儒学文化之“矢”中思想政治教育之“的”

儒学文化在激流动荡的历史潮流中从未消逝,相反却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蕴含和形成了中华民族、中国人的民族特性。习近平五四座谈会上谈及中国人的根本特质,即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3],而儒学文化正是这种特质的根本体现。以儒学文化的现代内容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与各方思潮作斗争,显然具有地方优势和民族优势。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儒学文化之“矢”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推动和深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社会主义理念、观念深入人心。

二、可行性分析

以儒学文化之“矢”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不仅存在必要性,还具有可行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儒家传统的思想与文化,根本原因在于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契合性。

1.儒学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当代标识,同时也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现代继承与创新。儒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重要来源,更是其“根脉”所在。

(1)讲仁爱,重民本 仁爱、仁政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主线。从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論语·颜渊)、“里仁为美”(论语·里仁)、“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到孟子的仁政思想,儒家关于仁爱的思想日渐成为修身之路、治国之道。当今社会,思潮纷杂,利己主义或多或少在人们的意识观念中占有一席之地,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思想对当代社会信任度的提升、社会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所谓“仁”,不仅要仁己,更要仁爱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不仅要做到“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贷),更要交仁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孔子云“一家仁,一国兴仁”(大学)旨在强调仁爱之心对国君的重要性,当代社会虽无君主,但有领导干部,所谓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不容忽视,干部仁,则民众仁,民众仁,则仁爱之风盛行于社会,如此,国强民富、社会安定皆水到渠成之事。

“民为邦本”思想早已有之,孔孟的民本思想是建立在仁爱、仁政学说基础之上的系统思想。所谓“民本”,即以民为本,当代社会,民本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民本思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秉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理念,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始终将群众利益、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其次,从个人层面上讲,民本思想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将他人视为人”,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牢记于心,将尊重他人落到实处。

(2)守诚信,崇正义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问政) 。孔子关于“诚”的论述,对当代社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诚信,是为人之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国家的重要根基。个人的诚信,始于“慎独”,“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诚信社会是由个人诚信一砖一瓦垒造的,诚信之基构造于日日夜夜,却能毁于顷刻间,因此,诚信之人必须“择善而固执之”(中庸·问政)。

“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 ,正义、道义观念在儒家思想中有突出体现。所谓“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强调了“义”在君子人格中的重要地位。正义理念在当代法治社会依旧十分重要,法律制度的贯彻落实需要正义的力量,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正义之士,儒家所提倡的“义”,无疑是当代社会正义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

(3)尚和合,求大同 “和合”思想无疑是对儒家“和”文化的现代创新。儒家提倡“和为贵”(论语·学而)、“和而不同”,不仅强调修身正己以实现身心和谐,还指出要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仁爱之心实现“合”的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旨在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自由、平等、公正的法治社会,“和而不同”思想不仅仅是实现民族和谐、社会和谐的指导理念,还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个体身心多方位和谐的重要因素。

儒家之大同,即“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又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儒家的大同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重要来源,其内容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各个层面上的要求和内容不谋而合,旨在通过个人修养实现一种贤能当政、讲信修睦的自由、平等的社会。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价值观教育,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与社会、国家的发展也息息相关。生理健康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长度,而价值观正确与否则决定了他的生命质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与意识形态高度相关的教育。仁爱之心、诚信之品格、正义之理念、和合之观念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旨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则致力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二者不仅存在耦合之处,更具有递进关系。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指明方向和道路,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来已久,但抽象性和概念性使得其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存在模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现代教育方向,使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促进“形而上”内容向具体价值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精神内核。所谓精神内核,即反映其本质内容、根本目标的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精神内核,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质内容,同时与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一以贯之的教育体系。

3.教育目的和内容上的耦合

以儒学文化之“矢”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的可行性不仅表现在儒学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联系中,还体现在儒学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关系中。

首先,二者的教育目的存在一致性。儒学文化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为目标,孔子的“君子”,不仅要内修“德”,外修“言行”,[4]还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完问),孟子“善教”是为了“安民”,为了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即“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的人;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5]总之,儒学文化旨在培养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有志之士,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二者皆是借国民力量,形成中国之势,实现中华文明之崛起。

其次,教育内容存在耦合之处。儒学文化中有关“仁”与“礼”的思想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有相通之处,如要求推己及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还有“仁者,爱人”(论语·颜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等,都是我國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6]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具有抽象性、概念性的意识形态教育,借儒学文化的力量丰富其教育内容,不仅能彰显原有内容的民族特色,同时也能赋予其时代特征。

三、实践性分析

以儒学文化之“矢”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的”,首先要明确教育和宣传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融为一体,在继承古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准则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因此,儒学精华思想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源,对儒学文化的宣传和利用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其次,要清楚最根本的措施,即构建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宣传、家庭渗入、社会推广”的良性运转。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核心作用

学校教育阶段是人一生的主要受教育阶段,学校也是主要的受教育场所,因此必须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7]形成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核心作用。

首先,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注重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上考虑儒学文化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积极构建和完善运行机制,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分工、群团助力”的教育宣传体系;同时,设立校园专项研究小组,主要由对儒学文化感兴趣的师生组成,积极支持其理论探究和深化研究。此外,相关必修、选修课的开设,也是宣传和运用儒学文化的方式之一,课堂应坚持“双主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两大原则,鼓励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探讨分析,自觉吸收和学习儒家学说的有益思想;同时应适度增加儒学知识贯穿于相关课程的教学比重,也可采取小班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效力。总而言之,高校儒学文化理论教学在眼界上要“求高、求整”,要始终谨记儒学教学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原则性要求;在操作中要“求精、求细”,要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自觉意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坚持“主动占领、主动涉猎”的原则。高校校园文化实质上是各种文化和各种思潮碰撞、交流、融合所形成的,呈现何种氛围关键要看哪种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不断吸纳和利用各种有益的思想,儒学文化便是其中一种。因此,高校在对儒学文化的宣传中必须主动出击,积极占领“微”领域,充分借助QQ、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介体,开辟专栏,积极宣传儒学知识,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同时,可以以“校园文化节”为形式,开展“穿汉服、学礼仪、学儒学”等活动,排演相关的话剧戏剧小品,以现代形式呈现富有内涵的历史小故事,举办相关的讲座和公开交流会,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儒学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此外,针对教育者和宣传者也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培训,开设针对专业教师的理论深化研究班,开办针对非专业教师的知识涉猎班,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发挥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注重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

鉴于儒学文化教育的特殊性(环境复杂、父母水平参差不齐等),儒学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中心,逐渐深入到家庭教育,进而扩展到社会教育。因此,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亲友应该尽可能有意识地巩固孩子的儒学意识和学校的教育成果,让孩子多接触和了解国学知识、民族文化,除了让孩子上一些正规的国学班之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儒学文化活动、参观相关的人文景点,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儒学知识。习近平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8]儒学文化亦是如此,只有融入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才能帮助他们形成“日用而不觉”[9]的价值观念,也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其次,家庭教育须注重言传身教。教育要有针对性,家庭教育面对的受教育者主要是少年儿童,因此也必须选择适合他们年龄与特点的方法,“言传身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长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甚大。因此,父母长辈应从自身做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标准要求自己,通过“正己”来“正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发挥家庭教育的效力与优势;

最后,要保证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校教育的效力。家庭教育相较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加重视对孩子爱与被爱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有效巩固学校的教学效力与效果。正确的价值观成于日习而毁于旦夕,因此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巩固和维护,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儒学文化相較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来说,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有效载体。

3.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

儒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儒学教育氛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努力:

首先,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地方政府的引领作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因此,对儒学文化的社会宣传与提倡需要遵循发展的原则,要注重合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各级党委和地方政府要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调动群众,在学习儒学文化的过程中明确儒学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明确学习儒学精华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作用、对自我提升的重要意义;

其次,要发挥“两大持久力量”。其一,要发挥领导阶层的榜样作用,积极开展自上而下的崇尚传统文化、崇尚儒学精华思想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活动,开展自上而下的多层次、系统的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行合一的学习、践行儒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其二,要充分发挥各种民间教育组织、文化团体的作用,积极展开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广大爱好者共同努力,弘扬儒家优秀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民众有意识地开展自我教育;

最后,加强理论深化研究,积极挖掘儒学文化的现代内涵与时代价值。要组织一批专家学者,研究儒学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深入探究儒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耦合之处,提升理论高度,进一步使儒学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中国的发展相结合,一方面实现儒学文化自身的现代价值,另一方面实现教育者由“自知”到“自觉”状态的转变、实现受教育者从“由之”到“知之”状态的转变,形成对儒学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意识。

4.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

教育,始于家庭,深化于学校,践行于社会。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同时也深具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学校教育是人生的系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教育是后教育阶段,同时时刻影响着每一个“社会人”。学校、家庭、社会对儒学文化的传播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发挥各负其责、各行其事,其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却又不失关联性,我们应该通过各方努力,积极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的有机机制,构建起系统完善的教育教学网络,将儒学文化更好地融合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10],发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力。

参考文献

[1][3][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2] 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N].人民日报,2014-09-25(01).

[4][10] 史超.儒家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5]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3.

[7]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8]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01).

[9] 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1).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实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