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浅见

2017-09-04 19:20梅伟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阿坝大学语文民族

摘 要: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对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各族青年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材的编写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应以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文本为教材主体,文本选择注重民族性和区域性,体现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另外,课文选择还应贯通文理,尽可能顾及到文理各专业。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语文;教材;经典文本;民族性;地域性

建国初期,我国各个地方的高校基本上都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开设,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被取消,中断了30年。学者们担忧人文教育荒废,20世纪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中玉先生与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共同发出在高校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呼吁,得到教育部的批准,中断了30年的“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得以重新开设。阿坝师范学院作为民族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唯一一所高校,其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对生活在藏羌民族地区的各族青年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其中教什么就涉及到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中的内容选择及编排问题。教材的编写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当前的大学语文教材数量非常多,但质量却良莠不齐。

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阿坝师范学院比较重视大学语文教育,一些系部比如基础教育系、中文系长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升本以后,有更多的系部請中文系为他们的本科生开设大学语文课,使用的教材是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作为大学语文的主要开课系部,中文系非常重视大学语文的教材建设,2013年9月,由中文系谭文旗、贺诗泽主编的《大学语文》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供专科学生使用。这本教材结构合理,在许多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本文就结合阿坝民族地区和阿坝师范学院的具体情况,谈一下笔者对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

一、以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文本为教材主体

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以文选为主。文选是大学语文教材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选择合适的文本是大学语文编写极为重要的一环。那么,什么样的文本才是合适的文本呢?一般来说,大学语文的文本要选择经典的阅读文本。

当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发达。现代媒介如网络、电视等对写作与阅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的发表变得更快速、更便捷,数量增长极快,但质量却泥沙俱下。文本阅读也变成了消遣性阅读,大量的像《水煮三国》《于丹<论语>心得》之类的“快餐”成为青少年阅读的主要对象。这样解读作品尽管将经典的阅读门槛拉低,却也限制了读者的思考空间,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不利。一些阅读者由于自身的文学素养不高,不懂取舍,不加鉴别,不顾读物的思想性、艺术性,一概囫囵吞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提倡阅读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经典文学作品是一个优秀的载体,并且更多地体现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各族文化的精神和内涵。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大学传播人文精神的一个主要阵地,教材在文本选择上就应坚持经典性。语文教育一直是学生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而在近几年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似乎渐有去经典化的趋势,被斥为“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和鲁迅等名家作品篇幅逐渐减少,而更多以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代替。当代文学作品,其中被广为接受的文章数量比较少,而且作品数量庞大,更新速度快,周期短,往往作品还没能得到时间的洗练和检验,就已经被其它更加与时俱进的新作品所取代,因此难以判断它是不是真正适合学生学习,也不利于教材的科学修订。作为一个强制性的渠道,大学语文教材中补充扩展的经典作品可以很好地填补学生在这一文学领域的缺失,让学生们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接触未经改编解读的,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教师上课的讲解作为一种引导,也不会使经典过于艰涩难读。

阅读经典,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基本素养,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延续的保证,一个国家气度和精神的传承。语文教材的普及型和强制性,决定了这一载体更需要的是奠定根基的经典文学。那么怎样选择经典性的篇章呢?这就需要按照文学史的发展,以文学体裁进行分类选择。《大学语文》文选可以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些经典的文本,并按照文学发展进程和文学体裁进行排列。所选的文本除了非常经典的,应尽量避免与中学语文课文篇目重复,注意文章篇幅,注重文本最好的版本,还要注重新颖性和当代文学的经典化。如谭文旗、贺诗泽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在文本选择的时候,将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作品《会唱歌的墙》选入教材,虽然当代作家的有些作品并没有完全获得像现代文学作品那样经典性的身份与资格,但并不代表当代的一些作品不具有经典性的气质。

二、文本选择注重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

四川是民族大省,有53种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有3个民族自治州和3个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区域幅员面积30.2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62%。四川少数民族以藏、彝、羌为主,人口分别为125万人、187万人和25万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藏族、羌族的重要聚居地。

阿坝师范学院的学生以汉族为主,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民族学生,民族学生人数最多的是藏族学生,其次是羌族学生和彝族学生。目前,阿坝师范学院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基础教育学院、预科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均包括五年一贯制)学生用的艾津主编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一种是一些专科学生用的谭文旗、贺诗泽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一种是本科学生用的徐中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这三种大学语文教材均是以传统的汉文化范畴编写的,和少数民族有联系的篇目极少,甚至没有,与藏族、羌族、彝族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距离,导致民族大学生对教材的认同感不够,很难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兴趣。如广为使用的徐中玉教授编写的《大学语文》最新版共选文60篇,其中,中国文学51篇,外国文学9篇,中国文学部分,清代(含清代)以前作品32篇,现当代白话文19篇。可以看到,外国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篇目占了绝大部分,而在19篇白话文中,除了沈从文的一篇散文《常德的船》外,其它18篇都与少数民族没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大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一些少数民族的经典文学作品,教师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解读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本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认同感,在传播民族文化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endprint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不下百种,但很少有关注到藏族、羌族、彝族文学对中华文学的切实贡献的。

藏族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藏族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都非常丰富。民间文学包括民歌、神话、传说、故事、叙事诗、英雄史诗等;作家文学包括传记、诗、长短篇小说等。其中《格萨尔王传》是一部结构宏伟的英雄史诗,在藏族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当然,由于《格萨尔王传》篇幅过长,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编入大学语文教材。再比如《仓央嘉措情歌》运用了四句六音节“谐体”民歌的格律,语言朴素无华,善用形象比喻,富于藏族民歌风韵,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优秀篇章编入教材。当代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的短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曾经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一篇优秀的藏族题材的短篇小说,被多种文学选本所选,可以收录进大学语文课本。阿坝州藏族作家阿来,其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以沉着冷静的笔调和无可争辩的故事不动声色地埋葬了让反动权贵无限留恋的土司制度,作品荣获茅盾文学奖,也可以节选一部分编入课本。

羌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字。民间传说和故事内容广泛。民歌包括山歌、酒歌、喜庆歌、情歌、祭祀歌等。可以适当选择一些羌族的民歌、或者民間传说,也可以从羌族民间叙事诗和史诗的代表作品《斗安珠与木姐珠》和《羌戈大战》节选部分内容编入大学语文课本。

彝族民间文学中的神话、故事、叙事诗、谚语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阿诗玛》是彝族文学非常重要的民间叙事长诗,也可以节选部分章节编入大学语文课本。

三、文本选择注重区域性,体现区域特色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阿坝师范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国内较通用的统编教材,这类教材所选篇目大多以古文为主,辅之一定数量的现代文;文言文所占分量居多。选文缺乏阿坝地方色彩,教学时难以充分利用地方丰厚的文化资源。因此,宜结合四川省情和阿坝州地方民族文化发展的状况,选取具有地方及民族特色的内容编入教材。

四川省是文学大省,古往今来,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家,古代的如李白、“三苏”、司马相如、陈寿、杨慎、薛涛、陈子昂、李调元、杨雄等等,还有一大批游历四川的著名文学家,其他不说,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也在四川生活过多年,写下了大批优秀的诗作。四川成都还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中心,三国故事流传久远。到了近现代,四川更是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如巴金、郭沫若、李劼人、何其芳、艾芜、沙汀、陈铨等等。当代四川作家有周克芹、刘心武、魏明伦、杨红樱等。这些杰出的作家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课文的选择方面,可以选用一定数量的四川籍作家的优秀作品或者与四川相关的一些优秀篇章,古代如李白的《登峨眉山》《蜀道难》,杜甫的《蜀相》《登高》,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现代的如巴金的《怀念萧珊》,何其芳的《黄昏》《预言》,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等等。再如汶川县是大禹故里,大学语文课本可以选入大禹治水的神话。从成都都江堰市进入汶川水磨镇,有玉垒山,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有“玉垒浮云变古今”的著名诗句,选取这样的篇章,可以引起学生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学习大学语文的热情。阿坝师范学院里都江堰市很近,大学语文课本还可以选余秋雨的散文名作《都江堰》。选取与学生身边相关的文学名作,会使学生了解阿坝,了解四川,对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效果更为明显。

四、文本选择还应贯通文理,尽可能顾及到文理各专业

大学语文不但要重视其人文性、审美性,还要重视其工具性、实用性。大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鉴赏审美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想象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语文是人们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的功底不扎实,就很难出色地完成以后的各项工作。所以语文是进入各个知识领域,认识和研究各种学科的重要工具。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不论学什么专业,毕业后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文科学生主要学习社会科学,理科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现在强调文理渗透,因此大学语文作为文理各专业的公共课,教材中所选内容要尽可能顾及到文理各科,都能有贴近专业,适合各科学生学习的篇章。可以适当增选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化科技论文和各类普及性科技说明文编入大学语文教材,以适应理科专业学生的学习。如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钱学森的《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扬显益的《菊花》、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奥布里·米伦斯基的《你的遗传命运》等,选编这类文章既结合了理科生自己的专业,又能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有多种功效,并能起到文理渗透之效。针对政、法、管、史、艺、体等专业更需要结合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编具有知识性、实践性、示范性的各类文章,供各专业学科的学生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谭文旗,贺诗泽主编.大学语文[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谭文旗.语文的沉思与显扬[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3]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梅伟(1986—),男,文学硕士,阿坝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艺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坝大学语文民族
MINORITY REPORT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一图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