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之“孝”及其艺术特色

2017-09-05 11:05龙正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时代背景

龙正华

摘要:《降桑椹蔡顺奉母》是元杂剧家刘唐卿的作品。通过排比分析综合相关史料得出,刘唐卿生在胡贵汉贱的时代。该剧的主要思想是宣扬儒家的孝道,其主要的艺术特征为:合情合理的矛盾冲突,平淡无奇的故事结构,字字本色的戏曲语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降桑椹蔡顺奉母》;时代背景;主要思想;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8010303

元曲是中国古代由诗文构成的雅文学之外的另一种描写人性的文学,即俗文学。而关于元杂剧的研究,像对关汉卿等元杂剧大家的研究已经很充分,但对一般小作家的关注度还不够。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一曲就在学者的关照之外。本文以作品论为中心,辅以相关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该剧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对元杂剧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胡贵汉贱的时代背景

王季思说:“刘唐卿,生卒年难以确考。《録鬼簿》谓:‘太元人。皮货所提举。在王彦博左丞席上,曾赋《博山铜细袅香风》。据《元史》载,王氏活动于至元至至治年间,刘氏年辈当与之相去不远。又,贾仲明谓刘氏‘生在承平志(至)德中,可作旁证。”[1]至元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1264—1294),至治为英宗硕得八刺的年号(1321—1323),综合起来,刘唐卿生活的时间范围大概为1264年至1323年左右。蒙古王朝在1234年灭掉金国,统一北方。至正二十八年,亦即公元1368年,明兵攻占大都。刘唐卿应主要活动于元朝中后期。王国维说刘唐卿和吴昌岭一样,同属于元朝中书省所管辖的西京人(今山西大同人)[2]89—90。

元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它对蒙古族以外的民族有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据胡祗遹的《民间疾苦状》载:“财货子女则入于军官,壮士巨族则殄于锋刃;一县叛则一县荡为灰烬,一州叛则一州莽为丘墟。”[3]可见其高压政策是何等的残酷。另外,《元史·食货志》载:京都“百司庶赋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4]2351。这透露出元朝统治者对民众的残酷剥削。蒙古统治者还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阶层。《元史·刑法志四》规定:“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手,许诉有司”,“知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4]2673可见其民族歧视之严重。再者,据《元史·志选举一》载:“元初,太宗始得中原,辄用耶律楚材言,以科举选士。世祖既定天下,王鹗献计,许衡立法,事未果行。至仁宗延祐间,始斟酌旧制而行之。”[4]106这说明,历代士人实现自己入世理想的科举考试在元建国后被搁置了七十八年,即使仁宗时期举行了科举考试,它还规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即第一把手),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4]2015可见其对汉人限制之严格。

综上所述,可明显得出在元朝,存在着胡贵汉贱的社会状况。汉人即便是勉强被举荐或有幸中举为官,也会在其严酷的高压下了无生趣,毫无用武之地。刘唐卿既然生在当时中书省所管辖的大同,而且还与身为左丞的王彦博交往密切,可见其社会地位不会低。这就注定了他的戏曲创作不能像关汉卿那般直接犀利地暴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暴行,而只能宣扬元朝统治所倡导的儒家伦理思想,既是歌功颂德,也表达了他对汉族文化的眷恋。

二、孝感天地的思想特征

刘唐卿的《降桑椹蔡顺奉母》载于王季思主编的《全元戏曲》(卷二),天一阁本《録鬼簿》于传后还有贾仲明补的婉词。该剧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主要是叙述了蔡顺采桑椹救母的事迹。故事的背景假托在大汉“圣人在位,节俭宽洪,施恩布德;过尧舜之治化,迈汤武之宽仁;礼乐修明,彝论叙正。”的光明朝代。一天,天感圣德,下了一场瑞雪。蔡宁,蔡员外逢此盛世,遇此祥瑞,便在自家院里设下酒宴,邀几个年高长者来赏雪饮酒,吟诗奉和。一番畅快以后,蔡宁之妻一晚上没有休息好,加上早晨又急着赶去庙里上头香,不幸染上了重疾,吃不好,睡不香,苦不堪言。其子蔡顺,因尽孝心切,不慎请了两个庸医给母亲治病,结果导致其母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蔡顺没有办法只有到庙里去求神拜佛,把头都磕破了,而向天祈求把自己的阳寿分给母亲,以让其安享晚年。天帝感其赤诚,因而下了一道旨令,令众神仙设法种出桑椹子来帮蔡顺救母。一时间,土地公、增福神、鬼力、雷神等众神纷纷投入到帮蔡顺救母的事件中。最后他们顺利在太行山上种出了桑椹子,蔡顺去采时又碰见了落草为寇的义弟延岑,不但顺利采回了桑椹子救回了母亲,还感化了义弟,令他入朝求士。延岑做了大将军之后举荐了蔡顺,皇帝招蔡顺一家入朝受赏,大团圆结局。整个故事都在围绕蔡顺尽孝来叙述,孝可感天动地,孝能使鬼神助,皇帝爱,得名誉,获官爵,充分宣扬了孝之重要性。

在元朝,汉族知识分子是被歧视、压迫的阶层,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和探讨如何自救的出路及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而很少像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般假托在太平盛世来构造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情感。身为汉人知识分子的刘唐卿为什么创作这么一出宣扬儒家传统孝道戏剧呢?由于有关刘唐卿的资料很少,没有办法对此做准确的回答,但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反过来通过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观察也可以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做适当的推测。

《孝经》云:“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言先代圣德之主。能顺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则上下臣人和睦,无怨。”[5]孝,这种儒家在人的身上发现的美德,是其给世人开创的一条完善自我品行的途径,也是历代统治者最喜欢用来统治天下的利器。元朝的统治者虽不是汉人,没有深谙儒家之术,但他们却一样懂得用它来治理天下。“忽必烈未即帝位之前,就宣扬‘三纲五常,说:‘人道之端,熟大于此?失此,则无以立于世矣。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也曾对臣下说:‘儒这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6]据此,可见元朝统治者对于孝道的重視。刘唐卿在《降桑椹蔡顺奉母》中极力宣扬孝道大概也是由于当时政治氛围的缘故。

另外,虽然元朝统治者在其执政之初对百姓采取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政策,但是元朝中后期,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轻人民的负担,恢复社会生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元史·世祖本纪》载:“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夏四月丙年,诏军中所俘儒士听赎为民。辛亥,遣弓工往教鄯阐人为弓。乙卯,诏十路宣抚使量免民间课程。命宣抚司宫劝农桑,抑游情,礼高年,问民疾苦,举文学才识可以从政及茂才异等,列名上闻,以听擢用;其官职污滥及民不孝悌者,量轻重议罚。”[4]69—70可见其已经意识到民生问题。又《元史·志·选举一》载:“至仁宗延祐间,始斟酌旧制而行之,取士以德行为本,试艺以经术为先,士褒然举首应上所求者,皆彬彬辈出矣。”[4]2015可见元朝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士子纷纷应举,也表明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对元朝的统治开始认可了。元朝是个胡贵汉贱的朝代,统治者虽然任用汉族文人,但对其又有严格的限制,致使其有希望,但不能完全实现,以此来缓和汉族文人与统治者的矛盾。刘唐卿在其《降桑椹蔡顺奉母》中假托大汉盛世来歌颂元朝盛况,大肆宣扬儒家之孝,可能是出于其真诚的热爱和对汉人统治的怀念,亦可视为其对元朝统治的妥协。

三、《降桑椹蔡顺奉母》的艺术特征

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而已!”[2]116这是他对元曲整体艺术特征的把握,历来学者都非常赞同此观点。元曲具有自然的艺术特征,当然刘唐卿这曲《降桑椹蔡顺奉母》也同样具有这种直抒胸臆、雅俗共赏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情合理的矛盾冲突

《降桑椹蔡顺奉母》主要描写了蔡顺欲救母而不能的矛盾。蔡顺从小到大,饱读经书,德行良好,擅于诗文,颇有文采,但却不懂医术,更缺少社会阅历。母亲生病,自己不能救治,请了医生,反倒被人骗了,弄得其母的病情持续恶化,最后无奈只有向天求助。而其母因年老多病,加上喝了酒,又在大雪纷飞的早上赶去上香,自然容易染上疾病。天下有哪个老人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不易得病?哪个孝子不为父母的健康担忧呢?这样来构造戏曲的矛盾冲突,自然而成,毫无造作之感,非常符合人性的特点。

2平淡无奇的故事结构

《降桑椹蔡顺奉母》总共有五折。第一折,写了身处大汉盛世的蔡员外目睹瑞雪兆丰年,触景生情,便宴请诸位长者一起赏雪赋诗,赞颂大汉天子的贤德。其中写了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杀了人的延岑刚好路过蔡府,看到蔡府热闹,冒昧地到蔡府讨酒喝,蔡员外之子蔡顺看到他相貌威武而讲仁义,便和他结交为兄弟,蔡员外也认了延岑做干儿子,并赠送路费让他上路去服役。这就为第四折蔡顺到太行山采桑椹子时碰到延岑做了铺垫,也为第五折延岑举荐蔡顺埋下了伏笔。同时写了蔡顺之母年迈且饮酒,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开头;第二折紧接第一折,写了蔡顺之母早晨赶去庙里上头香,不慎受了风寒害了病,蔡顺请了两个庸医,即宋太医和胡突虫,这两个庸医乱开药方,蔡顺的母亲吃了药后拉肚子差点儿就死了。没有办法,蔡员外问妻子最想吃什么,妻子说想吃桑椹子,吃了可能就好了。可是冬天,冰天雪地的哪有什么桑椹子,蔡顺无奈在家中后园里设坛祭拜皇天后土和三界神灵,福神被其感动,上走天地为他求助,众神为之感动,纷纷为其谋划;第三折接着写了桑树神接了天命,联合各位神仙,各施神通,扭转乾坤,给蔡顺种桑椹子。桑椹子种好了后,众仙归位,蔡顺前往太行山中寻找。途中被山贼所获,不料那山贼却是他新认的落草为寇的兄弟延岑,两人相见如故,共为母亲病情担忧。延岑曾对天发誓,逢贤必住,等蔡顺摘了桑椹子回去后就弃暗投明,散了众兄弟,再不为贼盗,入朝拜天子,寻爵禄;第四折,写了蔡顺摘了桑椹子后回家给母亲医好了疾病,并给家人讲述了自己采桑椹子一行的遭遇,众人相互唱和答谢神灵;第五折,续写了延岑入朝受天子赏识,拜为大将军。延岑举荐蔡顺,皇帝下诏诏蔡顺一家进京受封。综上可知,该剧的五折,除第一折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其余四折都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来设计。作者并没有采用特殊的叙事手法来有意设置一些特别的故事情节,而是安安分分地把故事叙述好,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的艺术特征。

3字字本色的戏曲语言

从戏曲的语言来看,《降桑椹蔡顺奉母》的用语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蔡顺是个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的唱词就写得格外的华丽和富有诗意。如【红秀鞋】:“看山色晴岚一样,看山峰高徹空苍,看山景叠翠蕊芬芳;看山林难描画,看山涧水流长,端的是山中堪玩赏!”把青山绿水的好景致描绘得栩栩如生。山涧流水,山中芬芳,山间晴岚,立体而有层次地勾画了一幅富有韵味的山水画,特别具有意境感。如【迎仙客】:“昨夜个瑞雪飘,雨汪洋,仰天外黑黯黯可便云雾长。融融的便暖如春,轰轰的便雷震响,影影的便电走金光。感应的祥瑞舞,甘泽降。”“黯黯”“融融”“轰轰”“影影”等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使蔡顺的唱词显得音韵十足,颇有古诗词的韵味。再如【寄生草】:“有钱的高堂上常奢侈,无钱的遭贫寒居瓦窑;有钱的列金钗絃管可便心欢乐,无钱的受恓惶寂寞伤怀抱;有钱的逞轩昂马践红尘道,无钱的向人前缩手口难开,则他这贫穷富贵是天道。”排中有比,两者搭配得非常巧妙。综合起来,旦末蔡顺的唱词很有文采,有意境,有韵味,非常符合他身为才子的身份。

延岑是个习武之人,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锄强扶弱,是个正直无私的大丈夫。延岑的语言就显得粗犷豪放。如刚上场时说道:“我平生好汉,刚强性鲁,膂力过人,我在那长街市上闲行,因见个年少的后生,赶着个年老的打。我路见不平,将那年少拉将过来,三拳两脚,打死了。”用词简单,质朴,毫无修饰,但霸气十足,极其符合一个将军的身份。

蔡宁是个开明的员外,不但阅历丰富,而且饱读经书,亦是个纯粹的儒生。他说的话就显得很文雅。如他刚上场时自报家门道:“老夫平素之间,多行善事,广积阴功;发慈悯布德施恩,行仁义宽洪海量。爱交友良朋,并无邪僻之士,人皆员外呼之。时遇盛冬天气,朔风大凛,密布彤云,纷纷扬扬,下着这國家祥瑞。”多用四字句和对偶句,具有浓厚的骈语风格,语词萦绕着浓浓的雅正之气。

总之,刘唐卿在《降桑椹蔡顺奉母》中是严格按照剧中人物的身份来创作台词的,他不像元代的某些作家那样,其作品的说话者明明是个丫鬟,但她批评人的时候却引经据典,试想一身份卑微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好的学识,那完全与她的身份相背离。以此来论刘唐卿的戏剧语言可算得上是字字本色,很有艺术性。

4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从戏曲的人物形象看。该剧中的人物形象比较鲜明,蔡顺的纯孝,蔡员外的儒雅,延岑的刚正等,都各有特色,但是却显得相对单一,缺少变化。社会是个复杂的混合体,生活在其中的世人,同样也该是复杂的,尤其是人的性格常常是多面的,而且是有变化的,那样才更符合人性的特征。戏曲人物的脸谱化,虽可以给人鲜明的印象,但也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削弱戏曲的感染力。刘唐卿的这出《降桑椹蔡顺奉母》戏的人物形象就有严重的脸谱化的特点。这可能是处于元杂剧创作之初,艺术手法不成熟的缘故,也可能是我们民族心理喜好的缘由。但不管怎么样,刘唐卿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结论

刘勰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7]特殊时代的特殊背景给了作者的创作才华和灵感,其作品也必有时代的烙印。身处胡人首次统治中原时期的刘唐卿,其戏曲的创作必然染上时代的特征。他在《降桑椹蔡顺奉母》中宣扬的孝,是其对儒家思想的热爱,更是受当时的世情所染。该剧的思想性虽然不高,但其艺术性却相对出色,尤其是戏曲的语言成就更高。本文受现存资料所限,仅结合时代背景简单分析作品本身的内容和艺术,初步尝试对刘唐卿的戏曲做粗略的研究,学者若有新的发现,还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季思.全元戏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557.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0:1,89—90.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7.

[4][宋]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5][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5525.

[6]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7]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408.

Discussion on the Filial Piety of Liu Tangqings JIANG SANG

SHEN CAI SHUN FENG MU and Its Artistic Features

LONG Zhenghua

(College of Litera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99, China)

Abstract:JIANG SANG SHEN CAI SHUN FENG MU is Liu Tangqings drama. Liu Tangqing lived in an age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when the Hu people were considered superior while Han people inferior. By analyzing and synthesizing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this paper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ain idea of the drama is the Confucian filial piety. Its main art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reasonable conflict, bland story structure, unique language of drama, and vivid characters.

Key words:JIANG SANG SHEN CAI SHUN FENG MU; historical background; main idea; artistic features

(責任编辑:陈树)2017年8月第36卷第8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ug.2017Vol.36 No.8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时代背景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健美操创新路径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