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运用分析

2017-09-06 13:03廖军
科技传播 2017年16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运用

廖军

摘 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应用现状看,传统的线性编辑模式逐渐被非线性编辑取代,被作为节目制作的关键性技术保障。本次研究将对非线性编辑系统做简单介绍,分析其当前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应用现状与具体应用表现。

关键词 广播电视技术;非线性编辑系统;运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3-0041-02

广播电视近年来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引入下发展步伐加快,特别在节目制作中引入较多先进的技术手段,极大程度上解决传统节目制作技術方法的弊病。以往节目制作中,更注重以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为主,其本身强调以25帧/秒速度记录视频,需注意若需将其他画面插入原画面中,则要求重新编辑,视频质量难以保证,且耗时较长。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是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主流技术手段。因此,本文对广播电视技术中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非线性编辑系统相关概述

关于非线性编辑,亦被叫做Nonlinear Edit,强调借助相关硬件设备如音频处理器、计算机与相关软件,无需外部设备,便可达到数字化制作目的。其中的软件设备便以非线性编辑软件为主,其应用下不再局限于单一时间顺序编辑层面,且无需从磁带中反复寻找调用的素材。从非线性编辑系统看,一般可细化为单机型、网络型两种,前者应用下操作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但若涉及新闻节目素材编辑,则要求借助网络型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该系统可满足多用户同时使用需求,成本费用相对较高[1]。

2 广播电视技术中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现状

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其自身优势被广泛用于现代广播电视技术中,无论从素材的收集、素材编辑处理与节目输出等方面,都需借助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但其应用下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是当前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价值

广播电视技术中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有助于制作效率的提高。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下,本身需借助计算机完成一系列操作,涉及的人工编辑工作任务较少,同时该系统以硬盘取代传统磁盘,对于单一时间顺序编辑等极为方便,素材调用中查找时间被缩短。

第二,图像质量保证。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中要求以硬盘取代磁盘,意味着所有素材的存储都可通过硬盘实现,且素材处理的其他环节均在数字化处理下实现,能够多次复制原有视频画面素材,对磁带母带磨损无影响,且无失真、音杂情况出现。同时,信号编辑中,可采用分量采集、SDI形式,极大程度上避免传统编辑方式下图像质量过低问题。

第三,格式转换方便。系统应用中可转换多种格式,如较为常见的AVI格式、JPG格式、WAV格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意转换,节目格式转换速度因此提高。

2.2 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不足

尽管广播电视技术中,非线性编辑技术已成为主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节目制作中,但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成品编辑、磁带素材编辑方面,需耗费较多时间完成上传、下载过程。再如设备运行方面,全状态运行时间相对较短,相比传统设备在稳定性上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当前制约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的内容,应在后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中不断完善[2]。

3 广播电视技术中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具体应用表现

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中,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要求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硬件实现,如音频数据、节目视频的制作等,具体应用中涉及的环节表现在素材采集、编辑、输出等方面。

3.1 广播电视素材采集

素材采集是决定广播电视节目是否优质的关键环节。其中的采集主要指取录像机内磁带素材,通过转换后,可在计算机中存储。若采集中涉及原始素材,要求于SCSI硬盘中存储。而在素材采集分类方面,则需结合不同素材类别存储,使后期查找更加方便。另外,非现行编辑系统的应用,强调在素材采集中借助接口技术(ENG)实现信号的加工处理。

3.2 广播电视素材制作与编辑

电视节目制作中,素材制作环节要求人员在非线性编辑技术应用下,可直接播放任一音频或视频,且自如控制播放速度,以节目需要为依据做素材延长或压缩调整。即使同一素材,在制作中也可重复使用。而其余无价值素材,可在制作中直接删除。

另外,在素材编辑方面,主要指导出制作好的素材,一般以MPEG、WAV格式为主。需注意,编辑环节中要求采用Premiere软件进行素材文件导入,并保证项目窗口文件、外部文件以链接形式呈现,且注意缩小最后生成的项目文件。编辑过程中,可能涉及编辑点选定问题,在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下,可使手机的素材在时间顺序轴中投放,在此基础上分类排序,做素材时应有序的整合,整个编辑制作效率极高,且编辑内容较为多样丰富。

3.3 广播电视节目输出与特技处理

节目输出是节目制作的最后环节,为保证节目输出质量,需要在节目输出前采取一定的特技处理措施,可借助分非线性编辑硬件做特技处理,如转场、合成叠加以及特调等,一般音频素材以特场、特效等特技处理为主。特效处理后,于录像带介质内存储制作后的节目。

为使节目输出中图像质量得以保证,也可考虑借助同信号输出接口实现输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其他接口如S-Video接口、复合接口、分量接口等达到输出目的。此外,由于编辑操作列表EDL是输出的重要载体,考虑到图像质量的保障,可在输出EDL、DVW基础上编辑。

3.4 网络非线性编辑应用注意事项

数字技术发展环境下,虚拟演播室、数字演播室逐渐成向实用过渡,特别在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下,其网络功能被广泛用于电视节目制作中。如IP-SAN系统架构的运用,其本身为在线核心存储平台,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中,为节目选题、收录与剪辑等都提供便利,其意味当前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下提供的管理平台可满足综合业务需求。需注意的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下,有较多注意事项,具体包括:1)在设备装机方面,应尽可能做到一律从简,保证系统平台可发挥其作用即可;2)系统应用安全问题,为保证系统应用稳定性与安全性,可考虑引入杀毒软件,并注意对系统内垃圾文件按时清理。

既往研究资料中也提及,在系统稳定性方面,可考虑引入“一勺烩”安装模式,强调在系统区内安装所有应用软件与驱动程序,安装结束后需进行试用,若无软件冲突情况,可借助系统备份软件Ghost进行镜像文件的制作,可起到预防系统问题的作用[3]。

4 结论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是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性保障。本次研究中对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内涵与系统构成等进一步阐述,同时明确其相比传统线性编辑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剖析其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可发现无论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素材收集、制作与编辑、特技处理与节目输出等方面,非线性编辑系统都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将非线性编辑系统引入,将推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节目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文超.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7(1):56-57.

[2]高彦秋,张海媛.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3):111.

[3]喻起.广播电视制造技术中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2):62.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技术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特征与方法探析
探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