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的认知语境构建分析

2017-09-06 16:58周田莉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构建

【摘要】在互联网尤其发达的今日,人们生活在大数据及信息爆炸的一个时代,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但是人们真正理解了并且会用的网络流行语又有多少?为了帮助人们对网络流行语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将从认知语境的角度以2016年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为列,分析其认知语境构建与运用。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蓝瘦香菇 认知语境 构建

【Abstract】Nowadays, the internet is particularly well developed, people are living in an era of large data and information explosion, and the network buzzword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but how much of them can be really understood and will be used by people? In order to help people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the network buzzwords, the auth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context to analyze cognitive context construction and usage of the 2016 network buzzwords “蓝瘦香菇”.

【Key words】network buzzword; 蓝瘦香菇; cognitive context; construction

一、 研究背景与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网络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快速便捷,网络流行语随之产生。网络流行语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比如微博,QQ,微信,贴吧等迅速流传开来。这给人类会话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都是相当的惊人。大批语言学家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点,语义演变及传播,语言现象分析等等。这些对网络流行语方方面面的研究丰富了网络语言文化,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6年最流行的网络流行语之一“蓝瘦香菇”可谓是相当的火爆。“蓝瘦、香菇”最初的流行,更多地是带着娱乐的戏谑色彩,然而随着这一词汇在互联网中的多元传播,其表达的语境也在不断地丰富。很多网站上有关于“蓝瘦香菇”一词的文章,比如凤凰网、人民网、中国网、《参考消息》等媒体的相关报道陆续出现,这些网站大多为引用“蓝瘦香菇”著述文章,及解释“蓝瘦香菇”的来历和含义。也有一些关于“蓝瘦香菇”的论文,比如刘敏的《从“蓝瘦香菇”看网络流行语病毒式传播特征》(《传媒观察》2017年2月),付沛沛的《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动因探析——以“蓝瘦”“香菇”为列》(《前沿》2015)等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并没有从语言本身以及它的语境的构建与运用的视角对“蓝瘦香菇”一词进行分析,使人们并不能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及运用它。因此,作者从认知语境构建的角度去分析“蓝瘦香菇”的认知语境构建及运用,用语言学的专业视角去看待网络语言的认知语境构建,分析“蓝瘦香菇”的认知语境图式以及图式激活的语言效果。

二、认知语境理论

语境是语言懒于生存的语言环境,只有把交际的语言放入适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正确的传达出语言要表达的意思,人们才能通过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1986年,Sperber &Wilson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中把语境称为“语境假设”并提出了“认知语境”概念。1999年,熊学亮在《认知语用学》中指出认知语境是人对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是与语言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图式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胡霞的《认知语境研究》(2005)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阐述了认知語境。她认为广义的认知语境,就是Sperber&Wilson所说的认知环境,即与当前物理环境有关的知识集,它不一定发生在言语交际中,它可以是人们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认知。例如,一个人看见杨梅他会不自觉地感觉到口腔酸酸的想流口水,那是基于杨梅是酸甜的会促使口腔唾液分泌的认知。胡霞还指出这些知识的运用不一定发生在言语交际中,个人的总认知环境是他关于世界假设的所有知识,这个知识集在未被激活时处于静止状态;狭义的认知语境,就是指和当前话语有关的那部分知识集,它只发生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如果来自人们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方面的认知与当前话语相关,那么广义的认知语境也就成了狭义的认知语境的一部分。

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作者把认知语境的定义归纳如下:个人的总认知环境是他关于世界所有知识集的假设,这个知识集在未激活时处于静止状态存储于人的大脑中,在言语交际中,如果来自人们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方面的认知与当前话语相关,那么和当前话语有关的那部分知识图式就会被激活,从而构成认知语境。单纯的来谈语境只是对语言的一个静态的研究,而认知语境则是对语言的动态的研究。认知语境是人们对语言的含义与表达的意思内化了的动态认知,会随着个人文化知识基础,语言环境,交际人物,地点等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认知语境缺失,人与人之间往往不能进行正常的交际,而产生语用偏移,语用歧义或话语不完整等情况。

三、蓝瘦香菇的认知语境构建与分析

语言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语言产生于人们的网络交际中。每个网络流行语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它的兴起有着自身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作者以2016年最流行的网络流行语之一“蓝瘦香菇”为预料,分析其认知语境的建构与运用。

1.“蓝瘦香菇”的语义认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流行语,网络风云瞬息万变,网络上的新兴词语也是层出不穷。对于新的语言词语必须先认知它的语义,才能理解语言的运用,把它运用到其他的语言环境中去。endprint

“蓝瘦香菇”,这个词来源于一段网络视频,一个来自广西南尼的男生由于失恋带着方言口音说“难受”,“想哭”,这两个词的发音带了方言口音被网友听成“蓝瘦香菇”,由此在网络疯传开来。虽然可以用一段视频或者一句话即可解释清楚“蓝瘦香菇”的涵义,但是“蓝瘦香菇”这个词的认知语境构建在人脑中则需要一个过程。只不过人的大脑,这个“CPU”能够快速的对这个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一个动态的图式储存于人的大脑中。

2.“蓝瘦香菇”的认知语境构建。对于一个词语的认知人们往往会经历几个阶段,从模糊到清楚,到熟知再到运用,人们大脑中认知图式的构建也是如此。

要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认知,必须要有认知语境,不然很难理解它的真正意思与用法,也不能产生该语言应有的语言效果。所以要完全认知网络流行语,要先进行相关的认知语境构建。作者把认知语境的构建过程总结如下(图一)

图一

即认知语境的构建要经过如图所示的四个过程,首先是对事物的模式识别,把事物的相关信息输入人脑进行分析,接下来在大脑中搜索匹配信息,激活认知图式,再进行知识选择,最后是假设形成输出认知语境,完成对事物的认知。

“蓝瘦香菇”的模式识别,首先务必要清楚这几个字的字面意思。初听见这个词,也许会让人联想起一种植物,或许是菌类的一种吧,可认真一琢磨,不对呀,有这种菌类植物吗?也许是一道菜名吧,貌似自己又从来没有吃过。碰到这种情况,大脑中的模式识别就会失败,对“蓝瘦香菇”的进一步认知也就只能中断。要想把“蓝瘦香菇”的认知语境构建起来,必须要请求其他的帮助,比如说,可以通过询问身边可能知道这个词义的身边人,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百科辞典等方法进行查找。

当了解了“蓝瘦香菇”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之后,人们在大脑里会有意无意的形成一个认知图式,如图二所示:

图二

当然每个人大脑中对这个词的认知语境图式不尽相同,图二只是对“蓝瘦香菇”图式构成的一个说明。在认知语境图式形成之后,当人们再次碰到“蓝瘦香菇”这个词就会激活大脑中关于“蓝瘦香菇”的认知图式,经过大脑信息的筛选,并对“蓝瘦香菇”做出正确的阐述与解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选择。

知识选择一旦确定,就会直接进入下一步假设形成:“蓝瘦香菇”是“难受想哭”的意思,由于受广西南尼方言口音的影响而被网友听成“Lanshou,xianggu”即 “蓝瘦香菇”。

3.“蓝瘦香菇”的认知语境运用及认知语境缺失误用。认知的主体参与者是人,认知语境一旦构成,人们不但可以正确的解读出“蓝瘦香菇”意思,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它灵活的运用到各种场合与语境中去。比如就有网友就说,考试考砸了,好藍瘦,好香菇;微博上开始出现大量以小咖秀,秒拍等为主要形式的“蓝瘦香菇”视频模仿;同时,“蓝瘦香菇”表情包,句型造句及其他方言演绎等二次创作也陆续出现;安徽工程大学食堂等推出特色菜“蓝瘦香菇”;2016年10 月 13 日,深圳一家公司抢先注册了以“蓝瘦香菇”为公司的商标;这些都扩展了“蓝瘦香菇”一词的内涵与外延。

那么如果人们缺失“蓝瘦香菇”的认知语境图式,又会对它有何种反应呢?笔者小范围的随机采访了一些人,这些人的身份有学生,有上班族,有退休在家的老人,还有些其他自由职业的人。具体到每个人对这个词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大概分为以下几种说法:大部分在校的学生都知道“蓝瘦香菇”的意思并且还会用到很多地方;有些上班族则表示不知道,然后说,是一种香菇的名字吗?退休在家的老人则说那肯定是一道菜名;还有些人说是不是一个盆景,长的像蘑菇?随后,在我解释了“蓝瘦香菇”的由来和正确意思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并感觉很有趣。由此可以看出缺乏认知语境不仅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也不会对其进行运用。

四、小结

基于以上对“蓝瘦香菇”的认知语境构建分析,可以看出认知语境在人们的话语交际及网络流行语的理解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脱离了认知语境,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将是不全面甚至是偏离的,更不要说是运用了。把认知语境应用到网络流行语的认知中去,有助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与文化的交融发展,希望此文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以后的网络流行语及认知语境研究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Sperber&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2]付沛沛.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动因探析——以“蓝瘦”“香菇”为列[J].前沿,2015.

[3]刘敏.从“蓝瘦香菇”看网络流行语病毒式传播特征[J].传媒观察,2017(2).

[4]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

[5]黄碧云.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

[6]宁珊珊.亚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D].吉首大学,2014.

[7]王静雯.基于认知语境的网络界面符号理解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8]熊学亮.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周田莉(1985-),女,湖南凤凰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语用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构建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