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东北抗联精神宣传工作创新研究

2017-09-06 00:15许成坤
魅力中国 2017年29期
关键词:宣传创新

摘 要: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具有了形成比较完整的东北抗联精神主要内涵、中央领导和东北地区省委对东北抗联作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要求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前期东北抗联精神宣传的良好基础等四个有利条件,要通过东北抗联精神要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东北抗联精神进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壮大东北抗联宣传队队伍建设;注重传统宣传手段与现代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理论研究与教师宣传的有序衔接;创作出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的文学、话剧、电视剧、电影等艺术作品等方面宣传创新,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宣传;创新

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把东北抗联精神排在了第一位,体现了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性。在当今这个时代,回顾东北抗联将士奋起抗日的峥嵘岁月,缅怀东北抗联先烈英勇献身、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抓住东北抗联精神宣传的有利条件,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抓住东北抗联精神宣传的有利条件

东北抗联精神一直伴随着东北抗联的成长、发展和壮大的全过程,东北抗联战士就用自己的血泪书写和见证着东北抗联精神,广大人民群众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宣传东北抗联精神。新时期,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具有四个特殊的有利条件:

(一)形成比较完整的东北抗联精神主要内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党史研究工作者和东北抗联研究者结合自己对东北抗联的认识提出了很多对东北抗联精神的解读,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共性特征的共鸣,也有个性特征的展示。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认可度比较高的东北抗联精神主要内涵的共识。直到2015年7月30日,时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在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座谈会上讲道:“回顾抗联历史,尤其需要我们永远铭记的是,在这场长期、艰苦、壮烈的对敌斗争中,抗联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东北抗联精神:一是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三是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四是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五是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为大力宣传东北抗联精神提供了明确的内容指向。

(二)中央领导和东北地区省委对东北抗联作用的高度重视。

201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2]

2015年7月30日上午,按照中央安排部署,中共黑龙江省委、中共辽宁省委、中共吉林省委在哈尔滨联合举行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座谈会。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出席并讲话。他强调,“我们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并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更好地把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2017年5月5日,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在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时强调:“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推进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更加需要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凝聚起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教育部要求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原来的学生教材中都是八年抗战的提法,并没有真实展现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教育部基础二司2017年1月3日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函:“根据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公函中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这次修改明确要求所有教材中都要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年日寇投降,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进行了长达14年的英勇抗战。黑龙江省是东北抗联的主要根据地,所开辟的东北战场是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这为在教育系统开展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提供了好的依据。

(四)有前期东北抗联精神宣传的良好基础。

为了更好的宣传东北抗联精神,2002年8月15日,由抗联老战士陈雷、王明贵、李敏等同志倡议,东北抗日联军精神宣传队正式成立。该队建队以来,宣传队以学习和宣传东北抗联精神为宗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宣传队自编自演的节目有:小评剧《梧桐河畔》、《上山找抗联》;歌曲《我们高唱抗联歌》等;豫剧表演唱《歌颂抗联女英雄》;京剧片段《悼忠骨》等。之后又成立了多支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分队。后期,抗联老战士李敏等人重走抗联路,进一步扩大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影响力,吸引很多人参加到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活动中来,新闻媒体也对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为更好的宣传东北抗联精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新时期大力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新措施

东北地区研究和宣传东北抗联精神工作一直在持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对抗联精神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宣传范围、手段有限,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这就需要全社会及有关部门,大力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达到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目的。

(一)东北抗联精神要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endprint

各级各类学校及其教育工作者,在九·一八纪念日等特殊节日,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图片展等方式,在校园营造东北抗联精神进校园的浓厚氛围,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把抗联英雄雕像、画像放在校园指定位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抗联精神的重要位置。以国家教育部修改抗战十四年为契机,把东北抗联精神要编写到各级各类思政类教材之中,为学生学习提供理论参考,为教师编写教案提供科学依据。学校在安排课程工作中,课堂上要有专门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的内容或讲座,让广大学生在不同年级学校时刻感受到东北抗联精神的存在,做到东北抗联精神进课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组织东北抗联歌曲比赛等,通过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进学生头脑,用东北抗联精神来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二)东北抗联精神进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

学习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每一个东北抗联人物的经历,都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素材,他们在艰苦斗争条件下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战斗精神、不畏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就是因为他们对革命理想矢志不渝。在当今国际、国内情况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党目前面临着“四大考验”,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干事创业的为难心态,践行共产党人的宗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是要在干部培训中专门设置有关东北抗联精神为主的专题讲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二是要大力挖掘东北抗联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如参观抗联秘营、抗联纪念馆等,了解东北抗联曾经在多么艰苦的条件生活、战斗,增加感官冲击。通过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更加深刻的理解东北抗联精神的伟大与光荣。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三)壮大东北抗联宣传队队伍建设

东北抗联宣传队的主力队员一般由东北抗联老战士及他们的后代,还有就是东北的一些志愿者组成,年龄都比较大,他们确实通过讲东北抗联故事、唱东北抗联歌曲、重走抗联路线等方式宣传东北抗联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从活动的范围来看,还仅仅局限于东北地区,中国的其他地区还没有东北抗联宣传队。要想把东北抗联精神发扬光大,东北抗联宣传队应当注重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宣传力量,逐步组建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东北抗联宣传队伍,让东北抗联精神走出东北地区,走向全国。

(四)注重传统宣传手段与现代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

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工作一直在持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网络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把东北抗联精神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力应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建立以宣传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題的专门网站,按照共享发展的理念,东北抗联最新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上传到网站进行共享,全国各个地区需要了解、学习、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人,都可以到此网站浏览、下载相关资料。各个东北抗联精神宣传分队开展的活动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包括重走抗联路线的相关资料也可进行上传,第一时间与广大网友进行分享,这样既扩大了宣传范围,又提高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影响力。“两微一端”的快速发展,也为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提供了技术支持,特别是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快速发展,在年轻人中使用率较高,是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良好载体,要开通宣传东北抗联精神专门的公众号,组织专人进行维护和上传,创新宣传内容和方式,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更多人随时体会和学习到东北抗联精神无处不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理论研究与教师宣传的有序衔接

从东北抗联存在的那一天开始,就有很多人研究和关注抗联。长期以来,党史部门、社科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也做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2015年9月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东北抗日联军史》等很多东北抗联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但是,真正了解东北抗联历史、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人相对较少。这与我们宣传工作的认知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宣传工作一方面是要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另一方面,就是要有宣传东北抗联的人,也就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教师从幼儿园一直到干部培训都有老师的身影。教师最大的优势就是会讲课,理论研究工作者最大的优势是研究,这就需要二者有机结合,把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成果交给教师去传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把东北抗联精神发扬光大,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创作出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的文学、话剧、电视剧、电影等艺术作品

多年以前,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的电视剧、电影也是有很多,影响了几代人。但是,那时候人们获取东北抗联历史主要是电视、广播,途径比较单一,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比较简单。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日渐提高,通过传统的艺术手法来宣传东北抗联精神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这就需要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本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在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主线条件下,以东北抗联精神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打造动漫、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正如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5] “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6]用彰显东北抗联精神的“优秀作品”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关注、了解、学习东北抗联精神,文艺创作者要切实肩负起弘扬主旋律的重任。“2016年8月15日晚18:00,由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专场演出在牡丹江市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上演。《永不磨灭的信念》专场演出由序曲以及《黑土之殇》、《集结之号》、《暗夜之星》、《英雄之魂》、《胜利之光》五个篇章和尾声七个板块构成,运用声乐、器乐、舞蹈、诗化串联和LED纪实呈现等节目形态,涵盖了表演唱、合唱、领舞、群舞、叙事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史诗化叙事,全景式再现,内容紧接白山黑水地气,风格或情真意挚,或泣血悲壮。整部歌舞气势恢弘,以全景画般的宏大艺术构思再现了东北抗联革命斗争史。”[7]由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编创的第一部原创红色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是牡丹江师范学院落实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指示精神,全面深入研究抗联历史、充分挖掘抗联文化、大力弘扬并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一次全新的艺术诠释。自2016年8月首演以来,已在牡丹江地区演出10场,观众万余人次。2017年,该节目先后走进了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委党校和驻哈某空军部队,节目演出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大型红色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已成为对青年学生、部队官兵、领导干部以及广大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是牡丹江师范学院让红色教育资源以艺术形式在全社会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有益尝试和成功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宗远. “14年抗战”还原抗日战争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7-01-12(02).

[2]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N] .人民日报,2015-8-1(01).

[3]袁泉.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座谈会召开[N].人民日报,2015-7-31(09)

[4] 曹忠义.继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凝聚全面振兴发展强大动力[N].黑龙江日报,2017-5-6(01).

[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4.

[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7-8.

[7] 我校师生编排的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在音乐厅首演. http://news.mdjnu.cn/info/1023/43095.htm

作者简介:许成坤(1979-),男,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马列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宣传创新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