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抒情歌曲《战士与母亲》的演唱分析和情感表达

2017-09-06 08:50蔡鹭蕾
世界家苑 2017年3期
关键词:抒情性演唱者气息

蔡鹭蕾

《战士与母亲》,是一首典型的抒情性军旅歌曲,题材源自军营、贴近军营,用最真挚的情感感化听众,拉近与战士之间的距离。而作为美声唱法的演唱者演唱时,应分析其演唱技巧,在科学的发声方法的状态下,将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通过演唱实践发现,军旅抒情歌曲的演唱在官兵中颇受欢迎,且此类作品的创作是离不开作曲家、作词家以及演唱者对于专业性和群众性的结合的,一方面要紧贴强军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演唱技巧呈现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另一方面要结合官兵特点,发挥官兵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直指官兵内心深处进行创作、演唱。

一、创作背景

《战士与母亲》选自2004年总政歌舞团大型音乐舞蹈晚会《一个士兵的日记》,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这位战士名叫于贯钧,1946年参军,在1947年6月参加了一场战役并在战斗中突击重围、歼灭万敌、多次立功。9月,回到家中的于贯钧与母亲相聚并将自己的画像和立功奖状交给了母亲后又远赴战场,在同年10月的一场战役中怀中揣着炸药包跳进了敌方阵地,光荣牺牲。这位老母亲通过儿子的画像上的签名,给单位领导写了一封信想要找自己的儿子,收到信的领导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找寻到了这位老母亲,家中穷苦,破烂不堪,老母亲因思念儿子哭瞎了双眼,老母亲知道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沉默许久,干枯的双眼被泪水淹没。

二、音乐分析

(一)结构分析

《战士与母亲》是一部带有前奏、间奏、尾声的对比中旬的并列单二部曲式,4/4拍,G大调,共有68小节。示了歌曲的高潮部分,开门见山,为A段的叙述做好铺垫。

A段(9-18)为a2+b2+a2+e3的四句式收拢乐段,非方正型结构,对主题进行叙述,娓娓道来。

B段(19-28)为d4+d6的延伸关系的两句式收拢乐段,非方正型结构,较A段而言,其对比因素体现在:采用了与A段对比的新材料,旋律由大山型线条转变为曲首冠音的瀑布型线条利于情感的抒发;钢琴伴奏由简单的分解和弦转变为右手柱式和弦配左手上行分解和弦,织体加厚、情绪递进、音区提高,抒情性明显加强。

间奏(29-35)共7小节,对B段的材料进行发展,延续并加深了对歌曲情感的表达,为A段和B段在原调上的重复做铺垫。

A、B段的重复后设置了连接(55-58)共四小节。

尾声采用了A段的材料(59-68)共9小节,在原有基础上将末尾部分旋律时值拉长,音区提高,形成最后一次高潮,在G大调上收拢终止,首尾呼应。

三、演唱分析

作为美声唱法的演唱者,演唱时应在运用合理的技能技巧、科学的发声方法基础上,将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不一样的艺术呈现。

(一)技术处理

笔者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发现气息的控制及其流动性对于抒情性的声乐作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与演唱的共鸣位置、发音方法、吐字归音有着直接的关系。

该曲的A段与B段的表达方式对比明显,不同的表达方式应进行相对应的气息处理。A段为叙述段落,在演唱上应力求朴实、简单;而B段为抒情段落,且旋律走向较A段来说更有起伏。由于歌曲的抒情性,在演唱A段的时候容易过早地抒情,导致了气息運用缺乏灵活和机动。像这样的叙述段落,在呼吸上应该注意气息的放松以及换字动作的轻巧和灵活,在长音位置上,无需过长时间的停留,应该用说话的口吻“控制”地进行演唱。而演唱B段时在气息上就应该更有力度和流动性并掌控好气息的分配比例,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在美声唱法的演唱中,时常忽略字头而强调字幅的延长,笔者认为在面对不同的旋律走向和音区变化时,应在保证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同时,注重字头的强调和字尾的归韵。

该曲的A、B段歌词含义和表达方式不同。A段音区较低、旋律平稳,歌词的排列较为密集,演唱时不能在字幅上过于夸张,先找到唱高音时上口盖兴奋的状态,在高位置上闭合声带,才能更好地将词“说”清楚。在渐强句“扛起雨和霜”、“无愧好儿郎”中“霜”、“郎”字的时值拉长、力度加强,这时就要减慢换字动作,特别是双元音“ua”先在“u”母音上控制住气息,而后气息下沉,过渡到“a”母音上,最后归“ang”韵,这样就能将气息、语言、音乐三者融合,更好地渲染氛围、抒发情感。B段的音区提高,旋律起伏较大,抒情段落的演唱在注意气息的分配的同时,也应注意换字动作的轻巧和母音的统一。例如“花开花落”四个字虽均为开口音但在“咬”字头和“归”字尾时容易脱离通道,首先“a”母音在u通道中打开口腔;“ai”母音在“i”元音的归韵时不要刻意的关闭腔体而应将窄母音进腔唱“ü”,强调鼻腔共鸣的点,防止声音过尖锐以及音色不统一;“uo”母音注意宽母音的“点”要集中,抬着笑肌强调鼻腔共鸣点。

将演唱结合旋律、歌词的分析来看,在演唱时,应该在一些形容战士和母亲的词汇以及抒情段落上进行语气的强调,保证语言的准确性、歌唱性和生动性。笔者在演唱中发现,对于演唱时的咬字并非在口腔中刻意地去“咬”,而是根据歌曲的情感和内容以及对于歌词的理解和感悟,向听众进行诉说,由衷地将字头找准之后,在气息和腔体中完成字头、字幅以及字尾的归韵。这样一来,在“说”清楚的同时,不因为咬字的变化影响到演唱,真正地让歌唱“字正腔圆”。

(二)情感处理

一首歌曲的情感处理是对歌曲的立意、主旨的提炼和展现。作为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应该对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形象神态、思想内涵以及社会现象、生活片段进行细致地观察、分析,将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音乐作品传达的主题。

首先,要将个人的演唱情绪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统一。对歌曲谱例进行理性分析,理解和感受音乐符号、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手段的用法、用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总结出歌曲所刻画的艺术情景、人物形象和情感层次,而后通过练习演唱、感性认识和场景联想产生共鸣并在其中加入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传达歌曲所抒发的情感和演唱者自身的演唱体验。

其次,该曲的创作是从侧面的旁观视角出发的,这样采用第二人称为旁观视角的抒情性军旅歌曲在新时代的军旅歌曲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与一些通过第一人称进行表述自身体会和感受的歌曲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这样的歌曲演唱时的指向性更加明确,不局限于自身的感悟,更注重的是听众的内心情感使其产生共鸣。

演唱时可以想象与战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练习演唱的同时形成真实、客观的内在感受。联系自身的情感和部队实际情况,在钢琴伴奏的渲染和推动作用下,在脑海中产生对应的情景画面:皮肤黝黑的战士手持钢枪驻守边疆,军装被汗浸湿,头顶上的一弯月让他的思绪回到家乡,想起家中老母亲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躯,望向远方、思念亲儿时含着笑流下了眼泪而心中的是满满的幸福、骄傲和对儿的思念。在脑中塑造内部的画面和情景后将歌词化作内心由衷想说的话,化作曲中人,并在把握音乐层次、积累内心感受的基础上,将演唱技巧和演唱时的表情、眼神的传递以及表演时动作、形体的协调以及舞美、灯光等一系列元素相融合,才能够让听众身临其境,引起共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抒情性演唱者气息
探讨音乐艺术的抒情性与表现性
蕾丝气息
论发声练习与歌唱的关系
“春的气息”
“臆断”所指非李渤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纪实摄影的抒情性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在音乐演唱中如何进行心理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