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养生

2017-09-07 03:48曹文忠北京行知堂中医研究院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9期
关键词:延年益寿医家

文/曹文忠 北京行知堂中医研究院

漫话养生

文/曹文忠 北京行知堂中医研究院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苏轼《赤壁赋》里的名句。养生实际是人们长生梦想破灭后的一种现实补偿。看看时下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美容院,令人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店铺,听听周围日渐平常的减肥健身话题,就不难发现,追求健康、健美已成为都市人们的生活时尚。

健康、健美是时髦词儿,如果依循传统文化的脉络去追根溯源,可发现传统说法则为养生或摄生。

“摄生”一词首见于《老子》,其第五十章中有云:“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这里的“不遇”和“不被”都有不直接面对的意思,也可引申为远离危险和弊害。道理很简单,远古先民认为只有远离危险和弊害才是最好的养生。虽然“养生”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但有时其含义则不尽相同。比如《荀子·儒效》“以养生为至道”,是指治理或管理生活;《孟子·离娄》“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是择时侍奉赡养活着的老人。《庄子》名篇《养生主》是脍炙人口的养生经典。文章中曾两次出现“养生”一词,又是庖丁解牛寓言故事情节的结语和点睛之笔。它以庖丁讲述解牛的熟练程度和技巧,比喻人在社会活动中应当趋利避害,善于保护自己,比喻运用得巧妙又蕴含哲理。文惠君听后若有所悟,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这应该是养生一词最原始的出处。只是这里的养生既不是医药保健,也不是康复延年,而是宣扬顺其自然、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用中医理论指导养生,把养生作为人体延年益寿的主要方法,大约始于两晋之后。三国嵇康《养生论》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评士族中人“声色是耽”,强调世人应遵循道家的学术思想方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东晋著名医家葛洪则由玄谈进一步道术化,认为炼丹和服丹是最好的养生。稍后,南梁著名医家、养生家、道家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集前代养生大成,书中从教诫、食诫、杂诫、忌禳害祈善、服气疗病、导引按摩、御女损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古代养生法。这在中国养生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至此,养生正式从医学中突显出来,大有另立门户之势。隋朝医家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治病方药不多,所记“养生方导引法”却一见再见,可见养生法在当时已较为流行。同时,杨上善首次把养生的内容收于“摄生”名下,并把养生的具体内容称之为修养之道,这可能是“修养”一词的最早出处和最原始的意义。唐朝大医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提出“自慎、禁忌、导引、行气、守一”五大养生纲,并认为只要能做到这五条,就可延年益寿。南宋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在历代养生典籍中极享盛名。他强调四时调摄养生治病要各有规律,尤其是继承《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要旨深受后世医家和养生家的推崇。至明代沈仕的《摄生要录》则注重养生之术,以精气勿耗、起居有常、饮食有度为养生之根本。还有万全的《养生四要》提倡寡欲、慎动、法时、祛疾、药物养生等观点。清初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颐养篇》则是专门讲养生的济津宝笺。

《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要旨深受后世医家和养生家的推崇。

然而,人们更需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特别要强调养生。本来,七情六欲,人之常也。当喜则喜,遇忧则忧,中节适度,尽可领略人生旅途之旖旎风光。然而,一旦过度失宜,则会“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形成病变。不过通常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风得意之际,心情舒畅,无忧思恼怒,这种心态下是很少得病的,自然也就无所谓养生。倒是在逆境之中,所志不遂,愁肠百结,此时脏腑功能极易失衡而患病。现代社会的人们一面充分享受着时代进步的恩惠,一面又因时代变革而困扰种种,压力重重。兼之人生在世,风风雨雨,不如意事常八九,着急上火,忧思愤恚,在所难免。于是失眠、高血压病、冠心病、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成为现代社会的多发病。这些疾病完全可以靠调摄养生法来治疗。清朝人翟公栾有副对联:“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谈的就是动静咸宜、宠辱不惊的养生之道,对肝火易动、躁扰伤神的人实是一剂良药。历代养生家最推崇清静养神。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静者寿,躁者夭。”清静不仅可以养神,亦可安形。神形俱调,自可益寿延年,保持清静心态,无欲无求,能忍能耐,自是养生最高境界。

另外,养生和保健尚需一个健康心态。乐观豁达,多交善人,乐闻善事,以乐忘忧;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对运动、音乐、文学等有益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些都是养生的必修功。

猜你喜欢
延年益寿医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手机为何能“延年益寿”?
我们能否为太阳“延年益寿”?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每天走20分钟延年益寿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辨治特色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紧紧握手会延年益寿
浅谈清代河南医家李守先《针灸易学》的学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