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警察

2017-09-07 18:37凯瑟琳·谢钦
海外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机能类药物大脑

凯瑟琳·谢钦

随着精神药品市场的发展,未来的道德规范将受到影响。哲学家托马斯曾说,未来调整人类大脑里的化学物质会像现在医治头痛一样简单、普遍:改善记忆、提高思维活跃度的精神类药物会出现在每一个药品专柜上。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谁来监管精神药品市场?如果想变聪明,可以强制相关人员给自己开药吗?哪些情况是可行的,哪些是违法的?

智慧药丸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药丸,可以使青少年变得更聪明。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受体决定了人可以掌握多少信息量,尤其是在青春期时期。家长们也不必再花几千英镑让孩子上私立学校,而可以给他们服用这种刺激大脑的药丸来加强记忆力、提升学习能力,让人能够在年轻时学习更多知识。在欧洲,女孩的青春期出现得比上一辈早10年。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科学家目前还不清楚。现如今,医生接诊的8岁前出现性早熟的女孩越来越多。多数专家认为,女孩青春期提前是普遍超重和肥胖造成的,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肥胖和超重女孩的比例与1991年相比并无明显变化,也未观察到性激素水平的差异,2006年的8岁或10岁女孩的雌激素水平甚至低于1991年的同龄女孩。据推测,青春期提前可能受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巧克力应该是民间最早认为可以提高智慧的“精神药物”。但巧克力真的能使人变聪明吗?科学家偶然发现,巧克力确实具有提高认知能力的作用。心理学家梅林·伊莱亚斯与同事们曾花费40年的时间对此进行研究,尽管最初他们的目的并非如此。

20世纪70年代中期,伊莱亚斯开始研究人的认知能力,确定血压和脑功能是否有关系,并试图找出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此,她召集了1000多名志愿者,每5年进行一次横断面调查和检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决定从参与实验者的饮食习惯入手。在2001年至2006年间(第7波测量),第一次列入了饮食因素。伊莱亚斯说:“我们发现每周至少吃一次巧克力的人有更好的认知能力。”在随后的研究中,他们又发现,经常食用巧克力的人有更好的视觉空间和工作记忆,更善于观察,工作时也更专心,善于抽象推理。此外,喜欢吃巧克力的人会经常处于一种更为积极快乐的心理状态。

“智慧药丸”似乎从未离开过人类历史舞台,在当今竞争无比激烈的残酷社会里,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只能带来精神快感的精神药物,开始想要变得更加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拥有“超能力”。

目前,精神药物领域的研究很快将正式投产,精神层面的科学技术推动的商业经营和精神类药物的出现,即将迅速改变药品市场。从整体上看,精神类药物的出现有不少值得我们期待的好处:我们可以借助成像技术、外科手术、脑部深度刺激和精神药理学等一系列新方法,来治疗神经障碍。大多数国家都有1%-5%的人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症。严重的精神疾病常导致病人丧失自尊,自尊缺失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对“自尊缺失疾病”的研究一直都進展得非常缓慢,而现今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疾病药物有望真正缓解病人的这种痛苦。

我们很快就能习得如何改善健康人的思维和情绪。如果精神类药物可以应对老年痴呆症和记忆力减退,使注意力更集中,消除羞怯甚至忧郁,那我们为什么不使用它们呢?就像现今人们可以选择隆胸手术、微整形手术、纹身刺身等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身体一样,我们也将很快就能准确、精细地调整自己大脑里的化学物质。

精神市场改变未来

如果我们能让普通人变聪明,那么,是否应该允许聪明人变得更聪明?近日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在学者读者中进行了一项非正式的关于改善认知的方法的在线调查问卷。来自60个国家的1400人参与了调查,其中五分之一承认,他们会出于非医用目的服用精神类药物,来改善注意力或记忆力。其中最流行使用的精神类药物有哌醋甲酯(利他林)——使用率62%,莫达非尼——44%,还有15%的人使用β-受体阻滞药(治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药物)一类的药物。与此同时,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买到这类药物。该项调查不仅显示出精神类药物的普及率,同时还发现,五分之四的人认为应该允许健康的成年人使用精神类药物。此外,近7%的被调查者说,服用这类药物后出现了轻微的副作用。“作为专业人士,有责任尽其所能造福于人,如果精神类药物可以使人类变得更好,当然要让人服用它们。”一位被调查者说道。

目前,可以提高健康者大脑机能的精神药理学研究在不断完善中,但同时该领域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不再只是过去人们对致幻剂的偏见那么简单。相当一部分人对提高大脑机能的愿望,要远强于加强精神快感。正如认知精神学者玛奇·法拉在其论著中所说:“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需要规范精神认知发展领域的道德准则,而在于我们需要哪种规范哪种准则。”

随着新一代“认知兴奋剂”的出现,中学和大学考试前是否应该进行尿检?优化日常焦躁心情和经前症候群(月经来临前几天出现的情绪不稳、焦虑症状)的可靠性药物,显然需求量会很大,但它们真的应该问世吗?如果精神类药物能让服用者变得更亲社会和利他主义,那么还有道德准则一说吗?又是否应该强行优化每个人的道德观?有人会说,即便人类大脑技能得以提高,但并不能延长寿命,且这种提高并不会像与生俱来的那样持久。但另一些人则会反驳说,我们可以优化研发过程,从一个新方向出发,让人类对“自我模式”进行渐进式革命。

未来,精神的可调节性让社会变得更加自由,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意识状态应该被明令禁止,哪些又是符合道德规范的。例如,不愿退休的老人想要继续工作,使大脑重新振作,于是服用新型精神药物来改善思维大脑机能,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应予以认同?如何通过精神药物合理调整老年人的性欲?是否该让战争中因受外伤引起应激障碍的士兵,使用兴奋剂或抗抑郁药等精神类药物?

关于精神药物的问题,我们需要有更理性化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现今,合法和非法的两种意识形态操控着合法和非法的两种药品市场。麻醉剂类是现今最受争议的精神类药物之一。但只要我们正确使用麻醉类药物,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好处,并将其对消费者和社会的损害最小化。

然而,人类对神经化学机制研究得越深入,药品黑市上的非法精神类药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事实表明,不法分子总能在黑市上找到他们想要的各种不法药品,毕竟有需求就自然有相应的服务。未来,数百种新型精神药物将会迅速在社会上流传开来,急诊室医生会遇到服用了不知名麻醉药物的青少年。

目前,从主要用于年轻人派对上的放松精神类非法药物,就可以看出,精神类药物的发展速度有多快。有专家预测,药品市场上违禁药物的数量很快将急剧增加。这一预测出现后的3年里,仅在欧洲发现的违禁精神类药物就有41种,到2012年,已经有73种之前完全不为人所知的新型麻醉剂面世,截至2014年,已增长至101种。显然,这是一个整体趋势,并仍在不断地增长中。

在看过欧洲刑警组织和欧洲毒品毒瘾监测中心的年度报告后,我们更加确信,精神药品市场的监管已经失控。尽管提升大脑机能的精神类药物目前仍属处方药范畴,但是,一旦能有效提升大脑机能的精神类药物问世,再严格的监管可能也无法百分之百地保障药品市场规范运行。现如今,已有数以百计的非法实验室不断地进行着非法操作,将大量非法研制出的精神类药物投放黑市。

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迅速发展以及精神药理学研究取得进步,都将给精神药品市场的监管带来巨大威胁。例如,网上药店的出现,已经让国家执法部门无法有效监管像利他林和莫达非尼这类麻醉剂的使用范围。尽管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为滥用毒品和酒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人为地加强大脑机能、控制精神狀态,可能会造福于人,但也让人类冒巨大风险。

如今,体验精神快感的风险已经显而易见。英国研究通过临床评估了带给人精神快感的迷幻药副作用。研究涉及4.95万剂迷幻剂,通过观察近4300人的症状得到数据:自杀率为0.7‰,事故率2.3‰,出现超过48小时精神错乱的为9‰(其中2/3的人可完全康复)。另一项对照实验显示,5000名志愿者中0.08%经历了持续两天以上的精神异常症状。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仔细研究,认真准备,来应对不良反应。

将精心挑选的1000名受试者分组,让他们合法服用迷幻剂,体验非凡的精神状态。实验数据表明,其中9组长期表现出严重的精神异常反应;3组保持精神异常48小时以上,还可能导致终身不良后果;330人说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精神体验,670人说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且是最有意义的5件事之一。

当今需求结构正在变化,技术不断改进,市场不断扩大。在这个飞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和无情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会寻找深刻的精神体验。人们想要精神集中、情绪稳定和充满魅力——一切可以在快节奏生活中引向事业成功和缓解压力的性格特征。在富裕社会,人们更长寿且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大型制药公司知道这一点。

一些大型制药公司一直在尝试巧妙地规避合法与非法资金间的界限,偷偷地研制出了许多新药物:他们相信刺激神经的精神类药物在未来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润。近年来,互联网药店为精神药物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市场。

现代神经伦理学需要一种新的药物规章制度与之相适应。数千年来,在所有的文化中都曾使用精神药物来诱导出现某种特定的意识状态:不仅用于使人轻松愉快或集中注意力,还有简单、愚蠢的自我沉迷。

神经机能病多数与压力和精神活动有关,如神经衰弱等,有血管神经机能症、老年性神经机能症、中枢神经机能症等。

我反对目前常见致幻剂的合法化,如裸盖菇素和麦司卡林,尽管它们不会成瘾,且毒性小。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必要的知识,它们的应用仍存在很大风险。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精神药物市场准入标准,例如引入“驾驶执照”的概念,对精神药物的风险进行理论评估,同时在专业监督下进行效能实测,最后颁发“驾驶证”。

当然,关于精神药物大脑、神经和法律的问题才刚刚起步。警察应该拿到搜查令来解读你的想法吗?如何才不是人为干预隐私?法院将如何对待那些拒绝测试的人?

我们应该把死亡、成瘾和对经济造成损害的风险降到最低。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精神药物给有些行业带来的一些潜在好处。例如需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和持续保持旺盛精力的行业,比如飞机驾驶员。

这种危险的药物是否会像酒精和尼古丁等引起成瘾?政府是否应该对这类药物征税,靠公民的自杀行为发财?是否应该允许药店直接出售利他林和莫达非尼等精神药物?

我们需要制定精确的法律覆盖每一个细节,弄清每种精神药物的特性。不仅要考虑药物在大脑中引起的生理效应,还应考虑到心理和社会风险,这是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基本的道德协议,一切都将变得更加容易。

[译自俄罗斯《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机能类药物大脑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血脂、炎症指标的影响
机能时代
他汀那些事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每月新鲜
刑法机能新探
用加法自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