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分析

2017-09-07 20:56张亚丽
中外医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口腔修复临床分析

张亚丽

[摘要] 目的 分析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随机选取80例需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均是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于该院诊治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粘固前,粘固后2周、粘固后3周的各项口腔数据,分析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调查患者对粘固前以及粘固后3周天的满意度,对比分析。 结果 患者粘固后2周的固定力与咀嚼率分别为(4.23±0.33)和(0.73±0.25),粘固后3周的固定力与咀嚼率分别为(4.25±0.32)和(0.76±0.22)。并且将这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粘固前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经过粘固3周后在说话语音、舒适度以及外观满意度的评分分别为(3.75±0.63)分、(3.96±0.45)分、(3.75±0.96)分,与粘固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用磁性附着体对患者的口腔进行修复,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固定力以及咀嚼率,改善患者的语音、外观和舒适度,使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口腔修复的进行,值得在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 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6(b)-008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attachment in the oral rehabilitation.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needing the oral rehabili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nd were given the magnetic attachment oral rehabilitation,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various dental data before attachment, in 2 weeks and 3 weeks after attachment were compared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gnetic attachment oral rehabilitation was analyzed 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before attachment and in 3 weeks after attachment of patients were survey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ixing force and chewing rate in 2 weeks after attachment after 2-week and 3-week attachment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4.23±0.33), (0.73±0.25) vs (4.25±0.32), (0.76±0.22)](P>0.05), and the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attachmen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3-week attachment, the voice, comfort and appearance satisfactory degree scores after 3-week attachment were respectively [(3.75±0.63)points,(3.96±0.45)points,(3.75±0.96)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attachmen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magnetic attachment in the oral rehabilit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ixing force and chewing rate, improve the voice, appearance and comfort degree of patients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satisfactory degree, which is conducive to oral rehabilitation, 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various big hospitals.

[Key words] Magnetic attachment; Oral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analysis

近些年來,社会经济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于口腔修复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修复的阶段,传统的口腔修复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需要一种及可以保证义齿完美修复,又能保证美观的口腔修复手段[1]。磁性附着体是指利用磁力,将义齿牢牢吸附在患者的基牙或者种植体上,从而达到口腔修复的作用[2]。磁性附着体的体积较小,有足够的固位力,可以自动复位,对人体的伤害基本没有,不向侧边传递力,有利于患者基牙的健康[3]。由于磁性附着体体积较小,对患者的说话的语音以及外部形象的影响较小,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舒适度也比传统口腔修复要高[4]。该文为了进一步探究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设立了探究小组,对比粘固前,粘固后2周、粘固后3周的各项口腔数据,分析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对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粘固前以及粘固后3周的满意度,对比分析,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80例需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35例,患者的年龄在47~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2.3)岁,患者患病时间最短的为6个月,最长的为两年,平均患病时间为(1.1±0.2)年。所有的患者对于义齿都有较深的了解,有过多年的卡环固定义齿的经历。

1.2 基牙选择标准

选择基牙的标准有:患者一边下颌剩余的牙齿至少为两颗,牙根最低也要8 mm,牙齿的松动力度要至少在1度以上,患者的牙根有1/3在牙槽骨内[5],对患者的牙齿进行去除腐烂牙质后剩余的牙根不能比牙龈低过0.5 mm,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之前,先使用X射线破坏患者的根周骨组织直至其不超过牙根长度的一半[6]。参与该次探究的患者在进行基牙的修复之前,要先对根冠处进行治疗,排除患者的根尖组织发生病变。

1.3 方法

1.3.1 预备基牙 在对患者进行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之前,要先对患者进行预备基牙的处理,具体内容是在口腔修复前的1~2周,先处理患者的根冠,使患者牙根的根面和牙龈向平,并且在牙根的中间位置处磨出一个凹面,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密合的要帽间隙,形成肩台,为了防止出现固定不稳,发生旋转等不良情况,可以在口腔侧面的根冠壁位置准备一个小沟,保留一部分根尖形成封闭区[7]。

1.3.2 根帽制作 制作根帽,首先要将根据根帽的蜡型,来控制衔铁的放置,尽量使衔铁放置的位置较低一些,可以让它和平面平行。根帽的制作材料主要有钴铬合金以及贵金属的合金。

1.3.3 义齿制作 调整根帽的位置,使其在基牙除保持一个合适的位置,将其粘固好,将衔铁和磁性附着体对位,对位后检查两者对位的吻合性,确定吻合性良好且患者比较舒适时,取下模型并以此进行义齿的制作。

1.3.4 试戴义齿以及完成义齿 患者要进行为期2个周的义齿试戴时间,以保证义齿的合适度,患者在2个周的试戴过程中没有出现意外情况且义齿咬合稳定时,对患者的义齿方便放置锡箔纸,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额咬合,组织进行粘固,注意留有稍微的间隙,将患者多长咬合后的溢出物清理干净[8]。

1.4 观察指标

对比粘固前,粘固后2周、粘固后3周的各项口腔数据,分析固顶定力和咀嚼率的不同,探究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调查患者对粘固前以及粘固后3周天的满意度,以试卷问答的形式进行。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结果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于固定力和咀嚼率的分析

将患者粘固前和粘固后2周比较,固定力:t=33.34,P<0.05,咀嚼率:t=5.31,P<0.05;将患者粘固前和粘固后3周比较,固定力:t=32.13,P<0.05,咀嚼率:t=7.34,P<0.05;将患者粘固后2周和粘固后3周比较,固定力:t=0.23,P>0.05。可以看出患者经过粘固后2周和粘固后3周的固定力和和咀嚼率均要高于粘固前,并且将这两者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患者在经过粘固3周后可以发现说话语音、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外观均出现明显的改善,与粘固前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3周后的满意度也明显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传统的口腔修复手段通常是采用杆式或者帽式的附着体方式,能保证根冠的完整,但是也容易引起口腔其他炎症的发生,并且常常有较为明显的异物感。磁性附着体是指利用磁力,将义齿牢牢吸附在患者的基牙或者种植体上,从而达到口腔修复的作用。磁性附着体可以有效的减小日常生活中义齿对基牙的影响,消除不适宜侧向力,对患者的基牙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磁性附着体的体积较小,操作方便,便于清洗,有利于牙齿保健。

张超辉等人[9]研究指出,经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后的患者义齿固定数值可达(4.10±0.25),咀嚼力可达(0.70±0.25),与未修复前相比,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磁性修复体在基牙修复中的重要意义。从该文研究可以看出,运用磁性附着体对患者的口腔进行修复,患者粘固后2周的固定力与咀嚼率分别为(4.23±0.33)和(0.73±0.25),粘固后2周的固定力与咀嚼率分别为(4.25±0.32和(0.76±0.22)。并且将这两者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粘固前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经过粘固3周后在说话语音、舒适度以及外观满意度的评分分别为(3.75±0.63)、(3.96±0.45)、(3.75±0.96),与粘固前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与他人的研究相比,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表明磁性附着体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固定力以及咀嚼率,改善患者的语音、外观和舒适度,使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较传统的修复术相比,磁性附着体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卡环造成的口腔疼痛,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增加了对咀嚼功能的改善程度,并且根据患者基牙的健康情况、活动度、长度及位置等进行设计[10],优化了方案,阻止了发生相对移动,增强了稳固性。

综上所述,磁性附着体有利于口腔修复的进行,值得在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贺聪才.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7):100-101.

[2] 吴丽霞.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分析[J].健康前沿,2016,23(6):203,216.

[3] 熊安军.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6,10(7下旬版):75-76.

[4] 罗建红.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4(10下旬版):503-504.

[5] 兰海.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61,63.

[6] 余剑锋.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26-127.

[7] 马晓梅,王文洁.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5):729-730.

[8] 吴茫茫,张先琴.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6-17.

[9] 张超辉,赵巍,郭翔宇,等.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3):71,74.

[10] 闫树伟.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6,10(6中旬版):119-120.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腔修复临床分析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研究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