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09-08 11:55任西慧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促进关爱环境

任西慧

【摘 要】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教育是环境条件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只能是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即强调教育和教学不仅要依赖儿童已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当前的水平),而且要预见到今后的心理发展(可能达到的潜在水平)。足见维果斯基是高度重视教育对心理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的。消极地迁就儿童原有的发展水平的教育是错误的;不考虑儿童原有水平、拔苗助长或填鸭式的教育也是不可取的。教育要在儿童已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创造发展的机会,去指导、帮助和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使之实现他可能达到的水平。

【关键词】环境;关爱;促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职能是向人们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特别是学校教育,它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影响的特殊环境,它要按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向新生一代施加影响。因此,它是环境条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和实践都表明,良好的教育条件可以使儿童的潜在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达到可能范围的最高水平,或者使心理年龄阶段的特征得到实现;而不良的教育条件则使儿童的潜在可能性在最低的限度上实现,甚至达不到它的最低限度,或者使心理年龄阶段的特片延后实现。例如:我国儿童心理学专家刘范等人,关于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里优、中、差的学校和幼儿园的儿童,其认知发展水平依次下降;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的城市儿童的认知水平高于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城市;城市儿童的认知水平一般又高于郊区农村的儿童。这充分显示出文化教育水平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雖然教育是环境条件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它并不能任意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只能是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学家维果斯基在探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较好地表明了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维果斯基认为个体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目前个体已经达到的水平,该水平是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才能实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还提出“教学要走到发展的前头”。即强调教育和教学不仅要依赖儿童已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当前的水平),而且要预见到今后的心理发展(可能达到的潜在水平)。足见维果斯基是高度重视教育对心理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的。消极地迁就儿童原有的发展水平的教育是错误的;不考虑儿童原有水平、拔苗助长或填鸭式的教育也是不可取的。教育要在儿童已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创造发展的机会,去指导、帮助和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使之实现他可能达到的水平。1995年林崇德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中,4年级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加速期。若教育得法,这个加速期可以提前到3年级,若教育不得法,这个加速期可能推迟到5年级。可见,教育在挖掘和促进儿童心理潜能方面的作用。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以后会进一步地寻找机会发挥这种学习的能力,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当然,这种成就感应是适应的,过强或过低都不好,因为急于求成和不想作为都是不好的。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内心世界也不复杂,自控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坦率,喜怒哀乐常溢于言表,一般来说他们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现比较一致,呈现出一定的外显性、开放性的特征。例如,他们的情绪与情感富于表情化,不善于掩饰和控制。因此,成人与小学生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同伴间的友谊也较稳定。所以,小学时期是了解儿童真实的心理活动的好时机,有利于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于由不成熟的婴幼儿时期向成熟的青少年时期发展的过渡阶段,虽然他们的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品德和社会等方面都有着快速发展,但尚不稳定。特别是人生观,世界观等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方面更尚未萌芽。其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还只是开始形成时期。因此,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改变不良的心理品质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体现了其心理发展具有较大可塑性的特点。所以,小学阶段是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好时机。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变化,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小学生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却是更加重要的影响因素。小学时期是儿童开始正规学校生活的第一阶段,学习成了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正规的学习活动对小学生体力、智力、品德以及个性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首先,促进了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与有意性的发展。学校的学习生活带有明确的计划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在学习过程中,就使得小学生的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次,促进了小学生的智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校学习的特点主要是掌握前人遗留下来的间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老师的借助言语和书面材料实现的。这样,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就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与发展。

最后,促进了小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在有着严密组织性与纪律性的集体中进行的。在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品质都得到了发展,道德意识进一步提高。

总之,小学生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了他们主导活动,这就促进了他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全面发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endprint

猜你喜欢
促进关爱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