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

2017-09-08 08:55蔡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大学生

蔡瑜

摘 要: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要件,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状况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及其学习严重不足;对外来文化的表现较为盲目。面对此,只有正确处理和把握整体文化与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关键词:大学生 中华文化认同 民族团结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燦烂的中华文化,伟大的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汇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多民族文化并存,解决文化认同问题重要而关键。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谈得上其他的认同。大学生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不断增强。

一、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

所谓文化认同,“是指一定的个体或者群体对某种文化的赞同、认可和接受,并且逐步产生归属感的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也就是说,文化认同更多地是强调人们从心理上对某种文化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它是衡量人们内心对某一文化是否持积极肯定看法的有效尺度,它是汇集这个民族共同体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对我国来说,文化认同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我国多元民族文化背景下,中华文化认同包含三层涵义:其一,各民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这是该层次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这些独具特色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包含着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会产生深切认同。其二,各民族对共同精神文化的认同。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的进行文化交往,互通文化信息,彼此借鉴和吸收,使各民族的文化出现“共通”的趋势,由此形成对彼此共同的精神文化认同。其三,各民族对彼此文化的相互认同。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有的,因而中华文化也呈现出多彩的特征。各民族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和学习,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形成对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促使各民族对彼此文化的的认同,保证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回望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路发展,其绵延不断的实践表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对多元的各民族文化认同的结果。

二、当代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转型的发展,多元化已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发展态势下,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同表现形式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民族文化认知不足

中华文化并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是56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中不断相互交流融合,才汇集成今日光辉的中华文化。但如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文化的认同还停留在仅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只是一知半解,有的大学生认为其他民族的文化对自己而言没什么关系,认同与否并不重要,否认了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这一关键事实。譬如,部分汉族同学对于本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知与强烈的认同感,但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认知度不高,一些学生甚至对成吉思汗、孝庄文皇后、忽必烈、郑和等少数民族名人缺乏了解。相对地,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也只是对自己所在民族的文化怀有深切的认同,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认知度不高,认同意识单薄。这些正说明了人们对于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不足,没有形成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正确而完整的认同,而只是一种相对单一和狭隘的文化认同。

2.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多种社会思潮涌动,多种价值观和信仰并存,在这样的时代变化中,即使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文化也受到了各种现代文化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日益式微。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新文化时,当代大学生选择传统文化的比例并不高,大学生很少主动的学习传统文化,甚至于大学生抛弃、颠覆传统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就导致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匮乏,传统文化精华的没落也就并不意外了。传统书籍、传统的生活方式、礼仪制度已逐渐被忘却,现代文化的影子随处可见,现代的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几乎很少有人完整的读完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四大名著,更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也是低效、肤浅和消极的,并未真正地主动地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甚至对中华传统文化出现审美意识上的偏差。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当代的大学生,却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损失,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遗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盲目崇拜外来文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外来文化也随之大量的进入中国,在如此强势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我国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种对外来文化和思潮盲目崇拜的现象。这种不良现象在高校中表现的较为明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盲目追求中,对中华文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淡薄和冷漠的态度。很多大学生热衷于西方的节日,比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却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除此之外,西方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传入中国,比如:热衷于喝咖啡,吃披萨,然而对中国的饺子、粽子等传统美食毫无兴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追日韩美剧,崇拜国外经典著作的同时,逐步忘却本民族的经典名著,对于京剧,脸谱、剪纸等一些带有传统的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技艺,认识和了解的越来越少。现如今各种流行的“欧美风”、“日韩潮”以及追星、跟风、大量的时尚消费等时尚文化已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哈韩、哈日等现象都被认为是时尚的象征,这些都是对外来文化的一种盲目追求和崇拜。其中最可怕的后果是西方外来文化所推崇的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使大学生失去了对远大理想和原有信念的执着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中华文化的认同。endprint

三、增强当代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对策建议

信息化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重要基础的中华文化认同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56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交往密切,不同优秀文化的汇集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汉族、壮族、藏族、维族等各民族都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文化是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共同發展而成的有机整体。正如费孝通先生曾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说,“多元”是指各少数民族,“一体”是指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亦是如此,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其中“多元”是指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一体”是指这些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因此,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必须处理好“多元”和“一体”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特色与优点,都展示着本民族的独特魅力。因此在理解、认同中华文化时不应该仅局限在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而应超越本民族文化,积极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圈,了解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美,用整体全面的眼光看待中华文化。人们要做的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个民族的文化,重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在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充分挖掘并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尊重并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和文化传统,这样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时,少数民族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大学生在认同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要促进他们认同中华文化,促进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正确处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风俗、文字、思想等的总称,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现象的总和”。而现代文化是与传统文化相对应的,是时代的产物,是对社会及其成员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形成的思想文化、道德标准、制度准则等方面的汇集总和。现代文化作为现代社会各种观念形态、行为方式的总体表征,必然会与传统文化产生矛盾和对立,因此,在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现代文化虽是时代的产物,但其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传统文化是“根”,为此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来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其成为现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批判的前提下创新。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演化与汇集,形成了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但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止步不前只会使传统文化失去本有的魅力,为此,大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地批判,以现代文化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创新传统文化中的合理部分,使其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中华民族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从而使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永远屹立不倒。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疑惑,避免分裂二者思想的出现,才能认识到二者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3.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使中国加快了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此同时大量外来文化的来袭对中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正确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是一种包容和谐的文化,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大学生必须以外来优秀文化为营养,有选择性地学习,明辨好坏,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髓,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与此同时我们在接触和学习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本土,洋为中用,我们不能盲目跟风,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立场,一定要在保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始终扎根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土壤,要自立、自强、自信,不要让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态度降低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在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大学生还要认清发展主流,学会审视和明辨,理性地对待外来文化,自觉抵御外来价值观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保持足够的警惕。通过对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看待和处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总之,中华文化是凝集中华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深化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中华各民族文化,有效提升其民族团结意识,使其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统一与社会的和谐稳定。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大学生
民族团结跟党走
民族团结之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