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的创新支撑及路径选择

2017-09-09 13:30章一多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3期

章一多

摘要:随着台州市“机器换人”的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挥了较强的创新支撑作用,这在理论以及现实层面都得到了验证。文章分析了台州市 “机器换人”创新平台依托机构的优缺点,尝试性构建了台州市“机器换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选择路径。

关键词:机器换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路径

“机器换人”就是通过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利用先进装备替代低端劳动力,着力改变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现状的一种技术创新形式。目前进行“机器换人”的主力往往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而中小企业中往往缺乏“机器换人”的动力,引入准公共性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有助于打破这种创新窘境(王珺,2005)。目前浙江省的一些创新平台也通过各自的“机器换人”项目成功服务于本地企业,从而佐证了这类平台能成为“机器换人”的有效创新支撑(文峰等,2014)。不过,如何正确认识“机器换人”创新平台的地位,如何构建该平台,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一、台州市“机器换人”创新平台概况

(一)本地院所显露功底

截止2016年4月底,台州市共有三个省级创新平台:浙江省温岭泵与电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台州缝制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浙江省台州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不过以上创新平台与“机器换人”的关联性均较小。

但是台州有24家提供“机器换人”技术服务的机构,以这些机构为依托机构,从形式上来说,构成了台州市“机器换人”创新平台。其中“机器换人”工作开展得较好有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简称浙大台州研究院)、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温岭市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温岭研究院。此外,2015年浙大台州研究院协同市经信部门共建“台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有望成为未来台州“机器换人”的一支生力军。

(二)各级人才逐步聚集

台州市“机器换人”创新平台的依托机构采用多种形式聚集高端人才:一是通过创新载体吸引顶级人才。以浙大台州研究院为例,该院先后引进工程院孙优贤、吴澄院士及其团队8名入驻院士专家工作站,两人均为国内工业自动化的权威人物。二是打造本土“机器换人”专家团队。成立台州市机器换人专家服务指导组,并聘任颜文俊、张永炬、胡永良等专家,为市内“机器换人”提供专项指导工作规划。此外,由浙大台州研究院、台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核心成员的“机器换人”专家团队荣获台州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除了加强对高端研发人才的引进及培养之外,本地高校院所也加强了多层次技术人员的培养。浙大台州研究院正在筹建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台州),专业方向包含机电一体化、智能装备、自动化等。台州学院近期也对校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施了教学改革,采用了由集中管理到分散指导的课程设计指导模式。

(三)市县联动体系构建

在政策层面,台州市经信委分别出台了《2014年台州市“机器换人”实施方案》以及《2015年台州市“機器换人”扩面升级工作计划》。参照以上方案及计划,一套市县联动的“机器换人”服务体系初步构成。在市级层面,依托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本地创新平台成立“机器换人”线上及线下专家指导组,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台州市中小企业“机器换人”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制造工艺改进、装备开发和“机器换人”技术工人培训等服务。在县(市、区)、市经济开发区层面,根据各自的行业试点,整合各地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资源,组建、培育各自行业性“机器换人”服务平台,并成立行业专家指导组。

二、台州市“机器换人”创新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服务资源整合能力不强

目前台州市“机器换人”的技术服务资源仍分布在各个科研院校、大学以及服务提供商上,没有一个较强的载体来集中承载这些技术服务资源。比如,台州市中小企业“机器换人”服务中心仅仅整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及浙江瑞铃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而整合能力较强的台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又还在筹建过程中。

(二)售前售后服务依然较弱

由于台州市“机器换人”创新平台对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而各依托机构的优势又只能集中在某个领域,所以注定了创新平台目前服务的范围有限。如浙大台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优势在于利用自身较强的科研实力进行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研发,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大专院校的优势在于技工培训及科研项目研发,而在售前及售后的服务上普遍较弱。

(三)与自动化公司的技术互补性不强

“机器换人”的技术服务主力军仍然是自动化公司,这与企业“机器换人”需求的对外依赖性等因素有较强的关联。不过自动化公司面临难以满足的自动化设备需求、难以填补的的技术人员缺口两大问题,再考虑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准公用性特性,使平台与自动化公司存在一定的技术互补性。目前台州市“机器换人”创新平台在提供展示平台、行业共性问题研究、行业系统集成方案以及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都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与自动化公司的技术互补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台州市“机器换人”创新平台的路径选择

1. 逐步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建议以台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为资源整合平台,成立市级层面的“机器换人”创新平台2.0版。目前该研究院计划整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及台州学院等本地优秀科研机构的人才资源,并吸引了富士康、星星集团等市内外龙头企业的科技资本。此外,可以在出台市级工程服务公司名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市内优秀的自动化公司。

2. 提供“一条龙”技术服务。建议台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以智慧示范、智慧培训、研发中心和孵化器四大载体,提供示范展示、技工/高级工程师培训、自动化设备研发、基础零部件研发、系统集成、自动化公司孵化等功能的基础上,后续加入“品牌销售”和“售后服务”功能,一方面为市内外自动化公司提供设备的销售展示区,另一方面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为企业提供上门快修服务。endprint

3. 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若要激发创新平台的市场活力,一方面可以成立以科研院校、自动化龙头企业、科研骨干共同出资的股份制公司作为研究院的实体运行机构,负责研究院的项目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自动化创业公司的孵化,培养一批自动化细分领域“小而美”的企业。

4. 明确创新平台定位。台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在筹建中的定位就是“为台州智能制造提供共性技术支撑、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开展工程培训服务、展现高水准风采”,而这个定位有较强的公益性。如果创新平台成立了自动化公司作为实体运行机构,盈利性质的自动化设备研发、基础零部件研发、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等业务可以由该公司承担。

5. 搭建网上服务平台。搭建网上平台不仅可以展示入驻科研院校的大量科研成果和入驻自动化公司的主要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零配件,而且可以更方便地提供服务机构或者专家的联系方式。

6. 创建多层次人才平台。除了利用台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的研发中心及孵化器两大载体聚集高端人才之外,也要在智慧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整合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台州)及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资源,培养对接“机器换人”的高级工程师及普通技工人才。

7. 構建县市(区)级平台。在市级层面的“机器换人”创新平台搭建后,可以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分设“机器换人”创新平台。例如在温岭、路桥、玉环等设有本地科研院所的地区,率先以本地科研院所为平台,整合本地的技术服务资源。加强对地区特色产业在自动化过程中的“共性技术”的研究,做行业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细分领域专家。在线上线下展示、售后快修服务、人员培训等业务上,县(市)及平台可以不承担,以降低运营成本。

8.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经认定的“机器换人”创新平台,有完备的组织形式、章程及运作机制且运作正常的,每年给予一定的专款补助。鼓励创新平台研制一批具有产业共性的“机器换人”设备或系统,若被列入省级先进适用装备推广目录的,市级配套一定奖励。对入驻创新平台的自动化公司给予场地租金减免等优惠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珺.产业集群中的地方技术组织行为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2]文锋,张吉.平台联合服务 推进“机器换人”——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机器换人”联合服务活动侧记[J].今日科技,2014(12).

(作者单位:中共三门县委党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