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压力现状分析及策略

2017-09-09 04:12张宇晴
现代交际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教育教师

张宇晴

摘要: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推动社会进一步转型,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压力。而教师这一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是一个拥有巨大压力的职业,频频进行的教学改革举措也使得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职业压力问题日渐显露,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并提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缓解压力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职业压力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108-01

一、压力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压力的概念

压力这一概念最早起源并发展于物理学。根据以往不同的观点,本人的观点为:压力是个体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出现的非特定性的反应,即当自身在面对周围行为不同程度的刺激时,经过自身认知衡量,对这一行为作出的不同程度的回应。 压力是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相对普遍的特征。它同样也在中小学教师这一岗位中全面存在。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概念

教师职业压力这一概念由Kyriacou和Sutcliffe(1978年)最早提出来,并被广泛引用。教师心理负担对教师身心形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教师个体的发展。伴随人们认知的发展进步,教师职业压力的概念越发明确,其含义也会随之拓宽。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近些年,多数调查都显示中小学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心理健康情况令人担忧。具体来讲:

第一,中小学教师的职称不同,压力也随之不同。客观上,“优秀教师”这一称号会给教师带来荣誉感,也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收入,因而成为许多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无形中也增添了压力。

第二,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也有着不同的压力。市区与乡村地区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优秀老师形成了不等额的流失,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在市区教学,这增加了市区教师岗位的竞争压力,也导致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岗位无人问津。

第三,班级学生的年纪不同,教师的压力也就不同。有些父母一味追求成绩,不注重其他,使得教学任务在家长的要求下变重,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产生原因

第一,社会给予中小学教师过多的责任。在当今形势下,好教师的标准变得越来越高,从而使中小学教师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我们应该了解到,不管教学理念有多新,教学内容有多全面,实际教学效果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当今,许多学生的学习状况好坏等往往都归结于老师。面对这些问题及想法,教师也会给自己增加很多压力。

第二,中小学管理过于死板。学校在对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评价上,一味地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的基准,同时,乡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差,交通匮乏,文化氛围不理想,环境封闭,而又不能通过好的管理理念缓解教师负担,因而中小学教师负担不断累积,无处排解,极易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第三,教育政策变化太快,教育改革频繁进行。中小学教师作为一个“三明治”的角色,往往感到思维混乱和不知所措。中小学教师由于他们的专业特点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着更为令人担忧的困境,政策变化快让中小学教师往往有忙得自顾不暇的感觉,身心俱疲、不知所措,从而压力增大。

三、中小学教师压力缓释策略及建议

本人认为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增大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校园、社会以及教师自身为最主要来源。

(一)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中小学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惯,并且经常进行户外运动。这样才能减缓压力,释放身心。同时,这也可以使教师发现生活细节,体会生活中的乐趣,有利于心理健康。

第二,要让教师对压力有正确的认识。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采取正面的、向上的态度,用自身力量减缓压力,自我排解。

第三,教师要学会自我放松。了解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以释放压力,消除精神倦怠。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能够调控自己的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工作。

第四,教师要积极进取,思想向上。要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奉献教育事业,这样有利于更高层次的教育专业素质的形成,高效地进行教学和指导工作,从而降低工作压力。

(二)加强社会支持,提高教师威望

社会支持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体现着一个人在团体中得到的信任和尊重。教师地位提升,需要国家社会做出更多努力。

第一,优化社会支持系统,以减少职业压力。当今社会,教师的职业压力增大与社会地位低、收入低、工作环境不好,甚至社会福利也缺乏保护有很大关系。第二,营造积极正面的校园氛围,以利于中小学教师的合理竞争。作为老师要学会运用社会支持,展露自身的潜能,做好本职工作。

(三)学校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第一,学校应该为教师创设一个放松的环境氛围。管理者应完善民主管理,为教师争取合法权益,尽量消除教师的职业压力。开展多种活动,增加师生交流机会,有利于教师宣泄不良情绪。第二,降低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实行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优化教师配置,避免跨学科现象,学校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第三,影响个体积极性的因素中,领导者的管理行为非常关键。以往的研究发现,教师的压力产生,很大程度上与领导行为有关。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转变领导方式,使教师成为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体。领导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目标,向老师提出要求。

责任编辑:孙 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教育教师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