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

2017-09-09 14:30赵占元王雪
现代交际 2017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创新探究改革

赵占元+王雪

摘要:当下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广泛度增加,新媒体也随之崛起,该媒体类型也成为我国主流媒体类型。在该媒体的背景下,我国的高校教育理念与授课模式都有较大的革新。但是,新媒体也对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其增加学生生活便利性的同时,其中的多元性信息也容易導致学生思想的迷失。因此,在该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工作思路进行革新。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相关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工作思路进行革新,从而增加相关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政 改革 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122-02

所谓的新媒体就是与传统媒体间具有差异性的媒体模式,例如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网络、自媒体端等。由于新媒体个性化较强,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有效互动,该媒体的应用也使信息传输的快捷性增加。在新媒体领域下,其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和知识获取理念、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面对该状况,高校思政的相关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高校思政工作进行革新,从而使工作的有效性增加,增加其正面效能,并化解新媒体的不利因素,从而使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增加。

一、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当下,高校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对一些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较差,因此,采用何种路径能够提升学生对网络中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成为相关授课人员的重点挑战。其次,由于在网络空间,应用者的言论具有自由性,因此,相关教职人员应当采用何种授课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规范自身言论也是新媒体背景下的挑战。[1]最后,由于学生知识获取的时效性较强,因此,有些恶性信息会在第一时间被学生获取,使学生对相关事件的认知出现偏差,针对该状况,相关教职人员应当采用合理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这也是新媒体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

二、新媒体给予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

(一)新媒体的个性化增加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时效性

新媒体的个性化较强,该媒体能够增加高校学生的沟通便利性,学生也会将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表象在其中体现,高校思政教职人员可以通过其增加学生对相关状况把控的客观程度,尤其是,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2]新媒体给予高校思政教职人员较为便利的条件,使其能够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深层次把控,对学生的相关状况可以分析并预测,这使高校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增加,使相关教职人员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思政教育,同时也能提升对学生心理疏导的精准度,从而防止学生思想偏激化。这是新媒体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一点极为重要的便利条件。

(二)高校思政教职人员通过新媒体开辟新的思政路径

新媒体成为当下大学生的主流互动路径,该媒体的应用增加了学生沟通的有效性。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相关教职人员采用与学生面谈的路径进行沟通,从而掌控学生的相关状况,该工作路径具有较强的局限性。首先,教职人员需要找寻一个与学生共同空闲的时间对学生开展思政工作。其次,在心理学层面,面对面交流时,学生会自觉产生防范心理,这导致工作缺乏真实性,并且也使相关工作的有效性降低。[3]然而采用新媒体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弥补了传统思政工作路径中的漏洞,高校思政教职人员在工作中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多的交流,同时,也能够降低学生的防范性和拘束性,从而使交流的真实性增加。新媒体能够使工作的有效性增加,也能够使高校学生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

(三)新媒体增加了高校工作的快捷性

由于互联网是新媒体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因此,信息传递的快捷性较高,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流通量和开放性。在该状况下,高校思政教职人员应当对新媒体进行科学的应用,通过其与学生建立高效性、快捷性的沟通渠道,通过该渠道,相关人员可以提升对学生传递相关精神的快捷度,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回馈信息,从而增加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这使应急理念或重要信息部署的时效性增加,从而使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增加。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科学性路径

(一)根据新媒体特征构建科学的思政团队

面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的路径构建思政团队,组织相关教职人员在团队中对自身素质进行革新,增加其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熟练度,提升对时代的顺应性。在相关工作中,教职人员应当对新媒体进行科学的应用,采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育、信息收集、理念传递等工作。相关教职人员还应提升其对网络信息中相关问题的发现及解决能力,提升网络辅助相关工作的有效性。[4]例如,在校园中,思政教职人员可以和宣传部联合构建微信校园报或者建立QQ群,通过QQ群的方式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从而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增加。

(二)根据新媒体特征构建合理的校园文化

当下,学校对校园广播、电视、局域网络建设的重视度提升,但是,软硬件的发展却很不平衡,学校在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革新,使其更加完善时却没有增加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这很难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也很难通过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针对该状况,相关教职人员应当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校园网络,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高校校园网络中融入新媒体技术能够使思政教育的拓展度增加。相关教职人员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时,应当注重内容的政治思想导向性,努力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应用环境,使高校学生能够通过该路径提升自身的素养和审美意识,也使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得到提升。

(三)根据新媒体特征增加思政工作的创新性

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相关人员应当针对新媒体特征对自身教育理念进行革新,从而增加工作路径的有效性。当下,高校学生在新媒体领域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同时高度关注相关事件。针对该状况,相关教职人员将自身放置与学生的平等的高度,采用科学路径对传统的教育路径进行革新,在教育中不再单一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输或单向说教,而是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生生活的服务者,提升思政工作的创新性。

(四)将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政路径的载体路径

在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出现具有必然性,但由于其对学生既有益处又存有弊端,因此,相关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路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对其中不良信息的抵制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有效利用。高校思政授课人员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并定期推送思政教育消息,使新媒体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载体,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四、结语

根据上文可知,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路径对其工作进行革新,通过新媒体实现教育的双向性,并提升教育信息传输的多元性及实效性。在该过程中,相关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路径协助学生构建健康观念,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度,采用积极态度进行知识获取,从多角度对自身素质进行优化,提升其对相关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在新媒体的视域下,相关教职人员应当将新媒体的优势最大化,同时也要采用合理方法消除其中的弊端,从而使学生只受其益,不受其害,同时能够增加高校思政授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思路创新探究[J]. 人才资源开发,2017(4):15.

[2]冀录,陆鑫,宋岱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管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87-88.

[3]陈立影.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策略探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5):27-29.

[4]牛慧.基于新媒体视域的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分析[J]. 现代国企研究,2016(10):223.

责任编辑:孙 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创新探究改革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探究
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探析
我国高速公路融资方式的创新探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