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2017-09-10 06:41惠晓翠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跨文化交流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日本人内外意识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日本文化产生的影响,发现:内外有别的文化意识形成了日本人交际方式的独特特征,内部的集团意识所产生的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为了集团的和谐氛围而必须要珍视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害怕自己成为集团的“异类”等是内外意识对日本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充分了解这些将非常有助于中日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内外意识;集团意识;日本文化;跨文化交流

日本人在文化观念中具有强烈的内在和外在考虑,这是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特征,已经渗透到了日本人行为活动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看,日本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内外意识,并影响它。如“先輩”、“後輩”就是日本社会中内外意识的具体表现,“人(ひと)”除了“人間”、“人類”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法就是“世間の人,世人(即自己或自家人以外的其他人)”。如果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了解日本文化的内外意识,将会起到缓和与日本人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因此,研究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可以为日本文化和社会的深入了解提供重要的线索。

1日本人“内”“外”意识的表现

内在和外在的意识根植于日本人的心灵深处,它对日本人的行为模式有着广泛而强烈的影响,表现在节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和沟通方式上等方面。

1.1 节日风俗的行为表现

在日本有一个叫“节分日”的节日,通常在2月3日的夜晚,也就是立春的前夜。为了防止象征灾难的“鬼”闯入家里,在这一天日本各地有一些节分日的风俗,如门和玄关装饰上荆棘和发臭的沙丁鱼头点。此外,在寺庙和房屋“撒豆”的习俗。一边喊着“恶魔在外面,福气在里面”,一边往屋外面撒烤黄豆,来驱鬼辟邪。从上述节日风俗中不难看出日本人的内外意识。

1.2 国外旅游的行为表现

由于日本的经济很发达,海外旅行是很受日本人欢迎。但日本人在日本国内和海外的行为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通常在国内谨言慎行、彬彬有礼,道德高尚,但当他们踏上旅途时,会忘记羞耻,胡作非为,特别是当他们出国的时候,往往违反交通规则、口出狂言,甚至做出失态的行为也不以为然,此类负面报道时有出现。正如谚语“出门在外,不怕见怪”。上述日本人在国内和国外的行为差异都反映了日本人内外意识。

1.3交際风格的行为表现

经常会看到中国人在公共汽车和火车上与坐旁的人积极交谈,而经常也可以看到日本人与坐旁的人没有任何交流的景象。这或许可以说是,它反映了日本人在沟通上封闭,缺乏社会性的特点。因此,在国际跨文化交流的情况下,外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往往是如下:“日本人不太敞开心扉”、“封闭”、“含糊其辞”,看不到其真实的面孔。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日本人在交际中有强烈的内外意识。

2“内”“外”意识的起因

2.1 地理和历史原因

由于日本列岛自古被大海包围、是一个封闭的岛国,且与外界交通不便。由于这种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日本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己的内在和外在意识。直到明治维新,有2000年多年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没有国界边界的日本群岛并没有发生与其他国家的大规模战争,也没有被占领。且因为它是一个单一的种族,没有本国各民族间的战争或占领,与外界一直和平相处。由于这一历史原因,日本人认为将外部世界视作外国,与其无关或拒绝联系的排外意识,自然而然扎根于日本人的内心深处。

2.2 稻作文化的原因

日本属于稻作文化圈,远至弥生时代开始的稻作文化对集团意识和内外意识都有很强的影响。由于生产率低下,灌溉设施的增加、修理,水稻种植、灌溉和水稻收获等,必须和附近的人们互相帮助。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调的精神得到了尊重。若是干旱年代,为了尽可能多的给自家村子引水,村里人便会团结起来与邻村争斗,甚至会发生流血事件。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强化了村民的团结,及对邻村或是外界的排他心理。因此出现了对外村民以“排斥”为名,对内组成成员进行私下的制裁。

3 内外意识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3.1 内部的集团意识

当日本人对外将自己置身于社会时,便会与公司产生强大的一体感,并将完全融入集团内部。社会团体如企业将个人联系在一起,形成并强化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一体感。为了使之稳定下來,家庭纽带备受重视,公司充分照顾员工,员工及其他成员的生活费由公司全包,公司的组织甚至会很关心员工的私生活,在员工的私生活中发挥公司的作用。因此,管理层和员工成为一体的公司,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加强了,对本公司有了很强的忠诚度,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工作,并能从中感到有价值的生活。

3.2 关爱他人

在内外意识的影响下,为了集团的和谐氛围,日本人都很在意彼此的感情和想法。日本人经常被告知,在与人交流时,要珍视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其原因是在说真正的意图之前,发挥一个重要的缓冲作用,使对方心理镇定。特别是当拒绝对方的请求和邀请时,会充分考虑被拒绝的人感情,要想不会搞砸人际关系,不要直接说“不”,要用委婉的说法,如“对不起,我想去,但是已另有安排……”,“对不起,今天不凑巧……”,“那就暂且等考虑好之后给您回复”等等。为了尽可能搞好集团内部的人际关系,员工们深知彼此应相互谅解,从内心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3.3 “我方以外即非人”的思想

在内外意识极强的日本社会结构中,强调“立场”会使“内”和“外”矛盾尖锐起来。在同一公司都能看到“我方以外即非人”这样一个极端的人际关系现象。经常可以看到:如果你是陌生人,即使是需要帮助的弱者,也会把你撞倒跟你抢座位,而若无其事地忽略周围的弱者,读着报纸和杂志等。同时经常也可以看到,这种人遇到关系好的熟人、特别是单位的上司时,无论自己多么累都会让出自己的座位。这或许是日本人的一种坏习惯,只要在集体规定的范围内做什么都心平气和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怕闯红灯”这句话是如此普遍。因为不喜欢或害怕一旦与大家背道而驰,便会遭到排斥。

4 结论

日本社会的内外意识是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线索。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以及稻作文化的影响,内外意识根植于日本人内心深处。内外意识对文化使日本人拥有强大的集团意识,他们因害怕自己成为集团的“异类”,而非常关心彼此的心情和思想,以此来维护集团和谐的气氛,并珍视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因此,本研究可以为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缓和与日本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五光照雄『言葉から見た日本人-間の感覚と内外の視点』[M].自由現代社,1982年.

[2]土居健郎『甘えの構造』[M].弘文堂,平成2年.

[3]土居健郎『表と裏』[M].弘文堂,1985年

[4]森田良行『日本人の発想と日本語の表現』[M].中央公論社,1998年.

[5]芳賀綏「言語·社会·文化」,『社会の中の日本語』[M].大修館書店,1977年.

[6]李暁東:「日本人の内外意識および成因と影響」 《多样化日语教育研究》[C].西安交大出版社,2006年.

[7]梅棹忠夫,金田一春彦,坂倉篤義,日野原重明. 講談社カラー版日本语大辞典第二版[M]. 株式会社講談社,1997.

作者简介:惠晓翠(1988—),女,籍贯:陕西西安,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学历: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研究。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跨文化交流
日语寒暄语背后的文化解析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浅析英语学习中的语用失误
基础日语教学阶段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