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社交下的人际传播研究

2017-09-10 08:11莫颖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移动网络

【摘要】: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出现,使得原先依托于电脑端的网站和应用出现了向移动端平移的趋势,特别是社交类应用,基于原先广阔的用户背景,其移动端应用以经济、便捷的特迅速被广泛接受,并深深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随着移动社交的不断发展,与原先的 PC 端形态相比,其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人际传播产生了新的深刻的影响,移动社交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成为新型人际传播重要的平台。

【关键词】:移动社交;人际传播;社交应用;移动网络

一、 移动社交和人际传播

(一)移动社交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类原有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而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个固定的终端来获取信息和服务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能够随时随地地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成为一种人们最大的需求,因此成为了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应用

移动终端的兴起之所以不同于万维网的浏览器,是因为“应用”这样一种新的客户端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的英文为 application,是指一种技术、系统或产品的使用,“应用”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因此我们可以将凡是针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而开发的应用称为“移动应用”。我们可以在专门的手机商店中直接进行下载,例如苹果手机有“APP STORE”,安卓系统也有专门属于下载 APP 的商店。

2. 移动社交的界定

对于移动社交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范畴,我们在这里所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所谓移动社交,用户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按照流量计费,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社交应用功能,移动社交不包括打电话、发信息等通讯业务。

(二)移动社交的分类

我们可以按用户社交关系基础的不同,以及是否能够在移动终端构成新的移动社交关系等标准,将移动社交应用分为传统型移动社交和新型移动社交。

传统移动社交:此类型的移动社交的用户社交关系主要基于原先的互联网社交,大多数为互联网社交服务在移动终端的延伸的应用,例如基于手机端的 QQ、人人网、微博等,这些移动社交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使用原来的帐号和密码,只不过是在手机上进行了登录。由于使用者使用的是原先的帐号,因此其上面的社交者都保留了原来的数据,社交圈具有稳定性。

新型移动社交应用:此类型的移动社交用户社交关系主要基于手机通讯或者移动互联网,能够在移动终端独立构成新的社交关系的应用,例如腾讯微信、小米米聊等,这些移动社交的朋友可能是从自己手机通讯录中直接推荐获取的,因此,此类型的移动社交更加偏于独立化、私人化,其社交范围比传统的移动社交小一些,在功能方面,则以即时通讯为主了。

(三)移动互联网下人际传播特点

1.同步性

移动互联网下的人际传播在交流时具有同步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其信息的传播与接收几乎是同步进行的,用户在发出信息的同时,会及时收到来自对方的回复。手机本身所具备的信息推送功能能够使我们随时收到来自朋友的信息,即使由于一些原因对方没有能够看到信息,但是一旦对方看到手机,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看到传播者所发出的信息。而以往的 PC 端,只有当双方都在线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同步交流。

2.可控性

移动互联网中的这种可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用户可以随意选择交流对象。在很多情况下面对不愿意进行谈话的对象,很多人碍于情面是不能主动打断对话的,而在移动社交的情况下,对于那些不愿意进行交流的对象,可以用相应的方法加以拒绝,比如设置不在线状态或者延迟回复。 其次,个体可以选择交流中所采用的手段。对于手段的控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流的层次与深度。例如个体可以很好的控制交流的时间与节奏。

3.延展性

在传统的互联网上市存在“强联系”与“弱联系”的,同样的,在移动互联网之下,也存在着这两种关系形态。我们可以把那些与比较固定的联系者的联系说是一种通过“强联系”而进行的“点对点传播”,这种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较高,因此,信息传播会更有效。除此之外,把那些与素不相识的人产生的联系,我们可以称为一种“弱联系”。

4多媒体性

传统的人际传播又叫做“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这是因为它充分调动了人体的器官,使用了口语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而现在,新兴的网络和数字技术为人际传播提供了其他的交流方式,移动互联网下的人际传播方式由早期的文字,到后来的图片、声音和视频,人们的交流手段日益丰富,移动社交将这种“多媒体”性更加的扩大化了。

二、手机移动社交人际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低头族”:“移动社交”依赖症

移动社交使得人们的交往范围扩大、开放成为了现实,无论身处何处、何时,只要具有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人际交往。但是于此同时,移动社交对现实的人际传播和交往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即使面对面在一起,每个人的社交重点依然在手机上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移动社交了,并且形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却在看手机”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用户过分沉溺于社交网络,导致了有效时间的大量流失,造成时间的浪费。移动社交也占用了个人太多的时间,只要有时间,就可以打开随身的社交应用,这种随时性看似十分零碎,实际上却是大量的耗费了一个人的有效时间,长此以往,不仅造成时间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心理上的巨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了“拖延” 的问题,在手机上耗费大量时间而不能去及时解决问题,也有的人看问题越来越浅显化,失去了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虚拟与现实的混淆

从网络属性来看,移动社交网络是一个虚拟化的人际交往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匿名的形式自由开放地进行自我展示。虽然移动社交帮助人们实现了实时即时的沟通和交流,但现实情况是,使用移动社交应用频率越高的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络越小,或者没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的人甚至混淆了现实与虚拟,在网络社交的世界里,他们会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此时的状态,发表此刻的心情,发表自己的照片,可是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往往没有在网络社交中那么活跃,社交应用的移动化,使得这一现实更加的严重。在这些人看来,社交应用构成了他们真实的世界,只有在这里,他们会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在现实的人际交往,往往显得很无力。

结语

从古到今,任何事物都不能够是完美无瑕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移动社交给人际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人们的生活从此变得有趣而简单。但与此同时,在移动社交这种环境下,人们也在不可避免地经历着移动社交带来的坏的方面,朋友聚会不再过多的聊天,而总是集中于自己手中的手机,坐在一起的朋友反而显得疏远了;过度的“空间展现”使得很多人迷失了自我,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过度地沉溺于“碎片化”的时间里,时间却在不知不觉流逝着,太多人浪费了太多宝贵的时间......移动社交在人际传播方面所产生的种种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尽可能的去利用其好的方面,克服其消极的方面,这正是研究移动社交媒体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程士安,陈思.基于地理位置服务技术平台的传播规律——以“街旁”为例解读技术赋予信息分享的新权力[J].新闻大学,2010(4)

[2]程瑶,应凌云.移动社交应用的用户隐私泄漏问题研究[J].計算机学报,2014(1)

[3]董昊.手机版 SNS 社交网络趋向“移动”化[J].通信世界,2009(27)

作者简介:莫颖(1992—),女,汉族,湖北,研究生在读,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移动网络
移动网络的大学英语微课自主学习引导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程教学辅助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网络经济背景下PC网络及移动网络博弈分析
蜂窝网络终端直通通信功率控制研究
移动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
基于移动网络的语音集群通信系统
论中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与危害及应对措施
浅析移动社交网络语义话题的若干关键技术
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微信营销的发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