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唐代宫廷音乐的发展和特点

2017-09-10 11:41杨颖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唐代特点

杨颖

【摘要】:在探索中国音乐史的大路上,宫廷音乐一直有着德高望重的地位。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部分,从上古三代到清朝末年,宫廷音乐有着四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與政治,文化,经济,宗教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

【关键词】:唐代;宫廷音乐;特点;音乐种类;传承发展

一、简述唐代宫廷音乐机构及其背景

唐代宫廷音乐是指宫廷在举行大大小小活动时,演奏一整套的乐部以及歌舞的统称,唐代的宫廷音乐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仅是形式多样化,而且内容也达到较高水平。积极吸收各个名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和外来音乐文化,沉淀吸收了前几个朝代优秀的音乐文化,不断的完善自己的音乐体系,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多样的音乐机构;优秀的乐工与乐妓;丰富的音乐种类;生动的文化交流;唐代宫廷音乐文化可以说是唐代音乐文化的一个缩影。

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大致分为三节,第一为唐代执掌郊庙礼乐祭祀事物的机构-太常寺;第二为唐代新设立的宫廷俗乐机构-教坊;第三则是唐代的梨园。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辅助性机构,宣徽院等。我们先来说说为首的太常寺,太常寺是执掌郊庙礼乐祭祀事物的机构,“太常”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制乐作乐,国家典礼作乐机之机构在上古就已经存在。历代不断进行更替,但是太常寺建立制度始终保持着历史延续性并不断扩展。唐代建立之初,多成隋唐的制度。所以设立了太常寺,主要是负责礼乐以事郊庙社稷。太常寺有许多的分支机构,与音乐有着直线联系的机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太乐署。另一个就是鼓吹署。主要是负责宫廷音乐的一些创作与相关表演还有乐人的发展培养考核与管理。太乐署的职能就是负责祭祀和朝会的一些音乐的演出。执掌乐工练习音乐,管理乐人的簿籍。监管雅乐和燕乐,其中的乐正就是负责教授乐工的,协律郎负责监督乐正。乐工包括文,舞二郎和散乐乐工,实行考核制度,纪律严明,公平公正。严格的管理考核和激励制度。唐代宫廷音乐人才的培养、考核、坚持质量标准第一,不仅考学生,也考教师。

接下来我们谈谈‘‘教坊”。教坊是宫廷俗乐的重要表演机构。唐初,宫廷中有两个以教坊命名的机构,主要职能是培训宫女,设在宫廷中,所以称为‘‘内教坊”,是一个宫廷音乐教育机构。另一个则是‘‘外教坊。内教坊与外教坊的表演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则在职能与水平的差异,内教坊主要为帝王服务,通常在宫廷的小型宴会上演出,外教坊主要参加一些大型的庆典活动。盛唐内教坊的水平非常高,曲目十分有新意且演出难度大,帝王比较喜欢。外教坊表演的节目则比较中规中矩,难度相对没有那么大,但是比较稳定。

最后一个是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一个机构。《新唐书-礼乐制》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它主要从事器乐表演与法曲演奏,同时兼及歌舞等俗乐表演。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三足鼎立。梨园的成员,包括乐官,乐师与乐人等。主要由宦官来管理事务。还常常从社会上选拔精通器乐表演的人加入。

二、唐代宫廷音乐的音乐种类

唐代宫廷中的音乐种类,从时间上上划分,有前代之遗乐与当代之新乐。前世音乐,唐人一般称之为清乐;唐代新乐,按地域,民族分,包括汉民族所创造的音乐和民族周遭地区之音乐,唐人通常称之以“四方乐或者“四夷乐”.其中,西域与北方一带少数民族音乐,又习程为‘‘胡乐”.

雅乐一般泛指宫廷的祭祀活动和朝会仪礼中所用的音乐。在唐代宫廷雅乐的发展与表演中,最为重要的音乐教育活动之一,是对唐初三大乐舞七德、九功、上元的教习与排练。

燕乐,广义的指宫廷宴享等活动中所用的乐舞。又称宴饮之乐是统治阶级宴会时所用音乐的统称。包括了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狭义的燕乐,指九部乐、十部乐的第一部。燕乐的组成,其音乐大致融汇了三方面音乐源流。分为仪式燕乐和娱乐燕乐两种。

清乐,所谓清乐,本为隋大业中创立的“九部伎之第一部。唐代清乐,是南朝清乐的直接传承。一直是唐代宫廷音乐活动的内容之一。唐代清乐不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没有消失。

凯乐,指的就是军中的音乐。一般在向朝廷进献俘虏的场合进行表演,通常伴随燕乐一起进行,也是燕乐的内容之一。

四方乐,还有一种叫法是四夷乐。具体指的是汉民族周遭大曲以及民族乐舞。有南蛮乐、东夷乐、西戎乐、北狄乐。

散乐,指的是没有仪式意义,以娱乐为功能的各种游戏性艺术。

三、著名音乐家与经典作品

盛唐时期的音乐家数量有很多,一个个都是技艺高群,文化修养高。唐玄宗李隆基是盛唐音乐的设计者与缔造者。他具有多番方面的音乐才能。演奏乐器相当出色:“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奇妙。尤其擅长于演奏羯鼓和玉笛。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传闻唐玄宗作曲。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篥、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演出时声势浩大,常常有成千上万的人去围观。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霓裳羽衣曲》在杨玉环被册立为贵妃之前,早就已经有了,白居易和元徽之《霓裳羽衣歌》云:“由来能事各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36段。(选自《中国古代音乐史》)

四、唐代宫廷音乐高度繁盛的原因及其意义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唐代宫廷音乐教育发达的社会基础。唐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农业蒸蒸日上,手工艺品日益精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活繁花似锦,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开放的文化政策。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统治者的重视是唐代宫廷音乐教育发达的重要条件。在唐代,有很多统治者喜好音乐,而且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和音乐的发展。这为宫廷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结语

一个好的民族,一个发展的民族,血液一定是流动的,一定不是停滞不往前走的,要想发展,就一定要“走出去”。发展离不开经济,文化,也离不开优秀的领导者。就像中外交流,我們要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唐代音乐活动时,会发现唐代宫廷音乐是最值得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沉迷于当代流行音乐。对于中国的古典音乐少有人问津,我们应大力发扬中国的古代音乐,让它发扬光大,让它越来越完美。唐代宫廷音乐的高度繁荣与发展,在世界音乐的范围内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它不但沉淀吸收了前几个朝代的音乐文化,而且为后世音乐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对现在音乐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保护,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中国古代音乐史,以史为鉴,期待更加美好的绽放。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唐代特点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