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

2017-09-10 07:22薛彦景
环球市场 2017年7期
关键词:河北省教师

2015年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迎来了60年華诞。她的前身是享誉国内外的河北省戏曲学校,始建于1955年12月6日,历经河北省戏剧学校、河北省艺术学校等办学阶段。2001年6月27日,学校被省政府正式批准改建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内唯一国办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学院曾先后被评定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艺术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学院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也是省内唯一一家文化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点。学院采取大中专一体化办学体制,目前设有戏剧系、音乐系、舞蹈系、美术系、艺术教育系、文化管理系、传媒系、基础教学部、社会教育部、图书网络中心等10个系部,在校学生3000多人。

多年来,学院秉承“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艺如命”的河艺精神,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向专业艺术团体输送高质量演职员、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文艺宣传、文化管理骨干、为中小学、群艺馆培养艺术教育师资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努力为毕业生搭建进入本科以上艺术院校继续深造的“立交桥”,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2014年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生源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将在2015年联合开办河北梆子表演、戏曲伴奏专业免学费本科班,并列入中国戏曲学院2015年招生计划。这标志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河北梆子从此实现本科教育,掀开了河北梆子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迄今为止,近万名艺术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祖国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省内、北京、天津、上海、吉林、山西、湖北、广西、福建、青海、四川等地各专业团体、艺术院校、研究机构中都有我校毕业生的身影,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从事文化管理的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力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近年来,学院师生在国家各级重要艺术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文化部文华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戏剧红梅奖、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保护传统文化贡献”奖,河北省戏剧“燕赵红梅奖”大奖、巴西电影节国际金鸟奖、全国评剧青年优秀表演奖、全国水彩大展金马奖等奖项、全国戏曲 “小梅花奖”,“国际演剧节金奖”,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金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音乐金钟奖等重要奖项。本文试图对学院获得的重要奖项进行梳理,对60年来的成就进行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力争今后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戏剧系是学院建立最早的专业,教学实力雄厚,人才辈出,先后有宋德珠、贾桂兰、刘香玉、齐兰秋、钱浩梁、罗慧兰、田春鳥、肖月珠等戏剧名家在校执教,培养了辛宝达、李胜素、彭蕙蘅、许荷英等24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北省京剧院、河北省梆子剧院、保定市梆子团、邢台市梆子团、石家庄市京剧团、衡水市梆子团、石家庄市梆子团、石家庄市评剧团多数都是我院毕业生。此外,先后为四川省京剧院培养70名毕业生,为北京梆子剧团培养50名毕业生,为山西京剧团培养35名毕业生,为北京市、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市也定向培养了数量不等的毕业生。

早期毕业生张淑敏、路翠阁、阎春华、韩淑英,早在60年代初期,就为古老的河北梆子开了一代新风,博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赞誉。著名诗人、学者邓拓在北京看了张淑敏的精彩演出,曾经情不自禁地写下“金曲玉缕曲悠扬,梆子余音尚绕梁;跃进年华新鼓角,幽燕儿女不寻常”的条幅。4人的精美唱段由中国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发行全国。

迄今为止,河北省28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当中24位毕业于该院,他们是第7届“梅花奖”得主辛宝达,第13届“梅花奖”得主李胜素,第13届“梅花奖”得主彭蕙蘅,第14届“梅花奖”得主张艳玲,第15届、27届“梅花奖”得主许荷英 ,第17届“梅花奖”得主梁维玲,第18届“梅花奖”得主苗文华、李宏图,第19届“梅花奖”得主韩剑光,;第20届“梅花奖”得主王宏玲、许金仙,第21届“梅花奖”得主张惠芳、王晓英,第22届“梅花奖”得主张慧敏,第23届“梅花奖”得主张俊玲,第24届“梅花奖”得主王英会、倪茂才、刘凤岭、郭英丽,第25届“梅花奖”得主吴桂云、王小婵,第26届“梅花奖”得主刘露,第27届“梅花奖”得主金喜全、邱瑞德。此外,李胜素、金喜泉、年金朋还获得梅兰芳金奖。

1984年在校学生刘文静主演的河北梆子《认弟祭弟》参加河北省艺术节汇演,获一等奖,同年,她又与同学汪丽君、周桂娟参加首届河北梆子青年大奖赛荣获“二等奖”。2003年12月,戏剧系教师刘文静荣获中国戏剧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红梅奖”。2004年12月,戏剧系教师王铁获第二届中国戏曲演唱红梅大赛金奖。2007年教师黄晓霞获得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大赛“红梅奖”金奖。

2001年,在凯达杯“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学生马艳艳、甘天雨、冀雪丽获“金花”称号,孙艳萍、杨雪、唐迪、范泽来、丁云飞获“银花”称号。2002年在全国戏曲小梅花大奖赛中,我校学生吴梦钰、时永超分获金奖、银奖各一个,并取得两个河北赛区一等奖。2003年,吴泽华获全国小梅花特等奖;王召栋获全国小梅花一等奖2004年7月,在第八届全国“小梅花”大赛中,戏剧系学生王召栋、郭荷菊获金奖,教师何坦、崔四双获育花奖。2005年,学校戏剧系时永超、吴泽华分别获中国戏曲小梅花金、银奖。2006年,戏剧系学生鲁美超、王雪松获第十届“中国戏曲小梅花”金奖,教师张少春、张云生获 “育花奖”。

2014年,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和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两项国家戏曲大赛同期进行,全国青少年戏曲学子激烈角逐各类奖项。我院学生在“文华艺术院校奖”比赛中收获三项大奖:孙娜以河北梆子《武松杀嫂》的出色表演力拔头筹,夺得地方戏青年组唯一金奖。学生马敬帅以河北梆子《火判》获银奖,高艺振以河北梆子《挡马》获优秀表演奖,各剧目指导教师彭蕙蘅、陈宝成、岳有才、蒋兴国、牛征良、高飞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年金鹏、张志奎获指导教师奖。此外,在学京赛中专组总决赛中,我院学生尤雅莹一举夺得金奖,教师肖月珠、韩建生获园丁奖,学院获组织奖。两个国家大奖花落学院,彰显了我省艺术教育的实力以及在戏曲艺术传承中的努力与贡献。这次比赛以两金一银一优秀的佳绩展现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也是学院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次厚积薄发。

2015年戏剧系学子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賽,此项赛事是我国目前专业覆盖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戏剧系12级学生康佳欢表演的河北梆子《窦娥冤》荣获一等奖第二名。康佳乐表演的《穆桂英挂帅》获二等奖第一名。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院师生载誉而归,获得一等奖两项(全国共五个一等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戏剧系12级梆子班学生康佳乐表演的河北梆子《孟姜女》获一等奖(第一名)、郭威表演的《平贵别窑》荣获一等奖(第五名)、李晓凭表演的《拾玉镯》荣获二等奖,戏剧系教师彭惠蘅、武银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这次获奖刷新了参加该比赛的历史最好成绩。

如今戏剧系40余位教师耕耘在教学的田野上,坚持不懈地把老一辈戏曲艺术家留下的宝贵遗产传承下去,培育出了全国“小梅花”金奖得主王雪松、尤雅莹等众多梨园新秀。近年来虽然戏曲招生艰难,但是学院始终坚守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与责任担当,把戏曲专业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和种,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同时积极创新和探索戏曲表演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与实践紧密挂钩,推进院团合作,2013年推出河北梆子《孟姜女》。此次参赛,旨在以赛带功,提升学生表演水平,丰富舞台表演经验,并在全国重大艺术赛场上展示出河北青少年戏曲学子的风采。

1992年5月26日,京剧科91级学生赴北京参加了由文化部少儿司、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新苗奖首届少儿京剧邀请赛”,学生扈金娜演出的《盗银库》获一等奖;卜雪栋演出了《打渔杀家》、王悦演出了《锁五龙》分获二等奖。1993年12月9日,在全国“梨园杯”戏曲现代戏教学剧目展演比赛中教学剧目《玛丽娜》参加展演,教师刘振芳、罗玉福获唱腔设计奖。1994年5月,文化部在天津市举办了第二届“新苗奖少儿京剧邀请赛”,学生金喜泉演出的《雅观楼》、王立波演出的《界牌关》分获一等奖。1996年,在全国中等艺术学校戏曲教学大赛中,基毯功荣获金奖。教师刘瑞宁、任连双、刘乐、吴亚男、胡金玲、李素彩、魏廷义、柴东来、王者秀、刘海云、王香芝获优秀园丁奖。学生肖继良获剧目赛铜奖。教师王二朋获优秀园丁奖。1999年,张琳、贾格格同学表演的剧目《吴汉杀妻》参加全国戏曲院校展演获优秀演员奖。2003年,吴泽华的河北梆子表演获全国特等奖。2004年4月29日,在全国“蚁力神杯”戏曲、戏剧比赛决赛中,戏剧系学生王一获三等奖,教师王二朋获园丁奖。

1985年戏曲表演专业自编自导的河北梆子大型现代戏《玛丽娜》,参加了河北省第一届戏剧节。在校学生许荷英同学荣获演员二等奖,贾吉庆同学荣获演员三等奖。林芬、闫春花老师荣获导演最高奖“文艺振兴奖”,罗福玉、刘振芳老师荣获作曲一等奖。此后又参加了七省市梆子汇演获优秀表演奖。1995年12月1日,梆子班男、女基功、京剧班《八大锤》获“梨园杯”北方赛区一等奖,并入围全国总决赛;《碰碑》、《扈家庄》获北方赛区二等奖;《战濮阳》、《醉经》获北方赛区三等奖1997年,刘蕴和创作的《曲江情》荣获河北省第三届戏剧百花奖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2003年,张凯旋的河北梆子表演获全国小梅花河北赛区特等奖;白静静的河北梆子表演获全國小梅花河北赛区二等奖;郭荷菊的评剧表演获全国小梅花河北赛区二等奖;杨乐的评剧表演获全国小梅花河北赛区二等奖2006年10月,在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燕赵“红梅奖”比赛中,教师李锡波获金奖,张兰霞、黄晓霞获红梅大奖。2007年5月,在省文联、省剧协举办的第七届河北省“戏剧百花奖”的评选活动中,戏剧系参赛的9名师生全部获奖。03京剧齐蝉同学获一等奖,4名同学获2等奖,2名同学获三等奖,教师李锡波获戏剧评论二等奖,白文刚获河北省戏剧家协会突出贡献奖。2007年8月,吕俊荣在第七届河北省戏剧百花奖获优秀辅导奖。2007年8月,戏曲表演专业赴河南参加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擂台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从1970年刚刚筹建音乐专业,当时名为音乐科,到2001年学校升为大专改称音乐系,在40多年的教学中,音乐系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被称为第四代“江姐”的扮演者铁金;曾获央视青歌赛美声唱法金奖的梁召金;曾获2001年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唱法金奖的二炮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于丽娜。现在河北省主要文艺团体的骨干多出自该系,如河北省交响乐团团长、省音协副主席、省西洋打击乐学会会长张建刚,河北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省音协副主席郭玉红等均毕业该校。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音乐系的师生频频在重大比赛获奖。1980年10月,音乐科教师王曙亮,在省民族器乐比赛中,演秦的《庆丰收》获一等奖。1982年9月,在济南举办了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音乐科79班学生曹玉荣演奏的《恋歌》、《烛影摇红》获一等奖。1988年,音乐科业余音乐小学学生邓粤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少儿小提琴比赛,获得一等奖和中国作品演奏一等奖。1990年,教师王化耀的乐曲《金秋美》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新歌作曲金奖。1993年,在纪念民族音乐家华彦钧诞辰一百周年“全国民族器乐南京邀请赛”我校学生李春龙获二胡专业二等奖。1995年,学生王静在江苏江阴市参加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江阴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报主办的“全国少年二胡比赛(天华杯)中获三等奖。1999年,左玉霞在 “天华杯”全国青年二胡比赛中获二等奖。2000年,音乐科教师梁召今获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金奖。2003年,音乐系教师林剑获得文化部颁发的“第五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3年12月,音乐系教师王曙亮的二胡作品《剪窗花》(与梁奇合作)荣获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2005年,教师王文旺被文化部授予第七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5年,教师孟史娜在全国古筝比赛中获得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个人专辑《易水别》由西安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出版。2003年左玉霞在河北音乐金钟奖中获二胡专业一等奖,2005年池渊获河北省键盘器乐比赛一等奖。2005年孟史娜获河北省音乐金钟奖器乐一等奖;王宇获河北省音乐金钟奖歌曲演唱二等奖; 2006年第八届河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教师王均宝演唱的《奇妙的和谐》获美声唱法二等奖及“观众喜爱的十佳歌手”称号,侯云莉以《我心永爱》获民族唱法三等奖。2007年6月底,我院有25人在第三届“河北音乐金钟奖”大赛中获奖,池渊获表演奖钢琴专业一等奖,张韦获二胡专业一等奖,音乐系教师李胜华获河北音乐金钟奖专业二等奖、首届流行音乐大赛华北赛区女歌手优秀奖,2011年,教师薛彦景撰写的论文《淮河大合唱不应被历史遗忘》和论文《河北赵州柏林禅寺观音菩萨成道法会记录》同时获中国音乐金钟奖河北赛区理论组三等奖。

学院舞蹈系曾经有周树堂、李名彦、崔汝经、吕英等老一辈教师开创的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传承至今,河北省各文艺岗位担任重要职务的舞蹈人士中,80%以上毕业于我院。舞蹈系建有舞蹈表演专业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拥有河北省舞蹈教育领域最雄厚的师资力量,40多名专业教师中一半以上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其他教师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知名学府。舞蹈系依托专业优势,遵循职业教育教育理念,建立了层次分明课程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舞蹈人才,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08年舞蹈系的《河北民间舞》课程被评为河北省级精品课。2013年《教师舞蹈技能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課。同年,教学改革项目《多元培养,实践育人,打造高素质技能型舞蹈表演专业人才》荣获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在国家级舞蹈比赛桃李杯、荷花杯等赛事上屡获大奖,至今已经有9名教师获文化部园丁奖。舞蹈《离开雷锋的日子》获桃李杯独舞金奖,《美落子》获桃李杯群舞银奖。

2013年,学院舞蹈系与沈阳玉之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袂出品了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红山女神》,学院舞蹈系80名师生为演出主力阵容,舞蹈系教师参与到舞剧的创作、演出,还承担了舞剧的各项幕后工作,在舞台监督、服装、道具等方面起着指挥、协调作用。聘请著名舞蹈家黄豆豆担任导演,集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一部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舞台艺术精品,这对于创新文化生产、运作机制,创新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学院力求通过学、创、演的结合,集专业教学、创作、表演及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于一体,构建“校团合一、学演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艺术院校舞台剧目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剧目排演、运营过程中缩短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距离,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舞台实践—市场检验”的无缝化对接,从而把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更有效地拓展开来,提升服务河北文化建设的能力,推动河北舞台艺术的发展繁荣。

2014年舞蹈系《罗汉之门》(《苦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項目小型舞台剧(节)目和作品。作品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对佛教文化的一种理解,引导人们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启迪人们思考人生。在该剧目作品编创中,学院舞蹈系整合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结合高职类舞蹈教育教学特点,将作品课和其他主课紧密结合,进行改革创新,是一次大胆的原创尝试,为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舞台实践,积极构建学、创、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高职类舞蹈教学中多门课程内在的配合与衔接拓宽了思路。

美术系的前身是1975年设立的舞美科,著名画家王怀琪、于金才、林隆德在此任教,部分教师多次获国家级大奖,多次参加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其中,郭志红的作品《乐园》获第一届“爱我中华”全国油画、中国画比赛特等奖,油画作品连续入选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黄继田作品《太行山》荣获河北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庆祝建国四十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并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90年10月,黄继田作品《太行山人》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水彩画大展中获国际艺术研究会“金马奖”。1992年,梁虹的《山里人》由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收藏。1993年6月,《山民》入选文化部群众文化司“中国群星美术作品展”。1997年3月6日,《老山沟》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举办的“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展览会”。1997年7月,《太行山人》荣获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97“河北省迎香港回归群文美术作品成果展”金奖。1998年7月 ,《热土》荣获河北省文化厅主办的“98河北燕赵群星奖”一等奖。2004年12月,作品《凉山情》获法国巴黎首届当代中国艺术精品展创作奖。

1999年12月,王旭国画《长城》入选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军区政治部河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美术展览。2003年,《花》入选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1994年10月,徐冰的《面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览”。1996年12月,作品《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荣获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军区政治部河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美术展览二等奖。2000年12月,《丽人》、《溶》入选河北省美术家协会“迎接新世纪河北省中国画作品展”。

1996年12月,申保华作品《战火纷飞》入选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军区政治部河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美术展览。2003年12月,《小布达拉宫》入选“法国巴黎首届当代艺术精品展”。2006年,《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在河北省团工委举办的“永远跟党走,我与河北同发展”庆祝建党85周年书画摄影比赛中,获一等奖。1999年1月,杨宇翔的作品《山灵》入选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全国第八届群星奖”。2004年9月,王旸作品《胡服骑射》获全国首届塑画展大奖。2003年10月,杜志喜油画《花样年华》在第二届河北艺术联展中荣获中青组优秀奖。2004年7月,刘杰作品获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作品年展三等奖。2006年8月,国画作品《惊鸿》入选河北省第九届体育美展,获优秀奖。2007年3月,安丽梅设计的《大自然家俱、博倍拍卖》在2007年度广东之星平面设计大赛中,荣获标志类入选奖。2007年11月,宋端获中国包装设计协会第十二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优秀奖。

综合艺术系开设音乐教育、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建立起“站稳讲台,活跃舞台,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管理系设有一直致力于建立与行业市场接轨的实训室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专任教师近几年主持了多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省级课题,多次参与省级大型文化项目活动。

传媒系致力于信息传播领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王鹏的《三维特效与合成》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获教师组二等奖。

学院注重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承担多项省级课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2004年10月,学院申报的课题《艺术院校德育有效性方法、途径的研究》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6年8月,学院申报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艺术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指导项目。2007年,在21届中国高等艺術职业教育学会的论文评比中我院有11篇论文获奖,获批立项河北省教科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各一项。2008年5月,郭志宏的“中国传统艺术资源在现实生活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被列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2009年学院有6项课题申报成功:孙海燕的《河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分析》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一般课题。李克非的《高职文化软实力构建与实践研究》河北省文化厅一般项目。申报华的《河北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河北省文化厅青年项目。王彦林的《河北省文化产业链和价值链构建研究》河北省文化厅一般项目。申报华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河北民俗文化传承研究》河北省教育厅指导项目。王宁的《高职院校设计艺术专业传统、民间元素在图案课程中的教学研究》河北省教育厅指导项目。2010学院有6项课题申报成功:白迎金《文化管理类专业项目工作过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张安《以就业为导向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边媛媛《高职艺术生心理行为特征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调查研究》。关金国《河北民间艺术教育模式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冯弈《河北省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典型研究》。孙艳丽《激励机制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应用——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0年5月7日,党委副书记延凤宇主持的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規划重点课题——河北省艺术类大学生心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顺利结项。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项目评审工作顺利结束,我院共有四项课题顺利通过评审立项,即高丽英《扩大河北省文化产品供给的对策研究》、曹耀芬《河北省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毛志新《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边媛媛《增强就业竞争力视角下大学生外语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2012年学院共有11项课题立项:《文化节事活动项目评估体系研究》、《以就业为导向艺术类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职艺术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方向与方案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河北省构建文化创新体系的舆情分析及建议》十一项科研项目获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重大民生研究项目立项。

2013年有11项课题立项,其中由彭文民担任首席专家的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小康社会实践技能型艺术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获准立项,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资助经费60万。这是我院第一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刘志欣《构建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的模式研究》。金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关金国《基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研究》等。2014年学院有40项课题立项:张韶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河北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丁欣欣《民间音乐产业调整对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我省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边媛媛《提升中国软实力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文化类课程体系构建》、《艺术院校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研究》、。孙艳丽《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研究》等。2015年有14项课题立项:范赢立《高校师生矛盾现状调查及化解方法研究》。张韶华《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的高职艺术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与机制研究》。李川《依托地方高校资源推动河北县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学院教师申报课题数量持续增长,课题涵盖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重大民生研究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年度基金项目、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显示出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院立足办学实际,扎实做好人才培养提质提效活动,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水平”作为长期战略目标,秉承“崇德尚艺、唯美求新”的校训,发扬“脚尖上横了心”的刻苦磨炼精神。无论是办学思路还是教育成果,招生规模、社会服务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学院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忆往昔,恩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看今朝,母校桃李满园五湖四海。回顾河北艺术职业学院60年的办学历史,秉承优良传统,河艺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这些成果是河艺人的骄傲,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河艺人攀登艺术的高峰。昨天,筚路蓝缕,桃李芳芳,今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扬帆起航再上新征程,站在新的起点,锐意进取,祝福学院的前程更加辉煌。

本文为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HB16-YB033

猜你喜欢
河北省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教师发展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