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初探

2017-09-10 11:01王元鑫
环球市场 2017年7期
关键词:防水施工

王元鑫

摘要:本文从建筑地下室防水的现状出发,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相关工程参考。

关键词: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

前言

地下建筑施工,受限于传统施工模式仍存在诸多通病。例如,为满足防水要求,地下室施工多选用抗渗混凝土,而混凝土结构应力集中处易出现裂缝。同时,由于地下室施工涉及到的混凝土用量较大,易出现内部热量聚集、外部散热快的现象,形成高温差,造成结构损坏。而这些结构通病对地下室的防水效果形成了巨大挑战。

1建筑地下室防水现状

地下室渗漏是当前突出的质量缺陷,也是用户关注较高的问题。由于地下室的隐蔽性以及地下条件相对较复杂,因此地下室渗水漏水是防水工程中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造成地下室渗水的主要原因包括外因与内因两部分:外因即建筑物外围表水下渗浸泡外墙;内因包括混凝土材质或浇筑质量不佳、混凝土开裂以及柔性防水材质或施工质量不佳等。

2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总面积为72548.3m2,其中地下室面积为11421m2,地下室工程二层。其地下室工程具备如下特点:体积大,钢筋密,外部环境复杂,施工专业性强,所需混凝土较多。该工程底板面积是6819m2,地下室混凝土总量在7500m2以上,设计强度C35。

3建筑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项目提出两个控制要点: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减小温度应力影响,并依此制定了针对性技术方案。

(1)该工程底板用两条后浇带划分为三部分,避免混凝土量过大。其中1区底板的长和宽分别是58.7m和42.7m,很难一次浇筑完毕,且容易产生温度缝。因此,又将该部分一分为二,并用施工缝进行连接。(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依据设计要求,在C35底板混凝土中添加防水剂。经强度试验和抗渗试验之后,严格按照该配比,对混凝土进行拌制,禁止随意增加水泥用量;同时有效避免了因水化热过高,导致温度变化太大,引起混凝土产生不良裂缝。(3)混凝土搅拌和振捣工艺改进。采用二次投料砂浆裹实搅拌新工艺,既能确保混凝土強度,又能减少水泥用量,以对水化热进行有效控制;对混凝土振捣过程中的振动界限进行严格把控,将振动界限前的二次振捣工艺应用到重要部位,确保各施工区域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沿板厚斜面浇筑的最佳施工方式。(4)认真执行地下室养护工作,以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行有效控制,保障混凝土质量。

4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其细部施工

4.1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该地下室工程的防水措施包括材料、刚性和材料防水三方面的控制。①地下室底(顶)板和侧墙均为抗渗等级S6的添加无机铝盐防水剂的防水混凝土。无机铝盐防水剂具有防水性能好,使用周期长,施工过程简单的优势,有助于成本控制;同时由于其结构自身防水材料的特性,极具适用性。②受外部条件制约,很难对竖向构件进行有效养护,且因难以降低高標号混凝土水化热,易导致混凝土裂缝,因此,侧墙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5,并通过对水平钢筋进行科学设置,以有效控制竖向裂缝问题,使其具备较好的抗渗性,而非通过提高混凝土标号。③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除使用抗渗混凝土外,采用先涂刷JS防水涂料,再铺设1.5mm厚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方式,并在其上部设置混凝土保护层,以确保该防水层质量。④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除使用抗渗混凝土外,采用迎水面先涂刷JS防水涂料,再铺设挤塑板的方式,保护防水层免受损坏,同时减小后期外墙内外温差。⑤地下室侧墙和底板施工中,后浇带部位采用遇水膨胀止水带,施工缝采用3mm钢板止水带,顶板、地板及墙板变形缝采用中埋式金属止水带。

4.2细部防水工程施工内容

4.2.1施工缝处理。施工缝是地下室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薄弱点。底(顶)板浇筑的连续性是有效避免底板施工缝渗水的关键点。

地下室外墙以水平施工缝为主,在分层浇筑时,先用钢丝板刷刷毛接缝,再将浮浆清除,并使其始终保持湿润。然后在其表面铺设水泥浆,厚度以30~50mm为宜,并及时浇筑混凝土,将其振捣密实。

4.2.2 穿墙螺栓止水处理。外墙模板拆除后,将螺栓根部深度剔凿深40mm、直径150mm缺口,用气焊将螺栓烧断,并采用防水砂浆对缺口进行有效封堵,消除漏点,使其具备较好的防水性能。

4.2.3 变形缝处理。变形缝在地下室工程结构的不断伸缩、沉降,其位移、变形极具适应性,能够对结构物损坏问题进行有效规避。但是当变形缝出现渗水情况,会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对地下室的使用性能产生干扰。因此合理浇筑变形缝部位混凝土,处理填缝和封缝,确保其宽度合理显得至关重要。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将变形缝内部杂物清除,完全排出明水;②将加氰凝材料细石混凝土作为基层,进行有效封堵;③依照先底板后侧墙的顺序进行合理注浆。对各管进行注浆,直至相邻管内向上涌浆。注浆管底部需设置在干铺石子注浆层底部,以进行导排渗水,实现水头压力控制。④当上层封堵材料强度满足要求,对预埋管口进行高压注氰凝堵漏浆,直至确定管口不再渗水,再使用气焊将注浆管烧平。

5结束语

总之,地下室渗水漏水对于使用者有非常大的不利影响。为避免建筑工程防水防渗问题的出现,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目标,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控好防水工项施工质量,做好施工细节。

参考文献:

[1]麻新勇.探讨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355-356.

[2]刘承欢.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49:40-41.

猜你喜欢
防水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公路隧道施工及其不良地质段施工处理技术要点
地铁车站明挖隧道防水施工技术研究
关注建筑工程领域内的土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铁路路基沥青混凝土防水层的施工与探讨
关于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分析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