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装配式建筑精细化管理九条

2017-09-10 14:16艾小波王加鑫王恩伟李长明
环球市场 2017年7期
关键词:预制深化设计吊装

艾小波 王加鑫 王恩伟 李长明

摘要:装配式建筑综合设计、生产、施工为一体,每个阶段环环相扣,影响最终建造成品。细节决定成败,本文根据自身建造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技术,从设计细节深化、生产精准控制和施工精细管理等方面深入探究,总结管理细节、提炼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管理效应,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深化设计;预制;吊装

1.概述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推广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有利于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推动建筑行业转型。装配式建筑精细化管理贯穿整个建造过程,所谓“精细化”就是细分到每个阶段的每个细节,既专业分工又紧密联系,是装配式建筑管理的特色和核心,以下从设计、生产、施工三大方面展开九条管理心得,为未来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行提供参考。

2.工业化设计

第一条 装配式建造规划

设计是源头,装配式建筑设计需综合考虑构件生产、吊装、现场施工等细节,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更加注重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规划设计主导建造全程。

目前,国内工业化建筑项目以新型材料的使用牵引工业化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以万科为例的地产开发商,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启工业化应用,采用铝合金模板、集成式升降平台、PC外墙板、预制内隔墙及预制楼梯等,通过对这一系列新型材料的组合施工推行建筑工业化。

装配式建造规划的重点是要发挥各种装配式构件的优点,将各种预制构件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实现进度快、质量高、成本低的目标,满足装配式建筑“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人工、节能减排”的要求。如采用铝合金模板配合爬架,规模生产标准整体卫浴、预制飘台等。

第二条 预制构件节点优化

预制构件的节点优化是深化设计重点,根据以往设计施工经验,设计节点包括构件之间连接节点、现浇节点、支撑节点、模板连接节点、钢筋搭接节点等。

连接节点目前最多采用预埋螺栓、套筒、企口等。现浇节点一般设置在预制梁、柱、板、墙的连接处,该设计要充分考虑结构荷载、钢筋搭接和节点模板加固预埋,是构件连接重点部位。支撑节点设计是构件安装措施设计,该设计直接影响后期施工,目前最多采用定型化可调钢支撑。连接节点采用预埋螺栓,预埋点的设计要考虑施工工况,力求方便施工。

第三条 预埋细节深化

預制构件的预埋件提前预埋是装配式建筑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将各种预埋件在工厂生产阶段精准预埋,提高预埋质量且预埋方便,因此,在深化设计阶段必须综合各项专业图纸,进行周密设计和预埋,将施工现场的交叉施工提前在工厂有序完成。根据以往设计施工经验,预埋细节需注意水电预埋、消防预埋、防雷预埋、门窗框预埋、装饰节点预埋等。

水电预埋:管线密集区及管线交叉点、过梁点等重要部位要有剖面图和节点详图清楚表达,以保证管线布置合理、预留洞口位置明确;

消防预埋:需结合消防设备选型进行系统的深化设计以及设备、管线的布置,包括系统方案的确定,管线走向冲突的优化、标高的优化以及管线综合支架的设计等;

防雷预埋:一般在绑扎叠合梁板面钢筋时焊接在柱筋上,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与上层预制柱连接;

门窗框预埋:设计时要结合门窗框类型选用合适的预埋方式,以满足建筑使用、防水等要求;

装饰节点预埋:每一个收口、材料交接、造型关系等,通过放大图、剖面图表达明确,把造型的内部结构关系、造型细部尺寸表达清楚。

3.标准化生产

第四条 严格把控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源头

预制构件的生产前提条件是良好的设备基础和良好的原材料。

设备基础是构件生产的主要生产工具,必须定期检查维护,生产前检查、生产过程监查、生产后维护清理,尤其是生产预制混凝土的钢模板,浇筑前要检查脱模剂是否涂刷到位,拆模后要及时清理,确保模板面平整,从而确保混凝土表面质量。

原材料是做好预制构件的前提条件,生产构件的所有原材料必须结果严格检查,逐一按照标准验收合格后的原材料才可以进入工厂,生产前必须再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以下料,要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作为预制件生产的控制源头,确保出厂精品。

第五条 生产过程创新管理

预制构件的生产既有传统工业生产的共性,又有建筑工程施工的特性,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管理需要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其生产管理既不能全盘参照传统工业生产又不能简单参照施工现场,而是要将两者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要“去难从易”,免除或减少以往施工现场的繁琐工序,充分利用工业生产的优势。要将建筑施工机械化,减少人力資源,实现机械规模化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第六条 加强成品养护和运输保护

预制构件的成品养护直接影响其产品质量,要利用工厂标准养护室进行,不能为了加快进度或减少库存压力而减少养护时间或减少养护工序。构件出厂前必须严格检查,根据规范要求去除不合格产品,对于小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所有出品质量合格方可出厂。构件运输前要做好构件防护,防止构件碰撞,运输过程要确保构件不能受到破损,加强运输管理,要向运输司机做交底,预制构件进入施工现场检查不合格由运输单位承担责任,权责明确细化至运输环节,从而确保构件产品质量。

4.精细化施工

第七条 “毫米级”精准定位施工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有两大特点,一是“预设预埋”,二是“吊装连接”,预设预埋构件是实行预制构件接入施工现场的连接件,是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预制构件能否顺利吊装连接于施工现场决定于预埋件是否精准,因此,“预设预埋”的精准定位施工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重点。

为了减少累计误差,实现构件顺利安装,采用毫米级别的施工标准对预设钢筋或预埋件进行紧密定位施工,对于连接预制构件的定位钢筋和预埋件按照允许偏差±3mm进行严格控制,采用定制钢板对定位钢筋进行加固定位可以提高定位准确度,利用特制工具对定位钢筋进行微调可以加快吊装进度,通过高标准和强加固实现高精度定位施工,从而使预制构件顺利吊装和精确连接。对于现浇与吊装作业面的移交必须进行详细移交记录,谁偏差谁负责,权责界定分明,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直觉性,从而提高施工效益。

第八条 统筹预制现浇配合施工

装配式建筑工程根据装配率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现浇施工,纵观国内外装配式建筑项目以及预制构件的结构特点,现浇部位通常是结构受力部位或结构连接部位,因此现浇部位的施工是工程结构安全的关键。

预制构件的吊装与现浇工程的配合施工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要提前统筹规划施工进度和作业面移交细节,既要权责明确又要紧密配合,使现浇施工和吊装施工相互提供作业条件,协调衔接施工。

第九条 综合管控施工细节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要树立综合管理思维,提前考虑施工细节。土建现浇施与吊装施工两者工况不同,但这两者又要在同一时间或空间进行交叉施工,常常出现不可预测的施工难题,因此必须提前做出详细周密的施工计划,控制每一个施工细节。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可以提前发现施工冲突,提出解决方法,规避细节漏洞,优化施工方案,实现装配式建筑高效益施工。

5.总结

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和现浇部位施工需要总体统筹管理及分工配合施工,既要总承包成熟强有力的牵头管理又要各分包密切配合。要提前准备减少工序间歇,要培养综合技术人才(培养既能吊装施工又能现浇施工的工人)实现连续流水施工,要错开土建及构件吊装从而提高吊装机械使用率,要联动构件厂生产施工措施材料进行可循环使用从而节约成本。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的建造模式,作为现代建筑综合平台,从设计、生产、施工各个环节出发,细节精细,统筹管理,以总分总的管理体系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进展,这将成为未来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

参考文献:

[1]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李宗明,王三智,曹保平,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J],山西建筑,2011,10,10-11

[3]徐家麒,预制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研究[C],吉林建筑大学,2013

[4]李湘洲,发展装配式建筑,中国建材[J],1999,2

[5]马军庆,装配式建筑综述,黑龙江科技信息[J],2009,8

猜你喜欢
预制深化设计吊装
大型设备吊装区域地下管道保护方法
特大型沉箱预制施工工艺研究
装饰深化设计价值及作用的思考
BIM技术在某办公建筑机电工程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BIM技术在配套服务用房项目的深化设计及应用研究
机电工程综合管线深化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