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入闽第一村”建龙头兴产业带民富

2017-09-11 14:18陈天长
红土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黄姜第一村红四军

陈天长

“红军入闽第一村”建龙头兴产业带民富

陈天长

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赣南挺进福建,第一次像天兵天将一样降临楼子坝,因此,楼子坝被誉为“红军入闽第一村”。1930年2月23日,楼子坝和周边的几个村农民暴动,之后成立了红楼乡苏维埃政府,许多优秀青年参加了红军。当年红四军指挥部及毛泽东、朱德的住地,红四军兵工厂、省军区医院的遗址、毛泽覃同志在红军长征后打游击的故居都保留了下来,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楼子坝与江西瑞金接壤,离县城近100里,四周都是高山峻岭,地处偏远,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不高,村弱民穷。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新当选的楼子坝村党支部成员不等不靠,发挥楼子坝10200亩山林资源、环境生态优美、日夜温差大的优势,决心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建龙头、调结构、兴产业、带民富的路子。

毛泽覃故居(丘嘉瑞 摄)

村党支书陈先发通过外出参观考察,第一步抓建龙头。他牵头成立了长汀县楼子坝先发种养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吸收村民86户入社,其中吸收困难党员10户、贫困户8户成为合作社成员。第二步是调结构。与香港大美江山集团合作,请来北京专家对种植大肉黄姜进行有机论证,把楼子坝作为大肉黄姜基地。2016年,合作社经过土地流转400亩,200亩种大肉黄姜、200亩种槟榔芋,还在林下种植200亩大肉黄姜。陈先发说,大肉黄姜亩产4500斤,每斤1.5元,亩产值6700元,每亩纯收入2000多元;槟榔芋亩产4000多斤,每亩利润可达2000元。第三步是带民富。合作社承包了楼子坝林场2000多亩的山林,组织全村闲置劳力,特别是困难党员和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劈杂、除草、抚育和3000立方米的木头采伐,这样,入社村民一方面有耕地租给合作社的租金收入,又有在合作社务工收入。全村9户贫困户,除1户孤儿贫困户外,其余8户的20亩土地全部流转,参加合作社。新田岗组贫困户刘声财夫妇,2016年合作社务工收入、田租收入加上女儿在泉州打工,家庭人均纯收入7800元,摘掉贫困帽。曾屋组的贫困户曾尚荣,一家4口,因缺技术而致贫。加入合作社后,积极参加合作社务工,去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也摘掉穷帽。他说,过去只有种稻一条路,如今加入合作社增加了收入。去年,通过合作社龙头,增加村民工资收入40多万元,脱贫4户 14人。

今年,楼子坝先发种养合作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一方面,引进宁德一家制种公司,签订保底价收购合作、实行种植品种的轮作,将去年种植200亩槟榔芋的农田改为栽种杂交水稻制作,将原来种植大肉黄姜的200亩土地改种槟榔芋,仍保留林下经济种植大肉黄姜200亩的面积。另一方面,引进中药材技术人员指导,种植名贵中药材淫羊藿,从北京农科院购买50斤淫羊藿种子,点播种植,又从江西购买2000多斤的淫羊雚种苗,引苗直种,种植林下经济淫羊藿350亩,邀请三甲医院专业中药技术人员全程进行跟踪管理,实现增产增收。据陈先发介绍,今年收成将比去年更好,去年贫困户得到合作社实惠,积极务工、明显增收,今年可脱贫贫困户3户10人。

此外,楼子坝村8户贫困户落实了造福工程,其中3户异地搬迁全部入住,同仁小区集中安置一户正在装修,县集中安置区4户,也落实了安置房,准备搬迁入住。

(作者单位:中共长汀县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黄姜第一村红四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看曾经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罗平板桥镇小黄姜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小黄姜将直达北京家乐福超市
乌江文化第一村——郝家湾
从“炮战第一村”到“通婚第一村”
改革开放40年寻访中国港口第一村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黄姜中薯蓣皂苷元提取工艺的优化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