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2017-09-11 10:1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测绘课程体系校企

何 霖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高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何 霖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文章总结了高职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欠缺:原课程设置没有完全以就业为导向,学非所用,很多课程设置往往是“老师觉得重要”,没有征求企业意见,重点课程不突出。因此提出:校企合作下的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重点要求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老师更要首当其冲,应增加专业教师在企事业单位交流学习的机会,学院与企业互惠互利。其目的为激发学生兴趣,学习贴近实际工作,达到“做中学”,培养团队意识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课程体系;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高等职业教育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遥想在不久的未来将是引导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高等职业学院所招收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毕业文化课成绩中低等级学生。针对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面向这样基础理论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打破以往的“本科式高职教育”和“技校式高职教育”,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任重道远,改革迫在眉睫。通过探索中的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期望达到提高教育水平,提升企业水准的目的。

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是培养以测绘技术理论为基础的土地评估、市政建设、地籍管理、房地产测绘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努力建设贴近一线的项目教学及实训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做到“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意识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课程体系建设团队通过发放问卷、企业走访、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多种措施,做出了很努力。一切的改革都志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尽量选用真正实践工作为实训背景,通过校企合作提升老师的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1 调研问卷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之前,我们做了大量企业走访和问卷调研工作。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有: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线工作者、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老师、已毕业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在校师生,通过认真仔细统计分析,主要凸显的问题为:

(1)应重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尤其是工作速度。通过企业走访,反应出很多工作者怕吃苦、办事拖沓,特别是在我们测绘领域往往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企业走访还反应出,很多刚毕业的学生,投入岗位后不能很好适应团队,没有责任心。

(2)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在校重要培养能力应该为:能够灵活利用最新电脑技术和高新测量技能,配合法律法规完成相关土地管理工作。我们开展的课程应围绕相关专业知识、实用测绘技巧和实用软件操作三个方面。

(3)以往教学环节突出的问题是:没有以就业为目标,学非所用。曾经的课程设置是我们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衍生出来的,很多课程设置往往是“老师觉得重要”,没有征求企业意见。重要课程不突出,没有讲透学会。

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校企合作下的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重点要求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老师更要首当其冲,应增加专业教师在企事业单位交流学习机会,在企业中提升实践经验,用自己的知识协助企业发展。

2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由原来的“5+1”模式,变成现在的“2+2.5+0.5+1”模式。

第一阶段“2”是指前两学期,在公共基础课上,开展基础项目支撑理论及基础项目训练,如《工程数学》《基础测绘》《数字测图》《地图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最后以小区域地形图测绘基础项目训练为总结。该训练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2.5”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2.5”是指第3、4和5学期的前十周,以项目为导向,以“做中学”为教学方式,开展专业理论和任务教学结合的专业核心教学。如《GNSS定位测量》《地籍与房产测绘》《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不动产估价》等课程,目前这些主修课程已经基本达到项目化教学,项目引导与任务训练课时数平均各占50%。项目化教学的内容,在校企合作方式下,各课程已经在逐步完善与更新。

第三阶段“0.5”是指利用第五学期的后半期,共10周,校企合作开展与真实工作一样的项目训练。这几个项目训练,将会应用到前面所学过的所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合理安排项目训练内容,让学生和企业实践工作零距离。如果企业需要,还可以安排学生直接到企业参与实践工作。目前,这个阶段的实训项目是:“建筑工程与房产测绘综合项目训练”2周、“城镇地籍测绘综合项目训练”4周和“3S综合项目训练”4周。以后,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需求不同,这几个实训项目还会得到调整和更新。比如说,正在拟定增加的“农村宅基地确权项目训练”。

第四阶段“1”是指利用第六学期开设企业顶岗训练。对于企业和学生,这半年的时间是他们相互认识熟悉的过程,如果学生和企业达成一致,实习结束后可能会签订正式就业协议,“毕业”与“就业”衔接的好,对于学生和企业都是好事一桩。

3 校企合作调整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走访,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听取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相关专业工作者意见,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后的部分主修专业课有:

(1)基础训练支撑理论及基础项目训练:《测绘基础》《Auto CAD》《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地图学》《数字测图》和“小区域地形图测绘基础项目训练”。

(2)专业核心教学,分为三个模块:房地产测绘模块、小范围的地籍调查与测绘模块、3S项目训练模块,三个模块层层递进,以“3S项目训练”为主模块。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土地法学》《土地资源管理》《建筑工程概论》《控制测量》《GNSS定位测量》《地籍与房产测绘》《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与规划》《工程测量》等。其中专业核心课为:《地籍与房产测绘》《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和《土地利用与规划》。

具体支撑理论和训练安排见图1。

图1 支撑理论和训练安排

修订后的课程体系。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1)规范课程名称及合理课程设置。我们根据市场需求,新增《不动产估价》课程,为适应房产测绘课程需求增加《建筑工程概论》,为紧随测绘领域新发展添加《数据库》课程,为适应不动产统一登记,合并《地籍调查与测量》和《房地产测绘》课程为《地籍与房产测绘》,规范《GPS定位测量》课程名称为《GNSS定位测量技术》,规范《普通测量学》课程名称为《测绘基础》。

(2)三个核心支撑理论教学过程,主要由课堂任务引导,课堂任务训练,课堂任务总结和课程结束后的整周小任务训练构成,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比如说,《地籍与房产测绘》的课堂引导项目之一的土地权属调查,其课堂任务训练是:界标的设置及宗地草图绘制,课堂任务总结学生把成果拍照放在蓝墨云班课里,师生可以在里面讨论、互评、总结、提升。通过这个项目,让学生对权属、权属调查方法、界标设置、宗地草图绘制等概念和技能加深理解,达到“做中学”。该门课程一共有五个引导项目,分别是: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图的绘制、土地合并与分割、房屋建筑面积分摊计算。最后这些小的引导任务可以用于综合项目训练一和综合项目训练二。

本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特别是核心课程已经全部实现“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校企合作的推动下不断改进和推新。

(3)三个综合训练,总共10周,几乎涵盖所学过的所有支撑理论知识技能。三个训练逐步加深,逐步提高。

“建筑工程与房产测绘项目训练”是在学生学习建筑图基础上,从图上量取房屋尺寸,计算房屋预售面积。让学生采用手持测距仪量测实际长度,计算房屋竣工面积,采用房测之友软件进程房屋建筑面积的分摊计算。

“城镇地籍调查与测绘项目训练”是模拟10平方公里范围以内的城镇地籍调查与测量工作,从GPS控制网布设、水准网联测、导线网和GPS-RTK加密图根点、控制网平差计算、地籍权属调查、地籍图绘制、面积统计到地籍成果质量检查,整个流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S项目训练”是模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内容,从控制点选择、典型地物光谱放射率的野外测定、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影像矢量化与数据库建库到地图编制与输出,让所学知识贯通提高。最后一个项目训练,对我们高职专业的学生要求不高,就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暂时没有达到预定效果,实训内容还在调整探讨中。

(4)课程体系四个阶段教学工作中,企业兼职教师采用部分任课、讲座和现场指导的方式参与其中。所谓部分任课是指在兼职老师时间容许的情况下,来校进行某门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专职老师讲基础知识,兼职老师讲经验教训,这样既弥补专职老师工作经验不足的缺点,又避免兼职教师理论不系统的不足。讲座是聘请相关企业专家给学生介绍最前沿测绘技术,让广大师生有一个努力和改进方向。现场指导是指,兼职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到真实测绘工作中去。目前,第三个阶段学生参与真实测绘工作时间较多。

4 结论

本次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调整主要取得的进展有:

(1)校企合作下的综合项目训练,让学生有机会贴近真实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毕业”和“就业”零距离,同时促进本专业支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2)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规范教学内容,力求让学生掌握更全面更实用的土地管理及测绘知识,建立具有高等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3)校企合作下的办学方法,让老师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企业可以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有利于定向培养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才。

(4)校企合作下的“做中学”,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枯燥的课堂变成师生互动、讨论、思考、提高的过程。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会思考,肯动手,让同学们觉得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总之,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已尽可能的按照社会需要,以就业为培养方向,以项目任务为出发点,力求学生与社会生产全接触,并在项目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课程体系团队认为:勤学、肯做、会思考、能吃苦、有创新,是我们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在这条路上我们会继续探索和提高。

[1] 孔维华,曹俊茹,王殷行.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1):96-98.

[2] 王永弟.“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地理空间信息,2016(2):58-62.

[3] 李开伟.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交替、进阶入岗、师徒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19):104-107.

[4] 邓才华,朱建军,周拥军.“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14(9):108-110.

[5] 胡庆武,王玥,艾明耀.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地理调查与编码”实践教学设计[J].测绘地理信息,2016(9):125-128.

G717.38

A

猜你喜欢
测绘课程体系校企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