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背离自定养生观

2017-09-11 13:27李润
特别健康 2017年7期
关键词:襟怀背离胸襟

◎李润

曾国藩背离自定养生观

◎李润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体质较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二三四五六”养生观。

二字和二事。曾国藩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他说,治心要以“广大”(襟怀开阔)二字为药,治身要以“不药”(重在防病)二字为药。他强调每天要做好两件事,即“起得早,勤洗足”。他说:“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认为早起能振作精神,对健康十分有利。“勤洗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止寒气入侵,抵御感冒等十分有益。

三节和三不。曾国藩将“节劳、节欲、节饮食”视为“保身之训”。“节劳”即劳作不可过度;“节欲”即节制欲望,不能放纵。他说:“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若淡泊于名利,则可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思养精。”“节饮食”即饮食要有节制。曾国藩深知“脾胃为人后天之本”,肥鱼大肉,皆可损伤脾胃。他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日常生活中多以素食和蔬菜为主,曾言“吾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他还“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三不”是指“不恼怒,不忧虑,不胸襟郁结”。恼怒、忧虑、郁结,均是不健康的心理,可催人早衰。克服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四必。曾国藩提倡的“四必”是“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即呼吸要用力,以使新鲜空气进入体内深处;长时间地用眼时,不要忘记经常让眼皮垂下,即闭目片刻以养眼;饮食要清淡,食量要节制;睡眠时,要将一切烦忧之事抛之脑后,安安稳稳地入睡。

五养。曾国藩认为“仁义礼智信”修养得好,会对五脏的保养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修身养性来增强内脏功能,不仅符合“仁者寿”的古训,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六课。曾国藩曾经要求家族晚辈每日作“六课”,即每天必做六件事,“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这“六课”中,“胸无恼怒”是指养生要养心,其余都是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养生的好习惯。

除了“二三四五六”的养生观之外,曾国藩还将写字、对弈作为培养忍耐功夫、颐养身心的方法。他认为,“每日临一百字,将浮躁处大加收敛。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于字有宜,于身、于家也有宜”。在他看来,练字不仅可以调节精神情绪,还是一种肢体锻炼。而军务政务之余对弈围棋,则能帮他转换脑筋,放松精神,镇定情绪,收敛心身。

按理说,曾国藩如果能坚持实践自己的养生观,加上其优越的生活条件,不应在年仅62岁时便离世。

曾国藩从四十多岁开始,先后率领湘军攻剿太平天国和捻军,战场上的风云变幻使他无法淡定地践行他提倡的“三不”,无法做到“不恼怒,不忧虑,不胸襟郁结”。戎马倥偬不仅耗尽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体能,也无法使他专注于他提倡的养生“二字”,即养生要以“广大”(襟怀开阔)二字为药,治身要以“不药”(重在防病)二字为药。

1870年6月,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以让步的方式处理了天津教案,结果引起了国人的不满,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这让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甚至“唯望速死”。这又背离了他提倡的养生“六课”中的“胸无恼怒”。

1872年3月20日,曾国藩在南京突发中风而逝,这极有可能与他这几年心情郁闷、忧思过度有关。

摘自《科学养生》2017年第5期

猜你喜欢
襟怀背离胸襟
新的开始
欧阳修“荐才”的襟怀
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
联峰山望海亭
宽阔的胸襟
修得襟怀天地阔——读徐新国的诗词
地方政府债务与瓦格纳法则的背离
要有合作的胸襟
职业选择与真实需求的背离——基于职业锚与工作特征匹配的调查
剖析货物流与资金流相背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