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及常见病的防治

2017-09-11 07:48南青屿
魅力中国 2017年35期
关键词:淡水鱼淡水水体

南青屿

摘要:在中国水产业中,淡水鱼产业规模大、分布地域广。20世纪中期,我国池塘养殖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池塘养殖技术也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对淡水鱼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促进了淡水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导致淡水鱼养殖的高发病率,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淡水鱼养殖及常见病的防治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字: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防治

一、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

(一)鲢鳙鱼白皮病

有白色病灶出现在鱼类的尾柄处或者外伤处,皮肤干涩;一旦出现白色病灶就会快速向前蔓延扩大,甚至还会导致臀鳍基部及背鳍均出现溃烂现象或者白色现象。严重的病鱼通常都会出现“尾鳍朝上、头部朝下”的情况,患病之后很快就会死亡,病鱼的死亡率非常高。

(二)肠炎症

肠炎症的病鱼呆滞,发黑,头部、尾鳍更为显著,食欲,腹部膨大、出现红斑,病鱼腹部膨大,体色变黑,腹部显红斑,肛门外突,红肿,剖开腹部,有很多腹腔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缓游,不久死亡。用1%三氯异氰脲酸溶液涂抹患使水体中的药物浓度达到反应迟钝,离群独游,鱼体行动缓慢,厌食,甚至失去肛门红肿。初期排泄白色线状黏液或便秘,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有时病鱼停在池塘角落不动,作短时间的抽搐甚至死亡。

(三)细菌性烂鳃病

病鱼鳃丝出现大量污泥,且呈现出腐烂的现象,鳃盖骨中间处表皮出现“开天窗”的现象,且充血。通过显微镜来进行观察,病鱼的病变区细胞组织出现“侵蚀性”出血、溃烂、腐烂的情况。若为慢性型细菌性烂鳃病,那么较易出现细胞增生的现象;若为急性型细菌性烂鳃病,那么会导致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但由于病程时间较短而鲜有出现细胞增生的现象。

二、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分析

(一)淡水水体环境方面

对于淡水鱼养殖而言,鱼类对于水体的依赖性比较高,当水体环境发生变化时,将会严重的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水体环境的污染将会导致淡水鱼类养殖出现很多疾病。由于淡水环境下比较容易出现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以及病原体将会引发病害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是淡水环境下微生物感染的主要组成部分,淡水鱼发病初期,其身体表面的充血情况比较严重,并且逐步地延伸到口腔、肠道和其他内脏。该种病菌的大面积感染,使得淡水鱼的活泼程度降低,病害最严重的情况下,淡水鱼的腹部出现肿胀,眼球开始突出,直至感染死亡。

(二)淡水养殖人为方面

人为养殖方式对于淡水鱼的养殖影响颇大,在淡水鱼养殖人为方面,对鱼类的发病进行分析,主要从鱼类的喂养和注水两方面进行讨论。一般情况下,对于淡水鱼的喂养,其所应用的饲料配比都比较单一,喂养饲料的系数比较高,使得淡水鱼类的生长期比较长。这样的方式会使得淡水鱼的养殖出现问题,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下降。在过度强化喂养的环节下,鱼类的肝脏内部脂肪积累过量,鱼类在实际生长环节的营养平衡会被破坏,在面对病害侵袭环节中,自身抵抗力严重的下降。

(三)淡水鱼类养殖重大疾病的传播

近年来,伴随着淡水鱼类养殖的数量逐渐增加,淡水环境污染需要受到关注。淡水环境被污染随处可见,在水体水质较差的背景下,将会有可能出现淡水鱼类养殖的重大疾病传播。为了消除水体环境中的病菌,淡水养殖工作人员向水体中投放大量的药物,很多淡水鱼在水体环境灭菌的环节中出现比价严重的金属中毒、鱼肝组织坏死。当腐烂的鱼类逐渐增加下,淡水环境被破坏,为重大疾病传播埋下隐患。红头病、爆头病和鱼类肠炎病是淡水鱼类养殖环节中出现的比较多的疾病,水体恶化促进了水体环境中的微生物密度增加,鱼体内的理化因子发生变化,导致鱼类的自身免疫力下降。

三、淡水鱼养殖防治策略

(一)水底环境的修复和改良

养鱼先养水,养水多改底,这是贯穿养殖生产的主线,养殖户必须牢记。在高温时期,更应注意鱼塘管理,加强水底环境的修复和改良,好的环境、好的管理,就一定可以养好鱼。想要良好的水质,就要从养殖前期开始准备,养殖期结束后将水抽干,进行晒塘,长时间的晒塘对后期的底质也有好处,这比药物消毒效果更好。在养殖开始前使用生石灰清塘,加水时过滤进水,防止小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并根据需要确定加水量,若是鱼苗培育,则只需 50 - 60 cm 水深即可,后期进行补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水体的更新,还可以防止有机质外流;若是成鱼养殖,只能后期定期换水保证水体更新。

(二)有效的饲料和优化的产业结构

饲料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占的比重非常大,其合理配置直接影响淡水鱼的生长状况,假如投入饲料过少,就会无法满足鱼生长所需的营养,如果投放过多,残留饲料就会造成水质的污染影响到鱼的生长更增加了养殖成本的投入,因此饲料的合理配置是养鱼技术的关键,合理的饲料配置不是让鱼吃饱而是每次投放量是池塘鱼吃到临饱的状态,必须避免过量投饲,发展淡水鱼养殖业就必须以健康的模式发展,必须抓好淡水鱼的养殖产业结构,根據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淡水鱼深加工产业,提高淡水鱼的价值同样提高市场竞争力,更提高养殖收入从而提高渔业经济快速增长。

(三)改善淡水鱼养殖方式

淡水鱼养殖中应对水体水质的实时情况进行关注,合理安排养殖淡水鱼的种类,调控适当的放养密度,给予鱼类生长充分空间,合理进行混养,采用养殖新模式,同一养殖区域养殖品种的多样化,以提高养殖区域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同时还应当注重养殖水体水质和饵料的质量问题。

结束语:总之,在淡水鱼养殖方面,要加大市场信息平台的建立,加大科技的投入,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来研发淡水鱼的新养殖模式和品种,通过技术来改变养殖环境水质使淡水鱼养殖得到大面积推广,更要注重对养殖人员的技术能力培训,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来降低养殖风险,增大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鲁统赢,陈梦霞.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6,10:85.

[2]刘海林.大宗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6,08:72.

[3]巴图.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15,14:2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淡水鱼淡水水体
探究养殖技术改进对淡水鱼肉品质的影响
探究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高温抬升淡水鱼价格 国庆节后涨情可能缓解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淡水鱼类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复合纳米材料Cu2O@Au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检测应用研究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海洋里的“甜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