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研究

2017-09-13 17:05耿亚群��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韩未来发展文化产业

耿亚群��

摘要:在当代国家综合实力竞争中,文化产业比重与地位越来越高,例如韩国,借助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领域在全世界平台上全方位向外渗透扩张,并在文化贸易的发展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中韩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拥有极其相似的文化背景和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通过比较分析中韩两国文化产业贸易差异,总结韩国成为文化强国的成功经验,剖析阻碍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制约因素,取长补短,找出最符合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贸易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化贸易;文化产业;中韩;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2.007

1文化贸易背景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大产业,经济、文化无一例外,二者的日益交融也已成为世界全面发展的新态势。各国在快速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不忘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文化贸易的前进。

韩国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只有我国十分之一,人口只有我国五分之一的国家,在文化贸易方面,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韩国经济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他们意识到经济结构单一,是此次重创的重要原因,于是,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政策,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拉动经济的复苏。此后,韩国政府从多个方面给予文化产业保障与扶持,如完善法律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等。而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席卷亚洲的“韩流”足以证明韩国在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文化贸易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据中新社消息,201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文化产业达到了137亿多美元的贸易顺差。其中文化产品的进、出口额均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四分之一左右。然而,这只是我国国内的比较,如果拿到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非常不均衡。

2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对比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毗邻而居,自古就是友好邻邦。两国的文化交流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也互通有无。其实,两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时间相差无几,但在取得的成就上,韩国却远远高于我国。

2.1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韩国文化产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到了80 年代中期,韩国开始将文化产业当做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产业,并在此后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雏形萌发阶段( 1986-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韩国政府意识到单一经济体的脆弱与单薄,开始重视多经济体共同发展,其中包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第二阶段,文化立国阶段(1998-2003年)。1998年,韩国正式将“文化立国”确立为重要国家战略之一,并树立了将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文化大国的目标。

第三阶段,文化强国阶段(2003-2008年)。韩国进一步出台一系列详细的保护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细则,加大对文化贸易出口的扶持力度。

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韩国各行各业均遭受重创,文化产业在其中被冲击最小,因此被越来越重视,逐渐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韩国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影视、音乐、广播、游戏、动漫等在内的17个类别,因为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韩国文化产业产值以超过全国GDP 65%的比例達到650亿美元,其中游戏、动漫、音乐、影视等主要产业部门产值占整个文化产业60%以上,不但成为韩国整个行业的核心,且增长率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在韩国所有输出的文化产品中,游戏产业尤为耀眼,其市场产值约为50亿美元,占全球游戏市场的58%,其游戏生产大国的称号也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2.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开始时间同韩国差不多,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初步建立并探索文化产业。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外国通俗流行文化渐渐涌入中国,本国的文化也借此复苏,但总体上影响甚微。

第二阶段(1992-2001年):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1992年,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距离国际水平还相差甚远。

第三阶段(2002-2016年):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为我国的文化复兴道路指明了方向,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向世人展现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我国近十年来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2年,由于新分类法的出台,我们对上一年的数据进行了统一口径修订,将2011年的法人单位增加值改为15516亿元,占GDP之比改为348%。这样,到了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较上一年继续上涨,占GDP的比重提高了029个百分点,增加值现价增长了165%,与同期GDP现价增速相比高出68个百分点;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根据《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2012)》统计,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仅为1439亿美元,不足贸易总额的1%,且输出引进比仍高达1∶3,存在巨大的逆差。到了2012年,逆差现象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具体数据见表1。

产品种类出口金额(万美元)进口金额(万美元)差额进口占出口比例

一、图书、报纸、期刊7282.5830121.65-22839.074.14

(一)图书6582.7813707.99-7125.212.08endprint

(二)报纸57.062293.63-2236.5740.20

(三)期刊642.7414120.03-13477.2921.97

二、音像、电子2191.516685.95-14494.457.61

(一)录音出版物15.59103.73-88.146.65

(二)激光唱片15.52103.73-88.216.68

(三)电子出版物98.86106.73-7.871.08

(四)录像出版物135.9342.3793.560.31

由上表绘制图如下:

由上图表可以看出,2012年,我国虽然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量有所上升,但是对文化产品的进口需求依然很大,过度依赖国外进口,贸易逆差严重。

单从2012年看来,中国对韩国在文化产品贸易方面也是存在巨大的逆差。尤其是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竟高达429%,而软件和电视节目两种产品也是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出口模式上也仍以低端的劳务输出为主,并且贸易逆差依然巨大,对文化产业的态度不能仅局限于国内,也不能只看短期的经济效益,要用长远的眼光,不断坚持努力,追平甚至赶超世界水平。

3中国文化产业贸易发展现存问题

3.1缺乏高质量的文化人才

人才,无论何时都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富有创意的行业,人才更是尤为可贵。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而这些竞争归根结底都要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在这方面我国做得远远不够,没有做到专门化,指向也不明确,高学历人才大多聚集在其他领域,文化方面相比之下甚少人会去选择,致使人才流失严重。我们应该多向韩国学习,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文化产业的辉煌进步做好准备基础。

3.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中国的发展重心仍在经济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虽有较大提升,但相较其他发达国家略显不足,尤其是文化贸易方面,进口多、出口少,对出口企业的政策优惠力度太小,且审批过程繁琐,不足以调动出口企业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在文化贸易上起步较晚,没有进入规则决定者的圈子,屡屡在贸易争端中吃亏碰壁,且对国际相关法律不了解,贸易争端只能依据WTO的相关规定,来自本国的法律援助太少。因此,政府必须认识到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加大对文化贸易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文化产业制度,并督促、监督其贯彻实施,这样我国的文化企业才能在国家强有力地依靠下大胆有力的走出去。

3.3缺乏创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文化产业说到底就是创意服务产业,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我国在这方面亟待加强,可能是由于经验太少,需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产品,但如果单纯的将借鉴变成拿来主义,未免难以让人信服。近几年我国也确实引进了不少国外优秀节目,如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running man 等,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而同时不免招来抄袭的诟病。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一定要加强创新,增加原创,减小对国外进口文化的依赖程度,培养创新人才,做大创新企业,扶持原创项目,争取有一天我们的节目、我们的影视资源成为国外竞相模仿的对象。

3.4国际营销环节薄弱

中国也曾出品非常优秀的电视节目,如《还珠格格》《雍正王朝》等等,但是为什么没有像韩国的韩流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华流”,一大部分的原因在于中国没有像韩国一样的营销策略。这些优秀电视剧没能被好好地传播出去。

4中国文化产业贸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中国是一个文化贸易大国,进出口上整体呈现顺差状态,但我国却不是一个文化贸易大国,因为我国的贸易进出口到目前为止仍依靠的是低附加值、低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产品少之又少,且出口结构单一,多为可复制的加工型文化产品,贸易结构极其不稳定,随时都有被取代的危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政策、资金、制度和人才等几个方面,我们要重点突破这些障碍,全方位打造文化贸易强国的良好氛围,为我国的文化事业走向全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4.1加快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资源大国,人力是相当充足的,但人力不等于人才,人才是指专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一群人,是需要培养的,而我国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创意产业,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注重人的专门化训练,既要了解整个文化行业的制作流程,又能娴熟操作商业经营策略,是将我国独特文化资源與国内国际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此背景下,国家首先要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兴建专业学校,培养对口精英,其次企业注重学用并重,多给予新人机会,让没有经验的新手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最终逐渐成长为有创造力、有创新性的文化大使。

4.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一项事业要想发展必然离不开资本的驱动,有了人才储备,还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文化行业才能一步步进行下去。目前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资本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对文化产业的事业费投入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不足1%,资金的匮乏也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应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扩大对文化产业的资本投入,拉动整个文化行业不断发展。同时企业也要发挥自身力量,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扶持,通过出产优良的文化产品吸引社会资本等多种外部资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走向世界,争取核心文化的贸易顺差,形成资本增加、产品优良的良好循环。

4.3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文化竞争力

目前,我国文化贸易的产品结构极不合理,出口中主要以低附加值、低竞争力的货物贸易为主,蕴含创造力的服务贸易占比甚小,核心文化产品更是几乎没有。因此,要想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改善不合理贸易结构,优化国内文化产业结构。政府首当其冲应该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已有的文化货物产品优势,带动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出版印刷业、音像电子业、影视业等重点文化产业的改革力度,打造属于中国特色的核心文化产品,提升国际竞争力。企业方面也要进行文化产业的结构升级,果断摒弃重复性的文化产品加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重视原创,在行业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共同促进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

4.4完善文化产业法律保护制度,保护原创知识产权

我国的产业发展中抄袭问题一直被人诟病,山寨产品不仅充斥着整个市场,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更大大损害了原创者的经济利益,侵害其知识产权。文化产业由于行业壁垒不高,模式很容易被模仿,而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不是非常完善,在很多方面不能完全制止山寨与抄袭,使得原创作者创作积极性被打击,进而失去创新动力,阻碍我国核心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学习韩国,不仅要扶持文化产业,出台相关政策,更要将政策细化到方方面面,并且保证其贯彻实施,严厉打击抄袭等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为打造我国核心文化产业筑好法律的外墙。同时企业之间也可以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相互监督,相互规范,对于违反行业规范的企业实施终身禁入措施,最大程度的保护知识产权,为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穆宝江.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李丹丹.韩国文化产业贸易成功经验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3.

[3]胡英华.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2008.

[4]王力力.中韩文化产业比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

[5]权贤珍.中韩文化产业现状比较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韩未来发展文化产业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工业集中与废弃物排放的关系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文化产业
中韩FTA框架下贸易便利化的若干思考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