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选择研究

2017-09-13 17:09衣玉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

衣玉梅

摘要: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生发出新的活力并体现其当代价值。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人才和栋梁,关乎着国家日后的发展。如何通过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科学判定传统文化作用及其当代价值

(一)文化植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思想

传统是指在一定时空中存续和发展的族群,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通过协商、合作构成命运统一体,在共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础上逐渐产生的共同文化形态、社会心理、价值追求和思想行为方式的总和。 “一定的文化当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对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发挥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二)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多元化体现

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趋于多元化,部分人立足于自身价值观,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否定。另外一部分人因为商业利益,或由于对传统文化的负面因素理解的不清楚,进而大力提倡“国学热”。以上两种矫枉过正的行为对于社会而言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冲击。这两种极端的舆论经由新、老媒体不断传播、发酵,使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三)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动态体现

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是开放包容的,它既包含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也应该包括积极进取的革命文化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二、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并对其生命力的高度自信。

(一)大学生现实压力的紧迫性与优秀传统文化给养的断裂

伴随着大学生活,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遇到挫折与挑战,以及迈入人生战场的压力,对就业及生活优势资源的渴望导致一部分人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笔者对所任职的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在反馈中,对于自己所学的中文专业,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的人占了80.7%,但其中有63.8%的人虽然喜欢,但是觉得“前途不明朗”,对所学专业感到“后悔”和“混日子”的也达到了11.1%的比例。当他们遇到自身无法应对的挑战时,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将挑战失败归于内因,认为是自己“不中用”“没能力”,自信心严重缺失,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将挑战失败归于外因,导致对国家、对社会、对文化失去信心,产生动摇。

(二)高等教育重视不够,传统文化教育缺乏资源与平台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与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就连高校校园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及其他选修课程的现状也不尽如人意,其他针对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也不多,某种程度上,学生从文学、文字、文化载体上获得的传统文化传承还不及高中阶段。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 以及文化和价值观选择的多元化,一些大学生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向,一味盲目地推崇西方文化和其他异质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三)新媒体时代, 多元文化激荡冲击下的传统文化不自信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获得信息的渠道。当社会上出现热点突发事件的时候,大学生往往第一时间看到的是被反复放大的信息。从而导致对不良现象关注更多,从而产生对自身自信意识的冲击与破坏。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类型的文化在不同程度的交流传播,这些都给本土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力。

三、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载体,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路径,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更多考虑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现实作用,坚持文化自信,以期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让青年大学生成为有自信有担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结合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2016年6月,黑龙江大学成立了国学院,形成完整的国学教学体系,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在弘扬和传播过程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2017年,全国多所学校课程中,都增加了“国学”有关的专业学科,将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体系,在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做到不突兀、不形式化、讲求实效,在非负担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行为方式。

(二)让思政工作者成为推动树立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观的动力源泉

目前,大学生在文化信心方面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不清楚,对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认识不透。针对这个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了解在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搭建优秀的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开展各种各样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实践

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使这些传统节目焕发生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学习学校的历史,在校史的讲授中发挥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可以发挥学校文化资源集中的优势,组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名胜古迹、遗址等,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结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举办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可以开展极具中华特色的社团文化活动,通过这些社团带动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间接感受传統文化的魅力。此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政治课、文化通识课、学术讲座、学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来。

(四)充分发挥新老媒体的传播作用,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现今信息社会条件下,我们要学会利用网络新媒体,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创新宣传形式,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符合时代特点,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已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创建高水准、有内涵的中华传统文化网站;在校园网开辟传统文化栏目,通过微信平台建设,将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发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充分利用学校优厚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人文传统,开设“名家讲坛”选修课程,并录制上传,使之网络化。

(五)以解决学生在具体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着力点

大学生产生对文化与生活的不自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生活现实与理想状态有所差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坚决地负起责任,做好学生工作。比如,在入学的时候开设入学教育课,让新生了解本专业,并且及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而难以解决的,要及时予以帮扶和解决,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要及时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释和引导。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这一点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是先行者,又是践行者,要时刻坚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些的理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引路者和指南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为祖国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晓轩.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8).

[2]张利明.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述论[J].社会科学研究,2016,(6).

[3]李艺英.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4).

[4]陈先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1997,(2).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