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和校企之间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9-13 11:15吴苏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吴苏云

摘 要:首先介绍了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的案例,其次对学校和旅游管理系与御温泉和华发喜来登酒店之间的合作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91

1 引言

校企合作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过去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大多以资源交易为主,企业关心是否能从大学获得技术解决方案,大学则关心是否能从企业拿到科研经费,合作层次停留在某一个项目或技术开发上,忽视了通过合作提升组织能力,不利于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而且之前推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大多缺乏创新机制,没有契合地区和行业的特点来制定其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

2 案例分析

2.1 学校介绍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吉林大学和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按照“新模式新机制”合作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现设18个教学单位,47个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7万余人。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全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步构建现代大学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国内一流独立学院。

旅游管理系设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现有本科生1800多人。拥有专职教师26名,兼职教师18名, 95%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旅游系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培养理念,大胆进行运行机制、教学模式、管理方式、国际合作及一系列内涵式协同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办学以来收到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2.2 校地合作案例——珠海御温泉度假村分析

御温泉作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其“御式服务”、“人本管理”受到业界的广泛肯定,也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标杆企业。它是一个集五星会所、四星度假酒店、温泉主题公园和太医养生院、娱乐夜总会和大型会务宴会等综合的区域性规模旅游酒店景区酒店,良好的硬件设施可以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多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需要;便于学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御温泉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同处珠海,与御温泉集团合作就是结合珠海本地的优势产业——温泉产业,尤其御温泉作为我国温泉旅游业界的标杆性企业,制定了我国首部温泉行业的地方标准,为温泉行业的标准化做出了贡献。合作便于结合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高校与自身所在区域内的重点企业共建产业、行业研发中心和研发基地,促进资源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放。

我院在2005年就与御温泉签订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协议,其核心内容在于校企双方发挥自身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机会,方便我系学生经常性的开展短期以及长期实践教学活动,也便于学生经常性开展调研和企业项目研究工作。双方经过7年多来的实践教学状况,总结出了实践——理论——实践合作办学模式,实践——理论——实践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充分体现出校地合作的巨大作用,为旅游管理系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1 实践——理论

御温泉的总经理吴江徽先生从2006年至今(2012)已经连续6个学年在我系开设《度假地与温泉管理运营管理》课程,全部课程亲力亲为,作为业界精英、实体企业运营一线的高层管理者,其视野、知识和经验对于培养、教育学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丰富和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和储存了大量潜在的管理人才。除此以外,我系每年均聘请御温泉国际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讲座、座谈、现场演示等形式补充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实操技能。

2.2.2 理论——实践

理论知识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并指导实践,五年来我系累计派出毕业实习生(6~10个月)60余人次,短期实习生(周末、黄金周、寒暑假期)每年百余人次到御温泉实习,其中20余人次先后在御温泉就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实习过程即成为了该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并在随后的一两年时间内晋升为部门经理、总经理助理等中高层管理者,比较迅速地完成了从莘莘学子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体现出理论教学对于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同时,御温泉亦依托我系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对其员工进行了多次培训,以及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管理咨询与诊断,这些都反映着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与反馈作用。

2.2.3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升华

在温泉旅游领域,双方均在各自的方向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积累,并通过合作将相互的成果进一步地升华。目前旅游管理系已与御温泉国际合作编撰了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第一套完整的温泉旅游高等教材。首批三本专业教材《温泉旅游研究导论》、《温泉旅游管理实务》和《温泉设备设施管理》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该系列教材填补我国旅游管理学科教材体系的一项空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響。第二套教材《温泉旅游英语》、《温泉旅游:理论、实践与案例》也已完成初稿,计划修改后可于今年出版。

此外,御温泉国际作为温泉旅游业界的标杆性企业,制定了我国首部温泉行业的地方标准,为温泉行业的标准化做出了贡献,旅游管理系的教师亦参与其中。

2.3 校企合作案例——珠海华发喜来登酒店分析

在酒店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的当下,酒店发掘人才成为了关键,由此,无论是酒店本身或酒店管理高校都有深思。依托高校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可以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和地域优势。这些都推动了酒店与高校的合作办学,培养酒店人才。本文选取的就是酒店行业内属于标杆企业的喜达屋集团旗下的喜来登和瑞吉酒店。本选题研究,是为了在校企合作下,能让高校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培养,更丰富的资源学习,更清晰的酒店服务理念与扎实的服务技能,从而为合作的酒店甚至整个酒店业输送高质量酒店管理人才,建立相对完善的校企合作体系。endprint

2015年3月,吉林大學珠海学院旅游管理系与珠海华发喜来登酒店建立合作关系,签订相关协议,设立“华发喜来登班”。双方将在人才培养、酒店员工培训、管理咨询、项目研发、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培养酒店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企业参与大学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早期课程教育,增进学生对酒店的早期认知和忠诚度。发展并培养有潜力的酒店管理培训生,使学生能够尽早熟悉了解酒店,同时把学生纳入到喜达屋集团的人才培训体系,为每位学生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

“华发喜来登班”的创立,突破传统的冠名班模式,企业积极的参与加入其中,主导学生教学、课程设计、制定实操环节、主导学生考核和成绩以及奖学金制度等。打破了以前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使校企合作的规模层次更加深入和提高,不仅仅局限在实习就业的合作上,而且与学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新模式,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输送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与学院在就业招聘、产品设计、成果转让、技术培训等方面更广泛的合作。希望这种流动,既能够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也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人才资源,从而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局面。

3 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于与御温泉集团和华发喜来登酒店和合作过程中,的确给学生提供了不少机会,如经济和学习培训上有了更优的给予。整体而言,是满足了校企合作的条件,即能够提供实践的机会,而酒店业得到了一定时期的人力资源。可从对酒店人才培养的角度去思考,培养的效果不佳,价值不高,只从表面满足双方的利益,则没有着重在制定培养应用型酒店人才的方案,没有灵活地针对市场的需要,结合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问题来更具目标性地去制定合作培养事项,只是停留在满足各方微妙利益形式上的校企合作。

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在课程设置方面问题较大,主要是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

缺乏针对性表现为没有根据市场的需要去创新和调整课程设置的内容、方式和课时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如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科目是提高了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但对于酒店来说,在有选择的前提下,肯定会优先为酒店会计、财务等岗位优先选择对应专业的人才,再则现今是大学生满地走的年代,更甚至该院旅游系设置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只涉及一些相当基础相当表面的知识。

而缺乏应用性则主要归根为设置的实践课程课时太少,没能让学生熟练和掌握实践性技巧和提高动手能力。如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和前厅管理三大一线部门的教学模块的课程设置中,理论知识教学占据90%的课时,但都是纸上谈兵。所谓“一线”,就是直接面客的工作,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要足够地熟练实操才能让客人满意甚至喜出望外。特别提及前厅实践的教学,对于opera系统的应用熟练程度可以直接作为评价一个前台服务员的实践能力的标准。可是据笔者了解酒店管理高校中拥有opera系统实操教学的凤毛麟角。所以该院酒店管理设置实践课程的课时太少确实是一个问题。

4 今后的设想

首先,校企合作下酒店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拟好具体的细节计划来有效率地强化实操能力。

其次,学校与酒店应联合设置合理和科学的课程,充分利用学校与酒店的资源,使资源有价值,培训有效率。

最后,学校应大胆放开教学思路,探讨真正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让学生与酒店的互动以及实践机会更多,以传统的培养方式为镜,创新更多培养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强。学校需要坚持育人为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既重视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培养,又重视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双方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吴雷.“技术与资本”结合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研究[J].情报杂志,2012.

[3]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