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成就小小“福尔摩斯”

2017-09-13 03:59林宏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7年9期
关键词:跳蚤福尔摩斯蚯蚓

经常在妈妈群为大家推荐绘本,虽然看上去不过是一本书,但对于我来说,却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每一本绘本都可能对一个孩子,或者很多孩子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我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都充满正能量,直到有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天,已经上小学的女儿兴冲冲地拿着《蚯蚓的日记》跑过来问我:“妈妈,这里的医生都说蚯蚓没有牙齿,但你看这张蚯蚓为什么还有牙齿?是不是画错了?”我的第一反应是,她又开始“复习”了?第二反应是,这细节的反射弧是不是有点长?

说到细节,瞬间蹦入脑海的一句话,当然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往大了说,关系到人生的逆顺,往小了说,就拿亲子绘本阅读这件事来看,细节会特别物超所值。为什么?

凑巧看到著名亲子阅读推广人《我家的亲子阅读课》的作者罗巨浪老师的一句话:“了解绘本阅读的父母总是谦逊的,而不了解的常常夸张地嗤之以鼻,而后者往往多于前者。”那么,如果我告诉大家,当你带着孩子去深挖绘本细节的时候,这本书的价值才会最大化,并不是买了几十个字,有可能买到了一个新的创意,无意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细节敏锐感的小小“福尔摩斯”,慢慢地,是不是前者会慢慢多于后者呢?

请相信,细节让孩子走进向往的秘密世界

绘本是给有方向感的人看的,从头到尾,它都是一张到处隐藏着细节的“神秘地图”,如果说平铺直叙地读书是清粥小菜的话,那么带着挖掘细节的心情去看绘本,就如同走进一家品类丰富的自助餐厅,所见都是惊喜,所感都有营养,从亲子阅读中读出五味营养,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开头提到的那本《蚯蚓的日记》,其主要文字内容是蚯蚓写的日记,但最最有趣的并不是这些,而是那些出现在环衬中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还有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和教师的评语,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长记录,虽然还没有开始读故事,但已经被这些可爱的画面给吸引住了。特别是有一张蚯蚓爸爸妈妈结婚的照片,女儿看了之后竟然和小蚯蚓一样,捂着嘴,嗤嗤地笑着说“恶心”。

细节都藏在哪里?除了画里,还在生活中!

当我们拿到绘本的那一刻起,细节就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不仅仅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力,同时考验的是我们用心程度和对绘本深究的态度。

非主角的主角式带领,“细节控”初体验

有的绘本从封面开始就在“引诱”孩子主动去翻页,外研社“聪明豆”系列中的一本书《强强和盗盗》,讲述的是两只无所事是的狗为了生活想偷邻居的钱,为了偷钱,还做了一大桌各种各样的蛋糕给邻居,后来在大家的支持下,他们开了一家蛋糕店的故事。

从封面开始,眼尖的孩子就会发现,有一只小蜘蛛贯穿于整本书中,于是,这本故事有了一个附加的环节,就是孩子有了翻页的欲望,随着这个故事的进行,去看看蜘蛛在做什么。很不起眼,但却起到了带动兴趣的作用。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一本非常著名的绘本《打嗑睡的房子》,在这本书里,语言像是推推乐一样,一层一层递进上去,让孩子越听越兴奋。

更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在这本书里出现了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跳蚤,从始至终跳在页面里,等着孩子去发现,但当床被压垮的时候,跳蚤竟然不见了,这可把孩子们急坏了!其实作者伍德夫妇真的是忘了画,结果当年却引发了很大的轰动,后来作者有没有把跳蚤加上去呢?有兴趣的可以去买一本找找看。

充满动感的镜头变化,“细节控”的进阶课

经典绘本的意义在于会打破静态阅读的状态,让孩子在脑筋活跃、眼神翻飞中,去捕捉细节带来的快感。

不是靠角色去引领故事,也无需语言的描述,甚至是无字书,只通过一些动感的设计、类似多角度镜头的立体变化,就能够让孩子随着情节开始阅读之旅。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卫·威斯纳特别著名的《疯狂星期二》,也被很多妈妈称为最头疼、不会讲的绘本之一,全文只有三句话,却是“凯迪克大奖”的获得者,价值在哪里?

没有文字,才更考验图画细节内涵對孩子的影响。

如果仅仅是一群青蛙在天上飞,也许不出两页,孩子就已经厌烦了。所以间接导引,细节的不断出现,能让孩子从中找到心跳与起伏。被青蛙飞行团吓得缩头的乌龟、举着三明治张着嘴瞪大眼看着窗外的男人、紧张得弓着身子的猫咪、被追赶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大黄狗……随着“镜头”上下起伏,所有细节让孩子们兴奋起来,甚至会尖叫着问:“青蛙到底要飞向哪里!”

似乎没有什么主题,天亮了,一切都恢复平静,但满地的荷叶、面对媒体的三明治男人、沉思的警探,还有两朵大青蛙云朵(你发现了吗?)所有的细节都预示着,这里确实发生了什么。

如果将这些间接的导引都编到一出剧中,还是表面的三句话吗?真的会如同说书一般,随着情节起伏,带着孩子和青蛙一起飞,去感受每一个细节角色的情绪变化。

读懂细节传递的信息,养成“细节控”的习惯

绘本依靠图画而生,图画传递出的不仅仅是情景,还有情景底层的深意,不是只有大人会有共鸣,孩子同样会在图画思考的习惯养成中,找到知己。

图画细节需要强大的观察力,这是在长期阅读指导中逐渐养成的,喜欢观察细节的孩子注定不会懒惰,不仅仅是看书,还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用画面细节唤起意念,这才是“细节控”真正养成的关键。

《森林大熊》是我和女儿都很喜欢的一本书,当董事长要证明“熊不是熊”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张沙发下面的熊皮,同类啊!明明自己就是熊啊!但当它被拉到动物园,站在笼子外面和同类对视时,当它被拉到马戏团,坐在观众席上看同类表演时,他迷茫了,乖乖地穿上了工作制服,一系列细节把熊变成了人——刮胡子、穿制服、打卡、操作机器……

女儿总是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对着那头熊说:“你是熊啊,怎么这么笨!要相信自己啊!”可是在生活中,不是自己相信就可以的,不是经常会有“请证明你是你”这样荒谬的事情发生吗?

所以绘本就是在这样荒谬的合理化和细节中,带着孩子一起感受故事的精彩,也慢慢去体会生活的平实。

“细节控”的养成,4步骤不能忘

每次听到绘本大家精读后,我都会很惭愧自己没有注意到这个或那个细节,但千万不要有“连大人都没有注意到,孩子怎么可能会看到”这样轻视的想法,孩子对于细节的琢磨也许远比我们想的要精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导游”工作,4步骤,将孩子引上正轨,然后就随小小“福尔摩斯”自由发挥吧。

1.一定要预习——绘本不简单,至少它们都是世界大家的经典作品,并非幼稚的幼儿小画报,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配合一些绘本领域的专业书籍,将细节挖出来,以便在真正给孩子阅读时,有目的地进行引导。自己先去看看《疯狂星期二》最后那两朵白云是不是真的像两只青蛙?

2.一起去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角,孩子也是一样,在一起看书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惊喜,小小的眼睛发现了大大的细节,这个时候的成就感,一定要好好记录下来。

3.一起来讨论——讨论非提问,要有共同的兴趣点。可以聊聊为什么熊的同伴都不认为它是熊呢?青蛙到底要飞到哪里去呢?你觉得下周二还有什么动物可以飞?

4.一起去延展——这一部分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可以慢慢转到看图说话或者创意写作上。一起写写那只不让别人安心睡觉的小跳蚤后来去了哪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细节的发现有如发现新大陆一般,是带着小激动的,这种激动越来越多,就会让孩子的成就感随之变大,慢慢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中的“细节控”,观察力的增强,是学习、生活充满情商的基础所在哦!

作者简介:(图片在共享中)

林宏,7岁小女孩的妈妈,亲子阅读推广人,“千日千绘”亲子共读理念倡导者,飞象星空儿童戏剧联盟联合创始人,倡导每天半小时亲子阅读时间,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endprint

猜你喜欢
跳蚤福尔摩斯蚯蚓
我不是跳蚤侠
跳蚤
跳蚤
“害羞”的小蚯蚓
听妈妈打电话都听成福尔摩斯了
挖蚯蚓
挖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