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与临床价值评析

2017-09-14 10:45芸,王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缺血性住院康复

方 芸,王 莉*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病房,江苏 扬州 22500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与临床价值评析

方 芸,王 莉*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病房,江苏 扬州 225000)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结果 B组康复效果高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B组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其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及早给予康复护理,以预防后遗症,本研究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与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7.14±2.13)岁。A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7.34±2.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语言、吞咽、肢体功能、心理康复和日常能力康复护理等,并在发病24 h后早期开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

显效:神经功能改善45%以上,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可自理;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恢复,肢体功能改善,生活需他人协助;无效:未达到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吕+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康复效果

B组康复效果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

2.2 干预前后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

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B组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优于A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IHSS评分 BI指数 QOL评分 FMA评分B组 干预前 15.46±4.24 54.25±5.14 59.45±4.72 62.29±1.72干预后 8.13±0.38#* 78.01±7.29#* 87.01±6.21#* 82.13±3.26#* A组 干预前 15.25±4.25 54.46±5.26 59.44±4.76 62.17±1.16干预后 11.63±2.13# 67.28±5.35# 65.46±5.59# 72.92±1.12#

2.3 平均住院时间

B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n 平均住院时间A组 30 19.30±2.24 B组 30 15.51±1.24 t 8.284 P 0.000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内容主要有:(1)早期语言康复。根据患者语言习惯指导其进行锻炼,从单音节-词语-句子过渡,鼓励患者记住自己和亲人名字、家庭住址等并鼓励其复述。(2)吞咽功能训练。给予患者鼻饲护理,并加强口腔和胃管护理,根据患者康复情况早期拔管,并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进行鼓腮、调节进食体位等训练[4]。(3)肢体训练。指导患者先利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进行肩关节和肘关节被动训练,并辅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训练、站立、平衡和行走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注意循序渐进。(4)心理康复。康复护理全程需关注患者心态,并及时疏导和排除其不良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对康复训练产生的负面影响,告知患者积极心态对加速康复进程的作用。

(5)日常能力训练。在上述康复训练的同时注重患者进食、穿衣、漱口等日常能力训练,使其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减轻依赖感和提升价值感[5-6]。

本次研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显示,B组康复效果高于A组(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B组NIHSS评分、BI指数、QOL评分、FMA评分优于A组(P<0.05)。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其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阮传亮.苏稼夫老中医学术思想及通咽利窍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电生理评价[D].上海中医药大学,2011.

[2] 邓素玲,刘连娣.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1(7):168-169.

[3] 袁梦郎,杨 拯,呙金海,等.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67-470.

[4] 李佩芳,潘银星,王 颖,等.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1-5.

[5] 夏文广,郑婵娟,朱遂强,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5):614-619.

[6] 王珊珊,白田雨,刘 敏,等.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2):129-131.

本文编辑:张 钰

R743.3

B

ISSN.2096-2479.2017.27.12.02

方 芸(1980-),女,江苏扬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缺血性脑卒中护理

王 莉(1975-),女,江苏扬州人,本科

猜你喜欢
缺血性住院康复
妈妈住院了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