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2017-09-14 10:4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心衰入院状态

杨 静

(沭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宿迁 223600)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杨 静

(沭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宿迁 223600)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入院期间采用心理干预手段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水平。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观察周期为2个月。结果 根据心胸内科患者护理水平评分标准对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焦虑(SAS)、抑郁(SDS)等不良状态进行评分,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后,其焦虑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期间的心理状态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老年慢性心衰;心理干预;影响

慢性心衰(CHF)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脏类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或收缩功能缺失而造成的心率衰竭症状[1]。通过临床研究,患者年龄与慢性心衰发病率具有直接关系,当患者年龄(72±3.5)岁时,发病率较高,随年龄增加症状逐渐加重,发病患者需要入院进行观察治疗,同时辅以药物进行长期治疗,对老年患者情绪状况,生活质量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我院心胸内科于2015年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通过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4~83岁,平均年龄(76.3±5.7)岁;对照组男1 6例,女1 4,年龄66~8 2岁,平均年龄(75.4±5.2)岁。两组患者在入院诊断中,病情符合CHF基本病情特征,根据国际心脏病协会对心脏功能进行评级,表现为II~III级,所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病史,意识清晰,能够正常交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持续给药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观察组患者在服药和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1.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患者解释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以及发病过程,对慢性心衰的发病病程变化、治疗方法以及日常防治方法进行普及,并指导老年患者做好日常保健;2.耐心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倾听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基本症状表现,并对发病症状进行解答,并结合当前的治疗水平向患者讲解治疗经过,结合具体成功病案鼓励患者,使患者消除对于患病的焦虑和恐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3.加强患者入院基本保健方法的培训,如深呼吸的基本法方法,如何通过深呼吸来调整情绪,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形式放松自己,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的整洁与通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入院治疗环境;4.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引导患者家属开导患者,常与患者聊天、谈心等,减少老年患者心中的孤独感,同时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过程。

1.3 观察指标

根据《国际心脏病护理指南》[2]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情绪护理进行量化分级,通过焦虑(SAS)、抑郁(SD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通过药物治疗后,对患者睡眠指数[3]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含: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等基本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焦虑(SAS)与抑郁(SDS)评价量表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S A S)与抑郁(SDS)评分进行总结评价,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入院接受护理后,其心理状态具有显著改善,通过护理后观察组SAS评价分数(34.2±6.6)与对照组SAS评分(42.5±7.3)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SDS评价(31.7±5.2)与对照组SDS评价(47.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焦虑(SAS)与抑郁(SDS)评价量表比较(±s,分)

表1 焦虑(SAS)与抑郁(SDS)评价量表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5.2±7.8 34.2±6.6 56.7±8.4 31.7±5.2对照组 30 56.1±7.3 42.5±7.3 55.9±8.5 47.1±6.6 p 0.603 0.221 0.692 0.114

2.2 两组患者睡眠相关指数对比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相关睡眠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项睡眠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指标评价与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指标评价与对比(±s,分)

组别 n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观察组 30 1.33±0.53 1.25±0.72 0.51±0.26 0.98±0.43对照组 30 1.82±0.60 1.91±1.23 0.31±0.28 1.27±0.56 P 0.135 0.336 0.172 0.269

3 讨 论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器官工作能力衰减,从而导致慢性心衰等病症高发,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考虑到老年人恢复能力较弱,因而大多选择保守治疗,而随着老年患者的年龄不断增加,慢性心衰症状不断加重,病痛带来的心理与精神负担不断折磨着患者,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放弃治疗[4]。我院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与护理方法,结合老年换心理水平,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必要指导,能够充分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老年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并减轻其心理痛苦。

[1] 李晓蓉.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6,(10):169-170.

[2] 陈 光.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01):266-267.

[3] 靳建玉.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1):549-550.

[4] 郑晓风.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2011,(07):1378-1379.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7.42.02

猜你喜欢
心衰入院状态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