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体位摆放对后期功能康复的影响观察

2017-09-14 10:45周贤良夏正国孔维昌童纪文徐庆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支具屈曲肌腱

周贤良,夏正国,孔维昌,童纪文*,徐庆连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烧伤科,安徽 合肥 230022)

烧伤后体位摆放对后期功能康复的影响观察

周贤良1,夏正国2,孔维昌1,童纪文1*,徐庆连1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烧伤科,安徽 合肥 230022)

目的 观察正确、合适的体位摆放对烧伤患者后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40例有跨关节深Ⅱ°及以上,无神经、肌腱、骨骼损伤的烧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在相同的治疗下,观察组在休克期后即实施正确、合适的体位摆放,对照组舒适体位。在两组患者创面愈合后对后期的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20例患者在烧伤早期通过正确、合理的体位摆放,在创面愈合后进行评定时,大关节如肘、膝、踝关节,通过简单的功能锻炼即可恢复基本的功能,小关节,如MP、PIP、DIP则能维持基本正常形态,为后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照组则功能较差,瘢痕有挛缩。结论 跨关节深Ⅱ°及以上烧伤后,住院及制动时间较长,易造成肌肉、肌腱及神经的萎缩和关节损伤[1],以及烧伤后瘢痕的挛缩可使关节畸形,对功能的恢复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烧伤患者休息时,采用的体位多需要放松躯干,如内收、屈曲肢体,但受到此种体位的影响,加之瘢痕因素的存在,虽然提升肢体挛缩患者休息的舒适程度,却也会提升肢体挛缩的发生几率,而正确、合理的体位摆放,能有效地缓解神经、肌肉、肌腱的萎缩,对抗瘢痕造成的关节畸形,为患者后期康复,重新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位摆放;烧伤;功能康复;影响

患者烧伤后,特别是深Ⅱ°及以上烧伤大多会因创面、手术植皮等原因而持续制动导致肌肉、肌腱及神经的萎缩和关节损伤[1]。而长期的瘢痕挛缩又会影响到肌肉、骨骼、神经等组织的功能[2-3],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严重。因此烧伤后早期就对患者实施真确、合适的体位摆放,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缓解神经、肌肉、肌腱的萎缩,对抗瘢痕造成的关节畸形,为患者后期康复,从新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深Ⅱ°及以上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烧伤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烧伤患者为观察组,各20例,入选标准:(1)符合深Ⅱ°及以上烧伤的诊断标准,烧伤后48 h内入住本科。(2)年龄16~60岁。排除标准:有认知精神障碍,有与烧伤无关的其他原发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头部烧伤

若患者伴有休克症状,要适当抬高患者的头部与下肢,使体位形成“V”字形,下肢给予30°~45°抬高后,相当于自体输血超过500 mL,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输液时气栓的发生风险;头部给予15°~30°抬高后,有利于患者呼吸的顺利开展,并促进体位性血管舒缩反射恢复正常,有益于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提高患者的的舒适程度,便于护理的开展。度过休克期后,若烧伤也存在于头面部,要抬高头部,30°左右即可,有助于消除头面部的肿胀。头抬高位需保持1周,之后改为平卧位。

1.2.2 颈部烧伤

烧伤部位为颈前时,去除枕头,是患者头部后仰,并保持,可将长枕头放置在患者颈部,形成头后仰位,避免挛缩现象出现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若烧伤部位为颈后,枕头适当调整,保证略微前屈颈部,预防颈挛缩;烧伤部位为颈两侧时,颈部要保持为中立位。

1.2.3 腋、肘、胸、背、胸壁及上臂烧伤

要充分外展上肢,避免创面粘连、瘢痕挛缩发生于上臂、腋部、侧胸壁,不过烧伤部位为肘部时,而且烧伤上肢屈侧或烧伤存在环形,要伸直肘关节。如果烧伤主要为伸侧,通常需屈曲肘关节,保持在70°~90°,并保持前臂处于中立位。

1.2.4 手部烧伤

手部存在较多的小关节,活动强度大。患者烧伤后,受到疼痛影响,会屈曲腕关节及指间关节,并内收拇指。烧手背时,应将腕关节置于掌屈位;烧伤手掌或环形烧伤手掌时,腕关节应主要背屈;烧伤全手后,微微背屈肘关节,治疗若需要包扎,利用纱布隔离开各个指蹼,避免粘连的发生,屈曲掌指关节,约为50°~70°,伸直指间关节,拇指摆放为外展对掌位并保持,必要时,利用夹板固定。

1.2.5 臀、会阴及下肢烧伤

烧伤臀部及会阴部时,应伸直髋部并保持,充分外展双下肢。烧伤下肢时,若仅烧伤前侧,微屈膝部,10°~20°即可,或垫高膝关节后部,微屈膝部;若烧伤膝关节后,保持伸直体位,必要时,采用夹板固定;若烧伤小腿并伴有踝部,保证膝关节处于中立位,患者如果丧失控制能力,可将枕芯放置在床位,起支垫患者脚的作用,让患者脚蹬支垫,尽量中立膝关节,预防缩短跟腱,避免形成足下垂,见表1。

1.2.6 体位变换

体位变换不仅在患者卧床期需要,对于伴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坐位的体位变换也是不容忽视的。改变体位后,不仅有利于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发生关节挛缩,还有利于降低压疮、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周围循环改善。不同的关节可在特定的体位下出现挛缩,了解各关节挛缩好发的体位有助于重点预防。各关节易出现挛缩的体位如下。

表1 抗挛缩畸形体位表[4]

肩关节 半脱位和内收、内旋。

肘关节 屈曲或伸展。

腕关节 掌屈、尺偏。

掌指关节 伸展。

髋关节 屈曲、外旋。

膝关节 屈曲或伸展。

踝关节 跖屈、内翻。

1.2.7 低温塑形板的使用

为了对抗创面的收缩,正确体位的保持常常需要借助于支具[5]。支具是早期控制瘢痕挛缩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小关节,如手指关节。其包括静态支具和动态支具。选择手支具类型时,除了要以具体的治疗阶段为依据外,还需要参照相关因素,如患者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创面愈合情况等。烧伤后,应尽量于早期开展治疗,尤其是手水肿阶段,可使用保护位支具以维持手的抗畸形功能位。支具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早期的位置保持到增强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支具的使用贯穿于治疗全过程。

1.2.8 疗效评价标准

创面愈合后,关节无变形,瘢痕无明显牵拉,肌腱无萎缩,关节活动度能达到正常1/3以上为佳。

2 结 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创面愈合后,关节功能活动情况、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初期评定,关节活动达到正常1/3及以上定义为有效分别为18例(90%)、8例(40%),两组比较,(P<0.05),见表2。

3 讨 论

患者跨关节深度烧伤后,医生和患者往往更注重的是创面,功能的康复通常是在创面愈合后才开始关注,而此时往往已出现了瘢痕的牵拉,关节僵硬,肌腱的萎缩,错失了最佳的康复时期[6],烧伤后正确的体位摆放是烧伤康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早期既要开始,既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又可最大限度的维持患者躯体功能,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手术的概率,减轻患者和其家庭的负担。烧伤康复,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全员的参与,包括医生、治疗师、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早期关节功能维持的好坏将影响患者预后和治疗费用,正确和持续坚持良好的体位摆放是烧伤患者走向康复的第一步,配合适当及时的康复锻炼可以减少肢体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帮助患者更好的回归家庭、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表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后初期评定效果比较 例(%)

[1] 项明琼,樊玉花,陈赛金,等. 不同指导方法对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07):605-608.

[2] 沈秋月.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摆放法的改良[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02):67-68.

[3] 胡君君,刘 燕,黄文红,等. “人”字型截石位在前列腺电切术中体位摆放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2014,(08):43-44+46.

[4] 过 菲,杨 波,姚 磊,等. 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标准化体位摆放及套管布局设计[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02):154-156.

[5] 吕科琼. 麻醉前后不同时机摆放体位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14):1327-1328.

[6] 徐 薇,刘 洋,王英丽,等. 应用头架行颈椎后路手术体位摆放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2):2090-2091.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7.52.02

童纪文 安徽省年度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2070403063) 安徽省“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计划首批建设项目(安徽省卫科秘2013-228号),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604a0802083)

猜你喜欢
支具屈曲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