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9-14 10:4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专职危重症病死率

杨 莉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杨 莉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 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病死率为0.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病死率为4.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病情较为危急,需要在治疗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而在常规护理中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整体护理效果,控制新生儿致死率。

危重症;专职护理;呼吸窘迫

就护理工作而言,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可归属于危重症患者范畴中,为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1]。本次研究中为对此进一步加以证明,选取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比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由临床护士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男17例,女8例,胎龄27~35周,平均胎龄(30.35±1.25)周;出生体重1335~1539 g,平均体重(1440.32±100.25)g。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胎龄27~35周,平均胎龄(30.23±1.07)周;出生体重1334~1538 g,平均体重(1438.18±100.41)g。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给药护理、生命体征检测、呼吸道护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构建危重症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执行护理人员组成,经由护士长对护理任务进行分配,责任护士以及执行护理人员进行危重症专业技能学习,同时明确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关键点以及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

(2)呼吸道类护理: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维持呼吸通畅护理方案,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肺部功能情况,注意合适的体位护理,使气道伸直防止扭曲影响呼吸。若发现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或影响呼吸障碍的风险因素出现,需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避免发生窒息。

(3)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向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知识与护理流程讲解,缓解患儿家属的不安心理,同时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有效性。

(4)质量跟踪督导:不同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记录护理笔记,记录内容需要确保真实、及时、规范,经由护士长进行审批,结合护理人员记录对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以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护理工作[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机械同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进行对比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经调查,实验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对比

经调查,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病死率为0.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病死率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对比[n(%)]

3 讨 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而与体重极低新生儿的常见合并症,需要及时给予治疗,否则可能引起患儿呼吸衰竭致死。针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防治,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干预对此类患儿所起到的作用不大,而大量临床结果显示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能够达到较为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为对此进一步加以证实,本文选取50例患儿展开对比调查,结果显示为,实验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病死率为0.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病死率为4.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病情较为危急,需要在治疗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而在常规护理中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控制新生儿致死率。

[1] 张国英,汤秀芳,杨少华.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3,01(03):238-239.

[2] 钱 敏,刘艳林,张 玲.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04(21):1968-1969.

[3] 王盛枝.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03(01):57-58.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27.126.02

猜你喜欢
专职危重症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专职媒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