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患者安全隐患分析与康复护理管理对策评价

2017-09-14 10:45何银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常规康复精神

何银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康复科,江苏 南京 210000)

・精神科护理・

精神康复患者安全隐患分析与康复护理管理对策评价

何银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康复科,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 对精神康复患者的临床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同时评价康复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精神康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安全隐患,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均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采取康复护理管理,评价分析康复护理管理对策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ADL评分为(73.14±5.17)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5.23±6.36)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8.54±6.48)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9.68±5.4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复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精神康复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精神康复;安全隐患;康复护理;管理对策

针对精神康复患者,除短期急性期治疗外,需持续终身进行精神康复治疗以保证生命健康。而分析临床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的采用康复护理管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精神康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对本次实验内容有所了解,且同意参与配合。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6.87±5.41)岁,男18例,女12例;观察组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6.71±5.32)岁,男19例,女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通过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统计精神康复患者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分析。同时对两组精神康复患者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参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即常规健康教育、药物护理、心理指导以及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管理。于患者康复初期,强化个人卫生宣教、环境卫生宣教。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室内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知识的介绍,强化其安全意识的同时了解一定的安全知识。后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了解,并进行相应的康复状况评估,针对疾病症状较为显著的患者需给予重点看护管理,强化病情观察力度,强化定期巡视力度。另一方面,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时需注意的事项,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相关锻炼器材,并根据所分析的安全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干预。

1.3 观察指标

通过问卷形式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采取百分制,评分越高则表示对于相应的护理措施更满意;同时通过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分值为0~100分,评分分值越高则表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比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ADL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参照组 30 55.23±6.36 59.68±5.47观察组 30 73.14±5.17 78.54±6.48 t -11.9685 12.1816 P -0.0000 0.0000

3 讨 论

精神疾病是指于各种影响下,机体大脑活动紊乱所致精神活动(如情感、认知、意识等)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情况[1]。康复护理管理对于改善精神康复患者心理负担、疾病复发及疗效等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对精神康复患者的安全隐患分析可知,一方面,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多缺乏自知力,拒绝配合治疗,甚至出现反抗而危及自身、他人安全。部分患者则由于相关精神康复知识缺乏致使擅自应用康复工具而导致意外[2]。同时患者的悲观情绪、社会歧视等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信心。一方面,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小觑精神康复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未做好事先沟通交流工作,在行康复护理时缺乏得当的预防措施,致使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3]。另一方面,病房环境及相关体育治疗器材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临床上针对精神康复患者,于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针对安全隐患采取相应康复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一方面,需强化宣传教育。于精神康复患者各阶段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患者的疾病知识宣传教育,同时使其了解自身病情。强化对患者的药理知识宣传教育,告知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式[4]。一方面,需注重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提升其临床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指导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需加强病房管理及相关治疗器械的管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结合本文结果可知,观察组A D L评分为(7 3.1 4±5.1 7)分、护理满意程度评分为(78.54±6.48)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康复患者需针对安全隐患问题有针对性行康复护理管理,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1] 王金艳.精神康复患者安全隐患分析与康复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360.

[2] 赵根娣,朱红姣,潘润德,等.综合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4):23-24.

[3] 朱丽萍,汤娟萍,林 勇,等.精神康复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43-45,57.

[4] 李姗姗.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329-331.

本文编辑:张 钰

R493

B

ISSN.2096-2479.2017.27.141.02

猜你喜欢
常规康复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常规之外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拿出精神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