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内科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2017-09-14 10:45徐小英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缺陷率内科风险管理

徐小英

(广东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18)

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内科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徐小英

(广东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18)

目的 探究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内科中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抢救物品完好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抢救物品完好率为100%,对照组为75.0%;实验组护理缺陷率为3.2%,对照组为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基础护理水平、护理文书规范性、消毒隔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违规操作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内科中应用有着显著效果,降低了护理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采用。

风险护理;管理;急诊内科;护理效果

急诊内科患者病情急、变化快、病因复杂,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较多,以冠心病、心律失常、腹痛等疾病多见,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容易引发其他病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依然延续传统护理方法,风险护理管理研究与应用较少,各种风险事件增多,各种医疗纠纷频发,极大降低了护理质量[1]。为进一步将护理风险减少,近年来,风险护理管理逐步得到人们重视,各种新型护理模式可有效将护理风险规避,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急诊内科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实验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1~66岁,平均年龄(53.5±2.3)岁,冠心病17例,心律失常13例,心力衰竭1例。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5±2.2)岁,冠心病16例,心律失常11例,心力衰竭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急诊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开展病房基础护理,向患者介绍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讲解急诊相关知识,针对患者疾病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实验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具体方法为:(1)加强培训管理。定期由护士长对急诊内科护理人员进行技能、知识培训,将专业技能提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多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观念,面对危机事件能够冷静、科学处理,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善于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减少医疗纠纷[2]。(2)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急诊内科护士长作为风险管理小组组长,调查急诊内科常见护理风险事件,针对事件进行分析,找到风险发生原因,与小组成员共同制定风险管理方案,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制定管理实施程序,合理分工,使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与工作内容,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针对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3)加强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病房内器械与用品需要由专人负责管理与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发现异常及时更换,加强对各项医疗物品病原菌检测,消毒灭菌方面由护理人员每天需要用消毒液对常用设备进行擦拭或用紫外线照射杀菌1~2次,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发生医院感染[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抢救物品完好率;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包括消毒隔离、违规操作、基础护理水平、护理文书规范性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抢救物品完好率及护理缺陷率比较

实验组抢救物品完好率为100%,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缺陷率为3.2%,对照组为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物品完好率与护理缺陷率对比[n(%)]

2.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实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包括,基础护理水平、护理文书规范性评分、消毒隔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违规操作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消毒隔离 护理文书规范性 基础护理水平 违规操作实验组 95.23±1.15 91.32±5.21 92.25±5.21 0.52±0.21对照组 81.54±3.02 82.35±4.20 80.32±4.20 3.35±2.32 t 12.30 16.30 22.10 17.50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急诊内科较为特殊,收治的患者病情变化快、病因复杂,护理工作中潜在很多风险,如果护理人员失误或者操作不规范、病房管理不完善均会产生各种护理风险,影响到患者疾病康复[4-5]。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重要的管理内容,近年来,随着医患纠纷增多,护患关系紧张,人性化、制度化的管理备受人们关注,护理风险管理是针对急诊内科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各种风险事件与征兆进行预防与处理的方法,符合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应用价值得到肯定[6]。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抢救物品完好率100%,对照组为75.0%;实验组护理缺陷率为3.2%,对照组为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基础护理水平、护理文书规范性、消毒隔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违规操作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显示,风险护理管理较常规护理干预更能够降低护理缺陷率,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不断强化技能与知识水平,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专业化,减少护理差错。急诊内科患者病情急,很多患者病情不稳定,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保障了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采用风险护理管理降低了护理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值得临床采用。

[1] 赵映霞,刘永梅.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内科中的实施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87-89.

[2] 余新颖,马 琳.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9-90.

[3] 李迎今,徐长妍,初 喆,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观察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237.

[4] 李金平,刘晓颖,栾亚坤,等.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6):3174-3176.

[5] 贾晓凤,刘恩君,闫 晶,等.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0,22(2):387-388,390.

[6] 陈宝婷,张梅清,蔡宝裕,等.风险管理在急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94-95.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7.168.02

徐小英(1981-),女,安徽庐江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妇产科,内外科护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缺陷率内科风险管理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新生儿缺陷率观察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降低高速机内衬缺陷率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准备缺陷率中的应用
降低变压器缺陷率及故障率的方法措施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