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的心理障碍及预防对策

2017-09-15 00:23王兴贵
水上消防 2017年4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消防员救援

■ 王兴贵

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的心理障碍及预防对策

■ 王兴贵

消防员担负着各类“急、难、险、重”的灾害事故处置任务,尤其是面临地震、化学、毒气、爆炸、建筑物倒塌及交通等灾害事故,其灾害现场往往都具有伤亡危险、环境条件恶劣等特点,无形中对参战消防员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消防员心理素质的好坏对队伍的灭火救援工作有着深刻影响,甚至决定着灭火救援的成功与否。近年来,全国消防队伍对加大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形成了共识,并把心理行为训练置于执勤岗位练兵活动的重要内容,但心理行为训练是消防队伍的一门新兴的课目,训练中缺乏成熟、有效的经验,一切都在探索之中。

消防员;灭火救援;心里障碍;预防对策

0 引 言

消防队伍中许多的消防员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活、心理自理能力不强,意志薄弱,耐挫力差,突然来到消防队接触到血腥、恐怖等灭火救援的场面,是他们与生俱来都没有想象和接触到的。尤其是我们指挥员、班长骨干,更应具备较强的心里行为素质,才能带好、引导好战士,促使他们正确、大胆地面对灭火救援任务。所以说,灭火救援具有命令性强、机动性大、任务艰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危险性大等特点。消防队员由于长时间处于执勤战备状态,对发生的各类火灾情难以预测,在执行任务时经常处于可能引起受伤、恐惧甚至牺牲的情况之下,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加上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经常会目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经历战友受伤甚至牺牲等事件,心理受到冲击,所以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形成心理障碍,甚至会引发心理上的疾病,导致消防员的心理过程产生抑制作用,破坏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引发思维混乱,从而对消防战斗员的技能、智能的发挥造成严重的影响,削弱、甚至使消防员丧失战斗力。

1 消防员在灭救援中典型的火场心理障碍主要表现

1)紧张。紧张是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状态,短暂的紧张状态是正常的,并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若这种紧张状态持久地存在,很可能会导致消防员惊慌不安,情绪不稳,感觉的敏锐性减弱,注意力过于分散,甚至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动,从而产生错误的行为,降低灭火救援工作效率。

2)恐惧。恐惧是情感和意志的不良心理现象,它是指消防员在灾害现场上对发生灾情感到难以控制、束手无策,产生畏惧时的心理反应。其实质是过高估计灾情的复杂性,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根据力量采取正确、有效的灭火救援战术。

3)挫折。由于现代灭火救援的复杂化、危险化,导致现场灾情处置时间相对较长,在施救措施没能奏效,或久攻不下,战士很容易产生挫折心理,还有的看见灾情猛烈、恐怖等方面,则从主观上产生一种无奈情绪,甚至情绪低落、消极等待。

4)急躁。急躁通常表现为暴躁、愤怒、激动,难以克服。这种心理引起的后果就是盲目蛮干,对较为复杂的灭火救援极为不利。基层战士年龄都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心理上不成熟,在灾害现场最容易导致急躁心理,情绪难以自控。

5)自我安全与麻痹。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自我安全是在灾害现场危险情况下的一种自我防御意识,而麻痹则是对眼前发生的问题过于轻视的心理反应。当自我安全心理战胜责任感时,遇到问题就会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相反有的消防员往往过高估计自身的力量,以为自己身经百战,而没有把瞬息万变的灾害现场放在眼里,没有考虑其复杂性,结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伤亡。

2 当前心理障碍训练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2.1 心理障碍训练基础设施“不足”

目前,基层消防队伍开展心理行为训练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训练设施的不足,尽管很多基层单位把建设心理行为训练配套基础设施纳入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内容,力争对涉及高空、黑暗、浓烟、爆炸、倒塌等环境下的心理行为训练设施建设做到“面面俱到”,但受经费制约,在实际操作中却“力不从心”、“举步维艰”,且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到后期繁琐的维护修缮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2.2 心理障碍训练专业教员较为“贫乏”

当前,消防队伍在开展心理障碍训练上有很大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大都采用让政治指导员担任心理疏导教员,让中队长具体负责心理行为训练的落实。而基层干部由于在成长过程很少接触到心理行为训练的专业知识,所以对心理行为训练仍较为陌生,理论功底不足和工作实践不够,对心理行为训练“练什么、怎么练”认识不够,在开展心理行为训练中注重“形式”,“效果”不明显。

2.3 心理行为训练方法手段严重“滞后”

当前,基层单位在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时,没有深入了解分析每名消防员存在的“心理障碍疾病”,实行分类施训,而是每次训练实行统一安排、统一行动,对训练对象实行“一刀切、一窝端”,导致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实效性不强、针对性不足。

3 开展心理障碍训练的对策和措施

3.1 挖掘自身优势,健全训练机制

消防队伍要切实把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和教育纳入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及作为培养消防员英勇顽强、沉着冷静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来抓紧抓好,从而进一步提高消防员的整体心理素质,增强部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1)加强心理行为训练宣传。利用板报、墙报和网络开辟心理行为训练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科学知识,为消防员提供一个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疾病实例,咨询解决心理问题的平台,增强消防员的心理调节能力。

2)开设心理行为训练课程。把心理教育和疏导纳入基层部队经常性思想教育中,注重对基层消防员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并不断丰富基层开展心理教育内容和手段。结合消防员工作实际,广泛开展高空、黑暗、浓烟、倒塌等各类恐怖环境下的心理稳定、意志品质、应急脱险、观察思维能力训练,着力提高消防员心理素质,确保胜任“消防”特殊工作岗位的需要。

3)聘用心理行为训练导师。依托社会心理咨询协会俱乐部行业优势,积极采取心理疏导骨干和外聘心理咨询师定期坐诊等方式,切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着重收集当前消防员思想和心理情况,围绕当前消防员心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定期组织心理咨询师到基层中队举办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的专题讲座,对全体消防员进行心理巡诊,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为消防员答疑、解难、释压。

4)建立心理行为健康档案。对消防员历次心理检查、训练等情况都要登记在案,便于跟踪了解,保证心理教育工作的持久性、有效性。在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时,可结合个人心理行为健康档案,因人而异,分类施训。

3.2 依托社会资源,拓宽练兵平台

消防队伍在开展高空、黑暗、浓烟、倒塌等环境下的心理行为训练要善于依托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相关单位所具有的完善的训练设施、专业的训练人才和科学的训练体系等资源,从而节约心理行为训练成本,且使训练更富有成效。

1)消除高空心理恐惧训练。目前,社会上很多从事休闲娱乐的度假中心等相关单位都建有拓展训练设施,其相关配套设施与多数消防队伍建设的心理行为训练设施大同小异,主要训练目的就是要提高参与者的心理素质,有的基础设施训练功能很完善、安全系数很高,有利于开展消除消防员高空心理恐惧训练。

2)消除血腥心理恐惧训练。开展血腥恐怖心理行为训练可以利用驻地殡仪馆、医院等社会资源,如组织消防员参观人体解剖、亲身搬运尸体等训练,积极消除队员对伤亡人员恐怖情景的心理障碍。

3)消除浓烟、黑暗心理恐惧训练。可借助辖区单位闲置的地下库室,在地下库室施放烟雾弹或开展夜间训练,让参训队员在浓烟、黑暗情景下实施火情侦察、人员搜救和灭火行动等训练。

4)消除倒塌心理恐惧训练。可主动与地方负责拆迁的部门进行协商,寻求协作开展训练。如在地方拆迁部门对废弃楼房、工厂等建筑实施爆破时,组织消防员亲临现场观摩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地开展人员搜救等想定作业训练等。

4 结 语

心理行为训练是消防队伍训练改革的新思路、训练探索的方向,必须要科学论证、措施有力、保障到位,才能有效增强消防员的心理素质,高效率、高质量地圆满完成灭火救援工作。

[1]GBZ 221—2009.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GA/T 620—2006.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消防员救援
紧急救援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3D打印大救援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救援行动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