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17-09-15 04:17张宏阁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硬膜脑外伤骨瓣

张宏阁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锦州 121400)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张宏阁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锦州 121400)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外伤迟发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38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相比于对照组(76.32%),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1±0.01)h、住院时间(20.15±9.81)d较之对照组[(2.95±0.04)h、(31.39±10.16)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0)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3%)相比于对照组(13.16%、28.95%),差异明显(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级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Z=7.101,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患者,对其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清除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脑外伤;硬膜下血肿

颅内血肿中,硬膜下血肿具有较高发生率,所占比重达12%,临床表现主要有一侧肢体无力、剧烈头痛、颅内压增高及视物模糊等[1]。少数还伴发有偏瘫、失语、癫痫及痴呆等。伴随当前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范围越发宽泛,尤其是老年脑外伤迟发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切除此症早期性的脑内血肿,可有效规避由脑外伤所致诸多恶性循环损伤,降低此症所引发的死亡概率,对患者预后给予明显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外伤迟发硬膜下血肿患者,对其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外伤迟发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MRI及头颅CT检查确诊此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8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61~77岁,平均(67.41±13.95)岁,平均病程为(6.22±2.40)周;对照组中,男29例,女9例,年龄60~76岁,平均(67.33±13.87)岁,平均病程为(6.14±2.28)周。两组病程、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发病6 h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依据前期头颅CT检查所得结果,选择切口,即血肿最大且最靠近皮质处,切口长度5 cm,将头皮各层直接切开,直至颅骨,而后钻孔颅骨,运用咬骨钳将骨窗扩大,直径控制在3 cm左右;然后将硬脑膜以“十”字形切开,采用脑穿刺针,经血管穿刺而定位,选择穿刺位置时,以皮质非功能区血管相对稀疏部分为宜,用CT配合,就穿刺深度予以明确;于手术纤维镜下,将穿刺点作为本次皮质切口,直径控制在0.5~1.0 cm,此时,需尽可能规避路径血管,经穿刺道,进至血肿腔,而后将血肿清除,于出血点处,实施压迫止血或电凝止血,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细致冲洗,明确不存有血点之后,安置引流管,将切口缝合,关颅。术后常规补液,完成手术15 d后,行头低脚高位,采用头颅CT复查。

1.2.2 对照组: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常规静醉,依据前期头颅CT检查所得结果,明确血肿位,以额颞部大骨瓣处,做切口,长度10~15 cm,将10 cm×8 cm骨瓣去除,沿颞中回或颞上回通路,进至血肿腔,将血肿清除,最后实施硬膜减张修补缝合,复位骨瓣并固定。术后常规补液,完成手术15 d后,行头低脚高位,采用头颅CT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对其住院、住院时间进行记录;随访3个月,就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观察。患者生活能力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级标准进行评价[3]。若患者恢复至正常生活,则为Ⅰ级;可独立生活或部分恢复,则为Ⅱ级;若需人帮助,则为Ⅲ级;若卧床,意识较清醒,则为Ⅳ级;若植物状态,则为Ⅴ级。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经CT检查,血肿腔消失,生活可自理;好转:体征、临床症状有改善,CT检查,有少量血肿残留,神经功能存在轻微障碍,生活可自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变甚至加重,血肿仍存在且无减少,生活不能自理。

1.4 统计学方法:SPSS20.0处理所得数据,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秩和检验等级资料,当比较差异显著时,由P<0.05表示。

2 结 果

观察组治愈30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治愈21例、好转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1±0.01)h、住院时间(20.15±9.81)d较之对照组[(2.95±0.04)h、(31.39±10.16)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未出现复发病例,1例硬膜下积液,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复发5例,占13.16%,术后并发症:颅内积气5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积液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级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Z=7.101,P<0.05)。见表1。

表1 2组ADL评级对比[n(%)]

3 讨 论

伴随当今老龄化的日趋凸显,老年人发生脑损伤越发增多,主要原因为跌倒损伤或交通事故伤,硬膜下血肿乃脑外伤损伤中一种较为常见类型,老年人对突发事件具有较差的反应能力,所以增强防范意识,防止老年人跌倒,减少交通事故,能够对老年人脑外伤给予有效预防。老年人如若发生脑外伤硬膜下血肿,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这样才有可能恢复受压的神经元,方能减轻或防止血肿之后可能出现的诸多继发性病理变化[4]。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作为临床常用型治疗术式,但因其具有较长手术时间,创伤大,易对正常脑组织造成损伤。伴随医学技术的持续更新,近些年来,神经内镜技术、体定向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神经导航技术得到不断完善,这便为脑外伤迟发硬膜下血肿采取手术治疗开辟可广阔空间[5]。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时间短,操作简便,术野清晰,可将血肿迅速清除,并能对脑组织与血肿准确分解,最大程度减少脑损伤。针对脑外伤硬膜下血肿手术时机选择而言,至今尚无明确,相关研究指出[6],脑损伤30 min时,便会形成血肿,而至6 h后,因出血便会造成各种细胞炎性介质及分解产物,对血肿周围的脑组织造成损伤,致使周围脑组织出现坏死、变形及水肿等,至此,建议在超早期便需实施手术,将血肿清除。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级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针对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患者,对其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清除血肿。

[1] 孙凯凯,周晓坤,秦超,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和钻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比较分析[J].华夏医学,2015,28(6): 145-147.

[2] 严书德,张勇,顾建华.老年患者急性硬膜下血肿延迟小骨窗开颅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2):117-118.

[3] 杨光却端智,李历民,谭春,等.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20.

[4] 胡振华,梁柱楼,陈学华,等.探讨脑外伤导致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J].吉林医学,2012,33(36):7972-7974.

[5] 陈龙.脑外伤致硬膜下血肿46例手术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8):41-42.

[6] 罗家扬.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111-112.

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049-02

猜你喜欢
硬膜脑外伤骨瓣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危险因素分析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