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药物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行性研究

2017-09-15 04:17苏东栋李媛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鞘内结核性脑膜炎

苏东栋 李媛媛

(新疆自治区胸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鞘内注射药物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行性研究

苏东栋 李媛媛

(新疆自治区胸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目的探析结核性脑膜炎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鞘内注射药物+脑脊液置换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白细胞数目、脑脊液生化指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药物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临床效果

结核性脑膜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头痛、发热等症状为主,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诱发诸多并发症如脑积水、脑梗死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当前临床上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时,通常以药物为主,但是无法获得满意疗效[2]。因此,本文对鞘内注射药物与脑脊液置换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39.6±11.2)岁,其中42例为女性、60例为男性,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1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即吡嗪酰胺片口服,0.5克/次,每天3次;盐酸乙胺丁醇片口服,0.75克/次,每天1次;运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0.6 g异烟肼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改为口服异烟肼片每次0.3 g,每天1次,运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0.45 g利福平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改为利福平胶囊口服每次0.45 g,每天1次,并且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给予患者呋塞米、甘露醇等药物联合治疗。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鞘内注射药物与脑脊液置换联合治疗,操作如下:成功腰穿后,将5 mL脑脊液缓慢放出,注入5 mL生理盐水作为置换液,反复进行4次置换,然后缓慢注入5 mg地塞米松+100 mg异烟肼,2次/周,将患者的恢复情况作为基本依据,逐渐减少治疗次数,直到脑脊液恢复正常。

1.3 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意识障碍、头痛等症状基本消失,且经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为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等明显改善,且经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基本正常;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无变化[3]。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和χ2分别检验组间计量与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白细胞数目和脑脊液生化指标对比:两组脑脊液生化指标和白细胞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通常情况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病后,会升高脉络丛和脑膜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破坏血脑屏障,炎性渗出物阻碍脑脊液循环,从而升高脑脊液蛋白[4]。有研究发现,脑脊液置换不仅可以对高蛋白、炎性的脑脊液进行稀释,使脑脊液循环得到改善,预防脑积水和蛛网膜粘连,还能及时清除渗出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刺激诱发的恶心、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5]。同时,采用鞘内注射药物的治疗方式,其中地塞米松可以使细胞膜和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使炎性反应减轻,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进行抑制,使颅内压和脑水肿减轻,并且还可以松解粘连,使脑脊液循环得到改善;而异烟肼能够直接穿过血脑屏障,使药物浓度提高,直接作用于病灶处,使脑脊液中的结核杆菌被杀死。此外,两种药物联合运用,不仅可以降低脑实质和脑膜的炎性反应,预防蛛网膜增厚粘连,还可以使药物浓度提高,增强治疗效果,使病死率降低,从而达到治疗目的[7]。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为96.18%,高于对照组的76.47%,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生化指标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这一结果与王新宏[8]等研究报道一致。

表2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x-±s)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药物与脑脊液置换联合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还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1] 王业建,刘新,常慧澜,等.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27-29.

[2] 徐媛.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173-174.

[3] 牛俊梅,李振魁.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中晚期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299-1300.

[4] 周海峰,向玲,谭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42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2):3+5.

[5] 洪梅,郑丽萍.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60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52-53.

[6] 周勇.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97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1834-1835.

[7] 刘文玉.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139-140.

[8] 王新宏,李凤娟.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3-4.

R5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054-02

猜你喜欢
鞘内结核性脑膜炎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抗生素鞘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Vaccination
鞘内氢吗啡酮联合用药自控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价值分析
更正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