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探析

2017-09-15 04:17尤宏银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二聚体血糖检验

尤宏银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检验科,辽宁 抚顺 113001)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探析

尤宏银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检验科,辽宁 抚顺 113001)

目的总结分析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方法及其重要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40例)和糖尿病并发症组(40例),同期选择前来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人员的相关指标,比较分析不同人员在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在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D-Dimer)以及胰岛素(Insulin)方面,糖尿病组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组与健康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在上述指标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FBG、HbA1c、D-二聚体以及Insulin的定期检测,能够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从而及时的采取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检验;研究分析

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量的减少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使得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糖尿病也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糖尿病对人体的问题危害不仅局限于疾病本身,更大的危害来源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及时有效的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为做好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进而为糖尿病并发症预防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结合我院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就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3.8±4.2)岁,糖尿病病程3~7年,平均病程(4.2±0.6)年,分为糖尿病组(40例)、糖尿病并发症组(40例),糖尿病并发症中21例患者并发肾病、19例并发心脏病。同期选择前来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5±4.0)岁。不同分组人群在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之间的差异性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人员在清晨空腹条件下采集静脉血液,具体的包括2 mL非抗凝血、2 mL EDTA-K2抗凝血、2 mL 3.2%的柠檬酸钠抗凝血,保证采集的血液没有出现脂浊、溶血以及黄疸现象。其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的是EDTA-K2,D-二聚体检测采用的是3.2%的柠檬酸钠抗凝血,空腹血糖以及胰岛素的检测采用的是非抗凝血。空腹血糖检测采用的是己糖激酶法,采用的仪器为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仪,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的是BIO-RADD-10血红蛋白检测仪,D-二聚体采用的是免疫比浊法,仪器为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Sysmex CA8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胰岛素的检测采用的仪器为罗氏电化学发光仪。所有检测均有我院专业的检验技师完成操作[2]。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是不同组人员的FBG、HbA1c、D-二聚体以及Insulin含量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整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重要资料,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整理的重要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本次研究中的FBG、HbA1c、D-二聚体以及Insulin含量水平均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之后以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不同组人群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根据表中的数据及其统计学分析可知,在FBG、HbA1c、D-二聚体以及Insulin含量水平方面,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糖尿病并发症组和糖尿病组在上述指标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糖尿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发病率以及病死率不断上升。根据最新研究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人次,而在这些患者中,经过临床诊断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的患者仅有39.7%。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于这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会根据病情的不同出现并发症,而且并发症的种类较多。比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眼部疾病等。任何一项并发症的出现不仅会加重病情,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掌握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重大[3-5]。

随着临床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后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患者血管内部的病理性变化,其中部分为动脉粥样硬化,部分为小型的血管病变,结合糖尿病本身可通过一些的指标检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6]。

D-二聚体是血液里纤维蛋白原水解后的产物,属于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而这种产妇则是特异性纤溶过程标志物,通过对该物质的测定可用于评价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健康人体内D-二聚体含量水平稳定,但是在发生病变后,该指标的含量水平可出现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产物,正常人体内其含量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在血糖浓度异常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出现异常,因而可用于评价某段时间内患者的血糖浓度[7]。

表1 不同组人群相关指标比较(x-±s,n=40)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不同人群FBG、HbA1c、D-二聚体以及Insulin的检测,结果显示FBG、HbA1c、D-二聚体以及Insulin的异常可作为糖尿病的参考指标,而且这些指标异常越明显,则患者的并发症越严重,对此可将上述指标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预测。

综上所述,通过对糖尿病患者FBG、HbA1c、D-二聚体以及Insulin的定期检测,能够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从而及时的采取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陆扬光,梁天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769-1771.

[2] 齐书静.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8(30):125-126.

[3] 魏双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85-87.

[4] 田广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18(20):122-124.

[5] 王海龙.150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122.

[6] 赵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 12(6):61-62.

[7] 陈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 12(27):187-188.

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062-02

猜你喜欢
二聚体血糖检验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