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9-15 04:17吴桂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酮体胰岛素泵低血糖

吴桂花

(江苏省丰县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徐州 221700)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吴桂花

(江苏省丰县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徐州 221700)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餐前(3.47±1.38)mmol/L、餐后2 h(5.72 ±1.39)mmol/L、睡前(6.72±0.48)mmol/L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率低于对照组20.00%,观察组尿酮体消失时间(2.48 ±2.91)d低于对照组(4.34±3.25)d,两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情况,拥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糖尿病;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的相对或者绝对缺乏造成的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2]。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对多种组织器官造成损害。经相关临床研究发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够有效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3]。本研究现就采用此治疗方法取得的疗效做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5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41~72岁,平均(56.12± 4.68)岁;Ⅰ型糖尿病4例,Ⅱ型糖尿病21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42~73岁,平均(55.43±6.19)岁;Ⅰ型糖尿病5例,Ⅱ型糖尿病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线资料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治疗,餐前使用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3004)进行皮下注射,睡前使用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51)进行皮下注射,日总量为0.4~0.8 U/kg,50%三餐前平均分配,50%长效,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剂量。

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进行治疗,选用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3004),日总量为0.4~0.8 U/kg,50%三餐前大剂量平均分配,50%基础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剂量调整。

1.3 观察和评定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患者餐前、餐后2 h以及睡前的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尿酮体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计数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餐前(3.47 ±1.38)mmol/L、餐后2 h(5.72±1.39)mmol/L、睡前(6.72± 0.48)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低血糖及尿酮体消失时间: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糖1例(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例(20.00%),观察组尿酮体消失时间为(2.48±2.91)d明显低于对照组(4.34±3.25)d,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正在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正往年轻化趋势发展,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4]。目前已知的发病主要原因是遗传和环境,研究认为多个DNA位点都参与到糖尿病发展过程;另外,免疫系统的异常、肥胖等都是其发病的促进因素[5]。长期糖尿病导致持续高血糖容易引发尿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胰岛素是常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传统治疗多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稳定病情;但该方式具有患者痛苦较大、入量调节不易等缺点[6]。

相关临床研究发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够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并减少尿酮体消失时间。因此,本研究现就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的疗效做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其治疗方法探究提供循证依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餐前(3.47±1.38)mmol/L、餐后2h(5.72±1.39)mmol/L、睡前(6.72 ±0.48)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观察组尿酮体消失时间(2.48±2.91)d明显低于对照组(4.34±3.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胰岛素泵可以由微电脑进行控制,24 h自动连续注射,提供患者接近正常生理所需的胰岛素[7]。且胰岛素泵具有安全方便的优势,它可以对生理性分泌进行模拟,使患者能够得到稳定的胰岛素吸收,有助于实时监控,从而达到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8]。受例数限制和外界因素影响,该研究尚未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作详细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x-±s,mmol/L)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相较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尿酮体消失时间,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1] 姚奇棋,林国新,陈振新,等.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的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 22(5):404-406.

[2] 马玉红,白福瑞.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内科,2015,10(3):315-317.

[3] 廖勇,邓春颖.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11-13.

[4] 杨作富,刘兰,宋傲霜,等.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35-36.

[5] 冯娟娟,栗夏莲.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3):137-138.

[6] 马娜,孙良阁.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30R)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4):139-140.

[7] 李超炎,陈爱民.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势[J].中国医药科学,2015,5(6):41-43.

[8] 陈俏蓉.糖尿病开展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3):208-210.

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167-02

猜你喜欢
酮体胰岛素泵低血糖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尿酮体“±”或“+”代表啥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
制度化管理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优势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奶牛酮病治疗及酮体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