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

2017-09-15 04: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精神科满意率病房

尹 丹

(锦州市康宁医院老年科,辽宁 锦州 121000)

以人为本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

尹 丹

(锦州市康宁医院老年科,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挑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9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执行以人为本护理。护理半年后对比两组疗效与IPROS评分。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IPROS评分,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护理疗效,观察组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满意率为75.6%,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优(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运用护理精神科患者身上,作用重大,疗效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以人为本;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

执行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就是一直把患者当作护理核心,关心爱护患者,特别是护理精神科患者时,更需要关心患者,通过开展护理工作,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克服困境的通气,推动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本次研究挑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9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挑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9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9.3 ±9.9)岁。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8.6 ±8.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模式。

1.2.2 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执行以人为本护理模式,具体事项如下:①重视与患者沟通交流:执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积极且细致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病情得到改进。弄清患者的性格特点,引导患者主动倾诉内心烦恼,之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保持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另外,开展护理工作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执行针对性强的劝导工作,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增强护理依从性[2]。②健康生活指引:护理人员需要指引患者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耐心地指引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让患者自入院起就养成有规律且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利于指导患者开展正确的生活,形成良好的自理习惯与行为,让患者可以自行清洗与整理衣物、被子等,让患者掌握基本的日常生活技巧,具有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针对患者的部分的不错表现,需要进行表扬与肯定,让患者从内心希望干好每一件事,护理疗效得到不断提高,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3]。③环境照顾:护理人员需每天清扫患者的病房,最大可能地让病房通风条件保持良好,保持病房整洁干净,以打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另外,根据病房实际情况,可布置与摆施一些清香的花草到病房内,还可在患者的床头摆放一些书籍,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表1 对比两组IPROS评分(x-±s,分)

表2 对比护理满意程度[n(%)]

1.3 观察指标:①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判定量表(IPROS)评分:针对以下4个方面开展评分,即:患者的生活能力、个人卫生、兴趣爱好与社交能力。每项得分越高,就表明康复疗效越差。②评定护理满意度:评定分3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IPROS评分:护理之后,对比两组IPROS评分,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5.6% ,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不断发展的社会与深刻变革的医学模式,推动护理模式与护理方式朝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使用科学恰当护理手段,把人性化关怀运用到护理人员身上,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与热情,以保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4]。

对精神科患者开展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展现“以人为本”护理理念,要强化学习,多训练护理技能,及时掌握科室患者的需求,与患者做好交流,构建良好医患关系[5]。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就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情况,要把关注点落在执行心理护理之上,依据患者的精神情况与心理状况,实施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给予患者关心,尊重患者,让患者完全感受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此外,护士与护士长之间需要紧密沟通,若碰到患者众多、护理工作量大且护理难度高的情况时,要适当安排护士加班;若碰到患者不多,护理工作量不大且护理难度不高时,可适当安排护士轮流休息。若碰到紧急情况时,则马上组织支援,依据实际状况,对工作适时总结,合理调配各班人员,做好职责分工,食品店各项护理工作真正落实,让患者得到人性化、全面的服务,更好体现人本思想。另外,还需要重视基础护理工作,让病房空气保持自然清新,可以根据情况,挑选部分生活气息浓厚、色调柔和的艺术作品作为病房室内的装饰品,安置于墙上,让病房环境有着浓烈的色彩感,推动精神科患者精神与心理早日恢复正常。与此同时,还可以实施音乐疗法,根据患者的作息习惯,播放节节奏柔、舒缓的轻音乐给患者聆听,对患者大脑皮层兴奋或抑制进行调节,让患者精神与情绪变得稳定,以利于早日恢复健康。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到重要位置,是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精神科患者都有程度不一的心理与 精神障碍,内心都较为脆弱,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因此,把“以人为本”护理理念运用到精神科护理服务之中是有着重大意义的[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之后,对比两组IPROS评分,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要低。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优。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护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让患者生活、个人卫生、社交、兴趣爱好等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大大增强。此外,“以人为本”护理模式,其服务对象并非仅针对患者,执行“以人为本”护理模式时,医院方也需为医护人员考虑,引导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细致耐心地对待患者及其家属,让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上一个台阶,也更好的评定护理人员的工作,对其良好表现给予肯定。因此,运用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护理精神患者,可以提高患者各项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到护理精神科患者,可以让护理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较好改善患者病况,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1] 裴亚云.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1(7):109-110.

[2] 吴晓丽.以人为本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8):984-985.

[3] 张学彩.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1840-1841.

[4] 赵建萍,林兆武.以人为本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3):101,103.

[5] 黄秀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5):3049.

[6] 梁凤珍,李燕红,董乾.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8):2799-2800.

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211-02

猜你喜欢
精神科满意率病房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换病房
病房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