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护理对策

2017-09-15 04:17韩会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先天性插管呼吸机

韩会敏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护理对策

韩会敏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并给予一定的护理对策,探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6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儿,将其以掷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护理干预的43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应用常规护理的4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呼吸机撤离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撤离时间(3.4±1.0)h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1)h,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1%),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PAP、SAP氧合指数、PaCO2与PaCO2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呼吸机撤离的时间,提高各项临床指标,建议广泛应用。

呼吸机;早期撤离;护理;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大血管形成障碍或其他异常的发育所引起的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生率较高,约占先天性畸形的28%,少数患儿可自行愈合,大部分还是需要手术进行治疗[1]。本试验针对43例患儿在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时应用一定的护理对策,效果较为突出。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86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儿,手术类型:14例为动脉导管未闭,13例为房间隔缺损,9例为法洛四联症,39例为室间隔缺损,11例为其他类型。将86例患儿以掷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护理干预的43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女18例,男25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年龄(4.6±3.8)岁;另外应用常规护理的4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女19例,男24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2±3.5)岁。两组患儿在病情程度、诊断标准、年龄分布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未发现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86例患儿及家长对本次的护理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如术前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术后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定期进行血气分析,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咳嗽等[2]。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体位护理,术后置患儿于平坐卧位,或将患儿的头部适当抬高(20°~30°),以免发生感染、误吸等术后常见并发症,若有必要可遵医嘱进行胃肠减压[3];②气管插管护理,可遵医嘱使用小剂量的镇静剂以减轻患儿对导管的反应,术后密切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固定并对导管做好标记,以免其发生移位或脱出,同时定期为患儿吸痰,严格掌握吸痰的注意事项[4];③引流管护理,术后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每隔20 min左右挤压1次引流管,并密切观察与记录引流管的质、量及颜色变化,并注意患儿是否有心包压塞的指征,一经发现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5]。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儿呼吸机撤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脱机困难、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依赖三方面,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②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SAP(平均体动脉压)、PAP(平均肺动脉压)、Pa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等指标并对比分析[6]。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儿呼吸机撤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观察组呼吸机撤离时间(3.4±1.0)h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1)h,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1%),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后两组患儿各临床指标情况对比分析:观察组干预后的PAP、SAP氧合指数、PaCO2与PaCO2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后各临床指标情况的对比分析(x-±s)

3 讨 论

根据国内外报道显示,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可高达70%,而其大多是由于气管插管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吸痰等原因诱发肺部感染所致,因此,本试验为降低术后与呼吸机有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在配合早期撤离呼吸机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7]。

根据本次试验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撤离时间(3.4± 1.0)h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1)h,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1%),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PAP、SAP氧合指数、PaCO2与PaCO2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本次观察组的护理方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总结以下三方面:①术后常置患儿于仰卧位,但长时间的卧位使口腔内大量细菌或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内,进而引发肺部感染,正确的卧位方法可以减少分泌物的吸入,进而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②术后患儿将气管插管带回ICU病室,其有利于为患儿提供氧气与吸痰,一旦气管插管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气管插管护理尤为重要;③术后若发现患儿血性引流量>50 mL/h并伴有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提示患儿发生活动性出血,并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心包压塞的症状,这些信息均可从患儿的引流管中得知,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儿的预后[8]。

表1 干预后两组患儿呼吸机撤离时间及并发症情况[x-±s,n(%)]

综上所述,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呼吸机撤离的时间,提高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

[1] 杨敏.浅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698.

[2] 娄彦玲,吕绍平.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撤离前后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8):186-186.

[3] 罗雯懿,何萍萍,唐珊珊,等.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流程对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2):31-33.

[4] 吴岚,廖雪丽,杨满青,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2):19-21.

[5] 叶枫林,张丽萍,周楠,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再手术3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9-10.

[6] 吴岚,林娜,王爱妹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09-110.

[7] 程嫣.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药前沿,2011,1 (19):131-132.

[8] 周艳红,李乐之,谢霞等.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狭窄低体质量患儿的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0):35-36.

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232-02

猜你喜欢
先天性插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